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 读书笔记
书中刻画的人物以及人物面临的绝望现实过于真实,身份各异的普通民众,被命运大巨浪来回地颠覆,想要努力生存下去却自知很难。
《尼克塔酒店》一文中将闺蜜因旅行途中的小事而逐渐产生分歧的过程写得太细致精准,其实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如此,即使从未直截了当地当面吐露过各自的不满,但是心里都很清楚,彼此之间的气氛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出来显得小气,藏着掖着又会憋闷的某种东西。
最后一文中将利用人与人的关系而得以发展起来的“传销”用信件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以贩卖人情来希冀获取高额利益的手段给了无数走投无路的人希望,甚至让你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秀茵不就是因为拼命努力想要上大学,才在补习的地方认识姐姐的吗?
整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夏天逼仄而潮热的环境里,又湿又黏的那种感觉。平淡生活下无解的不安让人束手无策,但还是要去直面,对吗?
之前标记了很久的一本悬疑小说,但其实悬念设置的点无非在于成功或失败,里面对病毒危险性的描述太吓人,特别是穿防护服的部分,让我想起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们穿上防护服的样子,让人心疼又难过,这么极具危险性的东西居然有人去偷,就为了钱。亡命之徒真可怕。有时候也会想象自己面临这种困境的时候会怎么办,我太怕死了,可能不会太勇敢吧.....总的来说画面感很强,刚开始的时候有种看电影的感觉,后面因为对有些旁枝细节描述过多,让人恍惚会有点丢失主线,或者说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个。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反应是:原来悬疑和推理也可以这么凄美,译者的翻译为这本书大大加持了。
正如这本书介绍所言,是一本旧时代日本底层女人的浮世绘 ,一朵花,一个人。再一次感受到在旧时代和政治面前,每个人都很渺小。
白藤花——阿缝,流落风尘的女子, 为了养活远方的父母和多病的丈夫 ,千辛万苦地活着。
桐花——鴫原际;大哥和大哥的大哥的老婆之间一言难尽的别扭...小弟只是个传送体温的纯工具人罢了。
桔梗花——玲绘, 年幼的女孩沦落风尘,直到她见到了一位少年,只想再见一次这个人。
白莲花——阿末,自幼被认定为不祥之物的女孩为人妻后,罔顾一切爱另一个人,执拗一生。
菖蒲花——苑田岳叶,才华横溢的歌手两次演绎殉情虐恋,想在纯技巧的作品中注入真实的灵魂。
白山茶花——三津;你以为的“我”,并不是真的我。你以为他坏,那是因为我说他坏。
白菊花——节;本是女子,却肩负着武士家传宗接代,将血脉流传下去的宿命。
荻花——但马夕,在位高权重的丈夫和要为革命献身的心上人中间摇摆的她,终究辜负了....那用生命换来的宣言。
但最喜欢的还是温暖向的“四朵向阳花”,性格迥异,人无完人,却彼此体恤彼此依赖。
今天跟家里人一起去了东郊记忆逛逛,给她们拍了点照片,在去地铁的路上,偶然经过了一家之前跟朋友一起去过的书店——新山书屋,就一起去里面转了转。看到了一本之前标记了想看却一直没找到电子书资源的《今日店休》,索性坐下来看完。
健一爷爷画的店休海报真的都超超超可爱啊,而且很特别的感觉,如果我经过一家店,门口挂着这么有趣的店休海报,那我一定会在心里跟这家店约好,下次等你开门了,我一定会来拜访哟~~
爷爷一生简单又明了, 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有值得守护一生的爱好和爱人,一生足矣。
爷爷说:“阅读就像呼吸,书就是我的人生”。真的好棒啊,就像家里人跟我说的,人的一生并不一定要求大富大贵,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容易知足才会常乐。
“不起眼也很好啊,老天看着,大地知道,那就是你的勇气啊。”平凡其实也是一种快乐,像我每天能在工作之余抽空看书,做做手帐,跟家里人一起聊天,跟喜欢的人分享所有细节,就已经觉得很开心了。倘若有幸,30岁时能开一家书店,希望能做一个像健一爷爷一样的书店老板,足矣!
《超理科杀人事件》太有趣了,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忍不住跳过啊,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脑子有泡泡了选了这样一本书,结果看到最后庆幸自己尝试读懂失败后就放弃了,不然可能我的身边就会马上出现两个警探,把我给抓走,因为我是理科怪人。
《超长篇小说杀人事件》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之前看过的一些觉得冗长的小说就是作家在编辑要求下进行篇幅延长而诞生的,哈哈哈哈。文中一对比,篇幅刻意延长的内容真的让人昏昏欲睡呀。
“由于作者暴毙身亡,虽然对读者深感抱歉,但本连载到此结束。编辑部上”????这么真实吗?
读书机器人真的很真实啊,其实有时候都不知道书评真的是别人认认真真看了以后推荐给我们的,还是怎样。现在这个社会,读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现实与虚幻接壤处衍生出来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性格都很鲜明,但是总感觉差了点凝聚力,有时候对话部分分不清是谁说的,只能通过自己的逻辑去进行判断。我说,她说,不知道到底是谁说的.....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串了,有些意象在不同篇里出现,不知道是伏笔还是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李明奇和疯马,一个天生的飞行家,一个天生的小说家。如果刺杀小说家的目标是疯马,会蛮有意思的吧,哈哈哈,一个有着浪漫幻想的东北男人对这个世界的观察。
宣传里也说这是白夜行的姊妹篇,但由于我 好早好早以前看的白夜行,说实话,内容记不太清了,就连男女主的名字也是看到别人说才想起来的。但是我 清晰的记得我看白夜行的时候没这么生气,这本书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是真的无语,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什么鬼”?兴许是因为这书的女主只是一个纯粹想往上爬的变态,往上爬其实并没有错,但是她踩着别人的尸体和灵魂往上爬真的瘆人。男主最让人无语了,真的是头牌级别的脑残粉,有一万种可能离开美冬,结果还是就干这干那的,女主啥也不干就能让男人神魂颠倒的设定有点太夸张,至少不可能是每个人吧,甚至是警察都有点那心思了?女人漂亮聪明自然是优势,但是所过之处无一幸免有点离谱。曾我真是个冤大头....纯粹是好心,结果走进了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
正如村上自己在后记中所说,这是一本旅行游记,范围覆盖蛮广,美国的波士顿、俄勒冈州波特兰、缅因州波特兰、纽约爵士俱乐部;冰岛;希腊的克诺斯岛、斯佩察岛;老挝;意大利;熊本县(真的是熊本熊的诞生地,哈哈哈)。看完最想去的是希腊和冰岛,先在这里许愿了,还被村上种草了很多书,现在最想看的是冰岛作家 哈·基·拉克司奈斯 写的《独立的人们》。
原来《挪威的森林》最初几章是在希腊写的,玲子的人物灵感来源于米克诺斯酒吧中工作的女孩,一笑就会露出非常迷人的皱纹;村上真的好爱猫也好幽默,在杂货店买到浮着绿苔的矿泉水也不生气,想的是密封的矿泉水要长出绿苔的话,得花上好长时间呢,这种心态真的值得学习;纽约爵士俱乐部“前卫村”的老板洛林·戈登女士确实是一个蛮有个性的人,想看看她写自己前半生的书,搜了一下没找到,希望有机会能看看。看到芬兰部分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芬兰的翻译出版事业不好做,作为小众语言的国家,部分年轻人已经看过英译本和瑞典语版,可是大家还是抱着对本国语言的自豪感想要争取翻译出版更多的书,也是很了不起的想法呢!村上对沿途风光的描写也让我下定决心下次旅行一定要看看沿途的风景,无奈晕车的我之前每次上飞机火车或是汽车,都是直接睡过去,不然时间会变得很难熬,还会想吐,希望自己下次可以克服身体因素!
书中描述的现实残忍又真实,作者在后记中说:“如果你读了这本书感觉不快,那无疑是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厌女症”。 所谓厌女症,就是男人的女性蔑视、女人的自我厌恶的代名词。 可能这样表达过于粗暴直接,毕竟现在女性地位也在逐渐上升,但是此处的蔑视并不仅仅限于此刻的话语权,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产物。
书的内容包含了很多种类别的厌女症描述:喜欢女人的男人 、同性恋、无人气男、 儿童性侵犯者 、皇室、春宫画、近代、母亲与女儿、父亲的女儿、女校文化、东电女职员、女人,这里面有时代,有文学作品,有家庭关系,有犯罪者。可以想见厌女症的范围覆盖之广。
最后一章作者提问“厌女症能被超越吗”?我不得不说文中所说的现象在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周围人产生纽带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将同样的内容分享给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看时,她们都毫不犹豫的说“真实”!我不属于一个女强人,即作者所说的向上的策略,也不属于一个丑女,即向下的策略,但是我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以为我放弃了女性分数,但是也逃不过男性赋予的价值,这就是现实。
也许这确实是一本需要直面,并且再读的书,因为即使不愉快,现实就是现实,不会因为我们的不愉快而消失,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产物仅凭几个人的反对是无法消失的,而要改变它,也许要花上比形成它更漫长的时间吧!但正如作者在结尾怀揣的希望一样:“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我们知道了那个现实,就有改变它的可能性”。在某个层面,我也希望如此。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人活在世上,总是需要跟人沟通的,虽然我的性格属于要聊也能聊,但是不是太喜欢主动沟通,但也不影响我从这本书中受益。只能说频繁沟通的人更容易感受到这种方法带来的不同变化。有些内容的内化也让我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当你不喜欢一个人的行为时,请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希望他怎么做?我希望他基于什么原因做我希望他做的事情?之前在网上看到了很好看的盘子和碗,兴高采烈的买回家,觉得家人看到一定会开心,但是对方表现出来的并非此意,而是觉得颜色太重的碗不健康。我当时摔了东西就进房间了,后来发现她们把之前的盘子都扔了,用的是新盘子。但是可能正如文中所言,那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为了避免冲突或者其他的什么而做的。这样的行为本质上来说是没意义的,而对我而言,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我希望她们做的,但是我并没有告诉原因,也没有坦率地说出来:“这些碗我挑了很久,希望我们吃饭的时候心情会好,很棒的饭菜应该配上好看的碗碟,你们不想用让我有点难过”。而我也忽略了她们当时或者说一直以来的需求,即不喜欢颜色重的碗,那其实折中的办法就是我们以后就买一些浅色的碗碟就好了呀。”
这个故事不让你猜凶手,也不让你猜作案动机,猜的是作案手法,不过手法确实也令人难以置信,中途有想过是不是跟浇花有什么关联,不然作者不会写那么多次,但还是想不到个中缘由。之前看的一本是男人围着女人转,这本是女人围着男人转,还以为绫音是为了朋友复仇呢,结果没想到她朋友的死是因为她的无心助推。她是惩治了渣男,但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坏,只把女人视为生孩子的工具,而是因为那个男人变心了,要离开她,你从别人那里偷来的东西也许会以同样的方式被别人偷走。
很精致,将“旧社会”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也许会让你产生一种,原来他们过得这么好,还有那么多人在受苦呢的感觉,但是其实扪心自问,你会因为别人没钱吃饭你就也不吃饭吗,也不会,所以无需道德绑架。不管是在何种境地下,他们不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还有两人对彼此不离不弃的爱,父母子女之间的温情,这是一个家,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文末附上的美棠的信,都是生活日常和琐碎的小事,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需要撑起一个家的女人的坚强。
相依为命的三兄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好久没看过这么温暖的结局了,诈骗终究是不对的,所以最后为了让行成和静奈在一起,需要一个幡然醒悟正能量的过程,不过行成也太像“正道的光”了吧,堪称世纪大暖男,一个无可挑剔的男人。中间还以为行成他爸故意设套让静奈去他家,看她要干啥呢,就连香水那一环我都以为是故意安排的,这样她自己偷偷去过哪个房间就会有味道,不过没想到是留在了菜谱上。
作者在文中描绘的因“空白选票”而刮起的一阵阵政治旋风令人唏嘘,前半段构建了一个世界:里面有方寸大乱却强装镇定的政治群体,尊重自己意愿投出空白选票却被视为异类的公民们;后半段通过对失明和复明语义的解读,衔接上了《失明症漫记》里的主要人物们。依旧是一个没有姓名,且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阐述的故事,其中有关于发号施令之人的丑恶嘴脸,但也有执行命令之人的人性光辉,在一片白雾中的一处亮光,从医生的妻子到警督,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但是作者这种分段极少,且全文只有分号、句号和逗号的写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体验感,差点看yue了。
阅读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就是金色的向日葵气息,伴随着它走进了一片北疆的土地,我们抚摸着大地的伤痕累累,我们赶牛喂鸡,我们知道种地要听天由命,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大地以被人类压榨为代价而赋予我们的资源,文中不乏轻快明亮的语调,作者像一个对这片土地有着无限热情的少女;但也包含了对自然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动物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与自省。有时候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仿佛自己此刻便置身于那里,闭上眼,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恢弘又从不吝啬。
故事中的主角扮演着很多角色,是自行车手、是丈夫、父亲、儿子和员工。还是房产所有者。以及一堆其他身份。但其实不喜欢人类不等于逃避责任,你可以跟你需要对他们负责的人商量好后,再遁入森林,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走掉,但为啥还要在已经住进森林不打算承担起任何责任的情况下,让妻子再次怀孕?不过作者对于人类和森林的思考还是挺有启发意义的: 并不是人类拥有地球,而是地球拥有我们人类。 并且作者在文末也表明自己不喜欢人类,也许是不喜欢周围的人类,需要足够开放见见其他人,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究竟不喜欢人类。文中对于自己渴望独处却屡次被打扰的感觉让我觉得太感同身受了.....有时候只是想自己呆着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而已,都很难。
B站up主推荐的蓝思值相当于国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看的书,整体理解没问题,不过还是有些生词是不认识的。还需努力。目标是把这个系列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