太宰治的无欲
回首前尘,尽是可耻的过往。
《人间失格》我最开始是看不懂的,现在却可以慢慢地共情了。说“共情”也不对,应该是“共逻辑”,于是我恍然大悟地说,“啊,我悟了”。在这个“悟”字上面,真不知道我对他实际在侮辱还是敬仰。
我怀疑三十年后自己会染上什么瘾。是货真价实的怀疑。我对能管束自己向下的欲望的能力深表怀疑。太宰治塑造大庭叶藏的时候,根本没认为他有这种能力。他比我纯粹一点,他是单纯地向下。我有起有伏。
比起身边的人,我是没有太多欲望的。毋宁说是欲望太大了,显得像无欲。我明白大庭叶藏是如何在这个世界拼命“充实自己”的。不停地跑,不停地跑,结果停不下来了吧。因为寡欲(他最接近无欲),才用无穷的普世的欲望填充自己,最后反而变成一个只有普世欲望而无半点成就的草包。
“草包”这个词真的很适合他。我不认为他的才华浅薄,也不认为他内心低劣,这个“草包”并不贬低他的能力或内心,只是以“世人”的角度来解读他的形象。
大庭叶藏是个“好得不行”的孩子,就是没有心。这也没什么,他比有心的人在行为上更为善良纯真。他对世界,毋宁说是在乞讨。又像是一个失去好奇心的谨慎的、神经质的婴儿,把什么得到手的东西都摔了,再假惺惺地哭。他不重视自己的主见,便比之浮萍都不如,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好,浑浑噩噩地活就是了。
我觉得他从生下来就想求死。死是“洁”,至高无上。他对自己藏污纳垢的身体厌倦了。内心越向往绝对的“洁”,行为就越靠近绝对的“不洁”。靠玷污自己来获取死亡的救赎,是病态的细腻,病态的对完美的执着。
向人的内心去探究,只能发现一堆欲望的垃圾,往后便是虚无。抬头看看太阳和天空,晴朗吧,凭什么它们就可以美得那么纯粹,还没有脑子,真让人嫉妒。于是想把自己也毁灭,尘归尘土归土。
我不敢说太宰治和芥川龙之介这种文豪是凡人,可是他们也确实货真价实是凡人。人怎么可能会无垢?对无垢的欲是至高的欲,会让人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