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筑创意空间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健康家园”为主题,吸引了320所高校,346个设计机构,6841人参赛,共征集到方案1678项,评选出紫金奖18项和其他各类奖项235项。
回顾此次比赛,参赛选手积极尝试,创新构筑,创作出有思考、有温度、有品质的设计。
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第七届紫金奖获奖作品系列分享,将18个优秀作品集结成篇,让选手们自己来讲述他们的创作历程,剖析方案的闪光点。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金奖作品【职业组】

作品编号|B120-001642
作品名称|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
设计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罗吉、郜佩君、吴逸雯、裴峻、王宇、王天瑜
获奖情况| 紫金奖金奖、优秀作品奖一等奖
◎作品视频
◎ 主创人员



创作回顾

抗击疫情如身处战场,此时建筑不仅仅是人的居所,也是守护人们健康的城堡。考虑到在疫情、自然灾害、战争时,疗养院的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休养,疗养院会产生闲置病房,此时可以通过弹性平面转换快速转变为疾控医院。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希望有一种具有未来适应性的新型医养建筑模式,灵活应对多种社会问题。


本项目依托南京“小汤山”2.0,具有医疗资源和永备基础的优势。城堡者,平时居住,战时防御,平时垂直建造以节约用地,疫时可拆解快速形成方舱。项目选址距离主城区二十余公里,四周群山环绕,环境优美,非疫情时适合老人疗养,疫情时与人员密集的城市建成区之间形成自然隔离。

团队头脑风暴

本方案希望通过设计结构体系和空间布局上灵活可变的疗养院模式,来应对老年人日常的疗养需求以及平战结合的功能转化需求。
非疫情期间,针对老人的生理需求,设计了多种疗养病房以适应不同健康程度的老人;针对老人的心理需求,将最小生活空间以外的弹性空间交给居住者自由支配。整个大楼作为一个可弹性增长的体系,能够应对城市层面上老龄人口增长,城市绿化率降低等问题。

多种病房与活动空间
疫情期间,针对本地的传染病防控需求,移动城堡的平面布局可进行平疫转换。针对医疗资源宏观调控的需求,将大楼的单元设计为易于拆装和运输的单元模块,可以迅速支援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单个模块可以在城市中起到临时检测站的作用,而多个模块则可以快速组装成为方舱医院。

可拆解单元模块

1.“健康”理念
(1)在疫情时期,通过板片划分将功能与流线快速重组,并设置一系列集成功能设备,更为全面地完成医患分流与洁污分流,保证医生的身体健康。
(2)通过病房夹层改造为隔离阳台,保证患者隔离效果的同时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


洁污分区隔离阳台
2.弹性设计
(1)在老年人的日常使用中,将最小生活空间以外的空间用作弹性布置公共活动,给老人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和积极性。
(2)设计成果具有灵活性与未来适应性,能够为多种社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公共空间
3.精细设计
(1) 在细节设计上降低人们触碰公共设施、机关的概率,如开关、门把手、水龙头等,尽量采用自动感应装置。
(2)对走廊等公共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考虑,设计促进老年人交流的公共休息空间,如在走道转角设置健身空间。
(3)智能识别自动开关、智能保持水封的多通道地漏、病房模块自带集成设备等一系列智能集成设施共同组成防止交叉感染的机电体系。



健身空间 作品图版

设计解读
主创团队作品自述

此次方案创作选题的背景和原因?

殷伟韬
一方面,老龄化是当今时代社会的一大趋势,营造更加适合老年人疗养的建筑是我们实践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疫情严峻之时,我院临危受命,负责本次应急工程南京“小汤山”2.0的设计工作。基于我院这两方面的实践基础,我们有能力和责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选择了此次创作的主题: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思考一种既适合常态下老年人疗养,又可以在疫情等非常态下迅速转变为疾控医院的系统模式。

选择这样的模块化单元进行建筑设计是基于何种考虑?

罗吉
打造一系列智能化的模块单元,既可以满足日常老年人疗养生活需求,也可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拆卸和运输的模块单元也便于迅速支援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
选择三角形作为模块单元的形式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病房拆解为单元后很容易折叠成常用货车宽度,方便运输,三角形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快速搭建,这保证了“移动城堡”的可移动性;第二,日常使用时,三角形单元之间的空间可用于弹性布置公共活动,而且开心农场作为公共活动的主要形式,正需要这种梯田的形式来承载。疫情时,这些空间加长了病房之间的隔离距离,使每个病房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面更大,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因此,三角形的基本模式不仅仅是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功能空间的重要部分。

方案中日常状态的疗养院设计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别关怀体现在哪些地方?

郜佩君
根据不同生理状况的老年人群进行病房单元、疗养室类型的划分。利用语音控制等智能家居技术打造个性化个人空间。便于老人子女远程了解生活状况,提高日常生活的便利度。核心服务筒、急救模块等弹性医疗空间设计保障了老年人的医护需求。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结合种植屋面布置了多种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并引入开心农场、跳蚤市场、幸福币体系,不仅提升了生活空间品质,还使疗养院成为具有正向激励感的健康家园。

“平疫结合”在突发疫情之时,疗养院临时调整为应急性疾控医院布局的原理是什么?

吴逸雯
本项目依托南京“小汤山”2.0,具有医疗资源和永备基础的优势。利用模块化建造体系给疗养院的功能布局和使用等留有未来可改造的空间余地,以此应对突发状况及新的需求。功能转换后的疾控医院在医患分流、污洁分区、工作区及病房布置等方面均符合传染病医院的防治需求。一系列智能集成设备共同组成防交叉感染的机电体系。
病房可拆解为便于运输尺寸的折叠模块,从而快速支援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特殊的结构和支撑体系,使移动城堡能够在异地城市中快速搭建起来。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些模块可以组装成多种形态以适应当地的需求。此外,移动城堡还可以在不可抗力带来的恶劣环境下快速提供大量居住空间。

决赛风采


决赛现场

评委点评


王晓东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深圳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
作品从高密度城市环境在面对突发公共医疗事件时的应急设施需求切入,紧扣竞赛主题。设计运用了模块化建造概念,实现“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使用功能,并结合疫情时“方舱医院”诊疗工艺和平时使用时的老人疗养需求,设计了灵活转换的措施。
更多获奖作品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编 辑 | 廖静静
审 核 | 何伶俊 叶精明 徐奕然 申一蕾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决赛(综合评审)获奖名单【职业组】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2. 研究生作品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