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餛飩和八寶飯以及麵條的源流看中國文明西來說
這幾樣都是我愛的小食,在長江流域已經相當普及。但是它們來自西部。
關於小餛飩,前幾年我看了一部介紹陝西韓城(司馬遷故鄉)的電視片。在秦漢時期,陝西那一片就已經有了小餛飩,包法形製和今天華東地區的一模一樣,就是裡面包的是蘿蔔絲,然後這種小餛飩是曬乾的,作為行軍的軍糧。其實這就是小餛飩的源頭,但是不是最源初的源頭?這個不好說。因為漢地的麵條,就是來自新疆的拉皮,但是新疆的拉皮的源頭是來自羅馬的麵包。說麵條是羅馬麵包的變流,包括意大利麵條,中國麵條,這一個判斷並沒有錯。
餛飩是北方叫法,江南也叫餛飩,華南叫雲吞,都是沿襲了北方叫法。雲吞是餛飩的變音而突出了餛飩形態的美感(雲)。但是在江淮揚州一帶,餛飩就叫餃。其實江南人和華南人的北方中原血要比揚州人為多,揚州古乃東夷淮夷,是真正的長江東部,和長江中部的楚人一樣,反而自成一格。當然楚人的中原血比夷人多,畢竟中原往南,就是楚地,一竄就到了!笑。所以漢人已經是個大雜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揚州的餃麵和華南的雲吞麵其實一模一樣,雖然揚州是醬油紅湯,廣東是白湯,小節不同,實質一樣。揚州早茶和廣東早茶其實質也一樣。揚州和廣東是中國兩個至今仍保留了喫早茶傳統的地區。那些點心,早茶喫法,應該都是唐以後的古中國的遺傳。順便說一句,中國的傳統醬油是很講究的,捨得放料,就是黃豆捨得放,而且揚州醬油特別考究,蘇州什麼蝦籽醬油,都是老揚州的,被蘇州人剽竊過去。揚州的麵條餛飩用紅湯的很多,蘇州的吳下阿蒙小市民一天到晚骨頭湯骨頭湯,看不起紅湯,其實未然。好醬油非常鮮美!廣東人就懂,他們還經常用豆豉入菜。至今廣東醬油還有中國古風,頭抽老抽,北方人則講究所謂秋油,秋油是最鮮美的醬油。日本因為地貧,醬油捨不得放黃豆,但是他們放海產,也別具一格,但是醬油的鮮美是來自黃豆的發酵,豆鮮和海鮮非一類,有點不倫不類。揚州的蝦籽醬油是河蝦籽,不是海蝦籽,它的鮮味和海產自又不同,與豆鮮的融合度高。
八寶飯的源頭則明顯是新疆的手抓飯。在漢地,八寶飯最早在陝西流行,也證明了這一點。漢族將它改為糯米,增加了口感的腴潤度,華東地區於其中加入大量的豆沙,簡略葡萄乾核桃之類,使之更加符合漢地的出產和口味。新疆手抓飯是否來源於中東?我想應該與中東有點關係。
-
蘇幕遮哈哈哈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3 03:13:06
蘇幕遮哈哈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支持李嘉誠先生合規合法賣港口!商人的合法權益還是要得到保護的。 (1人喜欢)
- 中國的有錢女人,包括當下的年輕一代,氣質都很差。很蹩腳,很不乾淨,很沒有氣質----說到底,還是沒有文化底蘊,根基不行。 (1人喜欢)
- 章子怡不適合雍容的造型,包括濃妝。她那刻薄臉挖掘不出雍容感。她適合清純式的打扮,但是她喜歡雍容。濃妝艷抹,強化了凌厲感刻薄感。中國的有錢人潛意識裡都喜歡雍容。但是很奇怪,有錢女有雍容感的不多。 (1人喜欢)
- 雖然藏青也很洋氣,但有些衣服,還是黑色最正點。黑色乃王者之色----不過藏青有一種秀氣優雅知性的魅力,在現代西方,也是西式正裝的正色。膚色稍暗,又秀麗文雅者穿藏青出彩,比如李嘉誠的周凱旋 (1人喜欢)
- 我家老爺說南京的六合菜之所以還有點特色,是因為歷史上它是一個駐軍屯兵之地,催旺了餐飲人氣,所謂兵營菜-----我家老爺人文方面還可以,凡是現象,他幾乎都可以溯源。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