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美国史连载#22:马萨诸塞的分离者
位于马萨诸塞湾的“新英格兰”已成雏形。但是这个殖民政府是完全由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组成的,并且排斥其他的宗教信仰,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可随着殖民地越来越大,涌入的移民越来越多,波士顿的管理者越来越显出保守、专制的做派,要求外来移民强制参加本地的宗教活动,并接受其教义。很多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就很难被容得下。其中包括:纽顿的托马斯·胡克、塞勒姆镇的罗杰·威廉姆斯、波士顿的安妮·哈钦森,和一些贵格派成员等等,都被禁止甚至驱逐。
这些人大多都被迫离开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向外寻找能容得下他们的地盘。
托马斯·胡克是一位居住在纽顿的清教徒,他学问不小,剑桥大学高材生,在英国时就名气不小,口才和笔头都算得上一流。他在1630年代携全家移民马萨诸塞湾的纽顿镇,并成为当地的一位牧师,并以雄辩的演说天赋而为人称道。

胡克这人按现在的说法,有点像“自由派公知”,他对波士顿当局“禁止其他宗教信仰,并以此限制投票权”的政策强烈不满,他说投票权应该扩大到所有教区居民,而不是局限于正式的教会成员(他们占殖民地社区的比例要小得多)。当然,这个观点不可能被波士顿教会政府接纳。
于是在1635年,托马斯·胡克率领他的一众信徒,离开了波士顿,来到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康涅狄格河谷。在这里建立了属于他们的一个小镇:哈特福德镇。并在镇上建造了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第一基督教会(First Church of Christ)。1638年5月31日,胡克在哈特福德镇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关于权威和政府的布道演说,宣称"权威的基础首先是在人民的自由同意下奠定的"。

托马斯·胡克当然不是等闲之辈,他在迁移到哈特福德镇后,就做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这个后文再说。
与托马斯·胡克的“进步”立场相似的还有一个人,他叫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这人也是马萨诸塞殖民地的一位早期牧师,但与胡克不同的是,威廉姆斯为人非常和善,无论是支持或反对他的人,都很喜欢他。他人缘很好,有空时甚至还会串联到南部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去帮忙。

但他为人熟知的是1633-1635年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小镇上的经历。威廉姆斯在一家教堂给牧师做助手(他当时很年轻)之余,经常和朋友谈论一些关于“政教关系”的想法,例如,他认为宗教不该掺和到世俗社会中,以及不该强迫新移民公示甚至改变自己的信仰,最要命的一点是,威廉姆斯竟然认为印第安人和白人是平等的,他们的土地不该随意侵占。
他的这些想法渐渐传到了殖民当局的耳中。事情就闹大了,即使威廉姆斯多讨人喜欢,但这些“忤逆”的想法可是大是大非问题。于是在1635年10月,威廉姆斯被管理层“约谈”,后者一怒之下把他驱逐出了马萨诸塞。到了次年,殖民地的人们打算把他找回来押回英国时,才发现威廉姆斯早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自己去开天辟地了。
原来就是那年冬天,威廉姆斯被放逐后走投无路,去投靠了一个熟识的印第安部族,问他们买了一块地,拉了几位追随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建起了一个名叫“普罗维登斯庄园”的小镇。

这个小镇立刻就吸引了大批同样不满殖民地统治的移民,又拓展到附近几块区域以及离岸的一座小岛“阿奎德内克岛”,威廉姆斯于是就把小岛改名“罗得岛”,而殖民地就改名为“罗得岛与普罗维登斯庄园”。(罗得岛今天已恢复原名阿奎德内克岛)

马萨诸塞湾另外一位值得说说的大人物是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一位牧师的女儿,清教徒。1634年随丈夫移民到此。她聪明而热忱,很擅长于布道。

当时,每周日哈钦森夫妇的房子里都聚集了几十位镇上的妇女,专心致志聆听她的讲道。她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每个信徒都有可能是上帝选中之人,而无论他/她现在处于什么地位或学历。哈钦森蔑视殖民地的管理者——宗教领袖,甚至宣称只有她自己才能看出谁才是“神选之人”,俨然成为了教徒们眼中的“先知”。
随后,男人们也纷纷加入她的布道会。清教徒们本就是脱离天主教主流的激进者,而哈钦森身上则展现出一种更为炽烈的光芒。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在她这里演变为了“自以为义”。从她身上就可以看出,出自新教运动的清教徒,与唯唯诺诺的天主教徒最大的不同,就是这种“人人皆受圣灵指引”的激进思想。

这种狂热以及被掀起的流传于街镇的各种奇谈怪论,逐渐被殖民当局视为一个“大麻烦”。与威廉姆斯一样,1637年11月她也被审判,她毫无畏惧在庭上直言:“上帝说,先知但以理被关入狮笼后,是我拯救了他,而我也会拯救你们。但如果你们给我定罪,那么上帝必会惩罚你们。”

最后,在1638年当局以她是“女巫”为由把她驱逐出了殖民地。哈钦森被普罗维登斯庄园殖民地接纳,在1642年带着家人仆役等又离开前往布朗克斯地区,后在一场印第安人的袭击中全家被害。
至于哈钦森的追随者移民们,经此一劫后,很多人也对马萨诸塞湾深感失望,从而离开。这也促成了另两处新殖民地的建成和繁荣:新罕布什尔、缅因。
——————
上一篇:山顶之城
下一篇:宪章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