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2020 Fall 美国BA热门项目---搜索引擎之外的申请、录取与就业(下)
本(下篇)包括:JHU--BARM;WFU--BA;WM--BA;UMN--BA;USF--DS;CMU--MISM;Purdue--BAIM;WUSTL--BA;Emory--BA (按顺序出场)
7. JHU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Business Analytics and Risk Management
开在Carey商学院下,就注定这是个槽点比较多的项目,更别提这还是原来的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蹭BA热度改了个名的项目。中国人多、项目还较不成熟、DC校区只有两层楼的校园、课程侧重risk management而轻data等等都是让人选校时有些优柔寡断的原因。加上Carey留美数据一直不太漂亮,如果target留美就业的话,JHU的BARM常常不是BA申请人的首选。毕竟许多文商科的申请人学习BA就是为了有能留美三年的OPT才选择BA专业。
但从长远来看,史蒂芬对这个项目还是持乐观态度。JHU的综排拉动Carey录取bar水涨船高,去年许多人戏称BARM申了就能进,今年要说拿来保底已经有些牵强,录取的学生实力也都不差。俗话说,莫欺少年穷,假以时日,Carey或许会闯出一片天。
8. WFU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维克森林大学) - Business Analytics
史蒂芬心中所有BA项目里文艺气息最浓厚的一个学校。大森林的独特的气质在大家浏览小清新项目官网的时候就能感受,漂亮的校园更是让人心向往之。突出的性价比和亮眼的就业成绩单更是让大森林成为了许多BA申请人里面的小女神,项目用心的career service让本身简历不太fancy的同学也有就业机会。可在BA热潮之下,大森林也加入了扩招大队——据director反应,今年预计enroll 135名同学。但是,director在webinar中也对大家因扩招带来的就业担忧作出了回应:项目也在就业服务方面招聘了充足的相关人士,保证今年的项目的career service。
今年让很多BA申请人纳闷的一点是,网申时,本来申请人需要提交三篇essay,但大森林竟做出了waive 部分candidate essay的迷惑行为。曾经大森林并重三维+综合素质的美谈似乎一去不返,说好的全面审核申请人在这种神奇操作下令人产生质疑——宁到底靠什么筛选申请人呢?
在录取过程中,先到先得是大森林的突出特点。早提交的同学总体来说较为容易被录取,也较为容易收到奖。过了R1/R2,大森林的坑位基本都被占满,即便神仙BG,也只有被WL的命运。不过,由于森林录取发得早,也有许多同学在后期梦校AD出来之后留出位子,所以WL的同学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综合许多大森林offer holder的意见得出,多发发love letter和cv update邮件是能打动招生官的。目前为止,拿到ad的中国人还是以商科申请人为主,985/211+海本占据了录取的大半江山;GRE主要在320以上、T均在100以上;GPA>3.5的超过80%,也有部分绩点略低的同学拿到了录取。
9. WM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 Business Analytics
跟大森林相似,也是一个早申早享受的热门BA项目,但整体感受录取pace比大森林合理一些。作为BA项目在课程上非常tech,跟相对来说更商一些的WFU/ND对比比较鲜明——官网上有强调自己三分之一的课程都是AI&ML。但据就读生反馈,即便在BA中tech,但如果过于期待tech部分的内容可能会失望,因为这只是一个BA项目。对于这种情况的申请人,不妨多考虑考虑MIS/DS/CS项目。
另外,WM是一个对先修课有要求的学校,需要把相应的几门课是否修过/对应成绩填到网申系统中。虽说对申请人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拿到录取后可以在开学前补齐,但是还是建议心仪WM的申请人提早做好准备。就以往的情况看,有一些三维一般但是本科修课比较符合WM要求的人收到带奖AD。
录取方面,申请人要经历一轮真人面试,常常是面完一个round后统一发ad的风格。面试的问题每年都是固定的几个个,比较好准备,但筛掉的人也比较多,算是海面。所以即便拿到面试的小伙伴,也不可掉以轻心。
10. U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明尼苏达大学) - Business Analytics
冰雪女神明大可能是BA项目里最tech的一个学校(当然也是最冷的一个学校)。根据之前的在读生描述,workload比较重,数不清的group project和小组meeting让明大BA在读生几乎没有周末,当然,你也会因此收获很多。除了明大引以为傲的课程设置,项目各方面也都非常用心。就业每年有Capital One / Amazon / Target等名企来校招,一般学校资源能解决50%以上的就业。即便扩招到120人之后,项目本身还是能保持着较好的就业质量,感觉学校倾注了很多资源在BA,非常重视。但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几乎所有学生都需要relocate。整体上看,虽然UMN的BA在专排上很前,但离完美还是有一定距离,不够贵在能给一些普通的同学不错的机会,帮助同学在技能上和就业上跳出自己原来的pool。有人说UMN的项目是“素人改造”,史蒂芬觉得非常贴切。
录取方面,项目官网上有recommend托福和雅思成绩,明确说T>105才比较有竞争力。所以有意向明大的同学,需要注意这一点。提交网申之后,还有一轮真人面试,题型比较固定,像是由明大各个不同项目的在读生(phd为主)随机分配为面试官对申请人进行提问。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一直做笔记,没什么follow-up,给人一种提问“工具人”的感觉。当然,虽然面试官一直低头记笔记,面试过的小伙伴普遍反馈面试官还是非常nice的。
11. USF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旧金山大学) – Data Science
前面有提到过有些candidate可能会期待比较tech的课程内容,如果WM和UMN还是无法满足你对tech的追求,这里真心推荐一下USF的DS项目(17年之前叫做Analytics)。不像BA课程专注培养调包侠一万年,USF这个项目还会涉及包里的逻辑等等,做的比较深,出来去做DS的人也非常多。要求也不像NYU这种DS项目明显更青睐理工科背景的候选人,USF的offer holder更加多元化——中/美/印大概各占三分之一,985/211及双非均有,商科申请人拿到AD的也不少。毕业生基本能留在加州,薪资的中位数更是有10+万刀。如果你不介意综排的话,又偏好tech,这真的是个不能错过的数据类项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试准备,在tech方面可能会被问的非常详细,统计/线代/ML均有涉及,而且有变难的趋势。往年的只问问p值、线性相关等等可能已经满足不了面试的要求。像今年,有些人还被问到了几种常用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等问题。
12. CMU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 – 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带着Tech届的名校CMU光环出生的MISM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Master TOP1项目,就业报告非常好看。许多BA申请人在申请时也会考虑CMU的这个项目,毕竟stat/is/ba/ds的核心技能学来学去就是那几样,个人的积极和主观能动性对于留美找相关工作还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具体而言,项目底下分了BIDA/MISM track,还有一个21-month需要在澳洲学习一段时间的Global项目。申请难度根据往届情况来看BIDA>MISM>Global,但是data方面的岗位还是BIDA课程设置最契合,项目校友去的也最多。MISM和Global的毕业生大部分则选择了转码,毕竟美帝SDE的岗位多、工资高,转码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距就读生反馈,16-month的MISM workload对于商科背景的学生来说非常重,熬夜简直是家常便饭。所以大家在选择track的时候,还是要多方面考察。觉得哪个项目bar高就去哪个项目是非常不可取的。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录取方面,MISM项目无面试。是否修过相关课程,是否有相关实习或工作经验、文书和CMU的“技校”风格是否match等方面都是项目组看中的。在提交申请漫长的等待后,录取结果一般在每年三月陆陆续续通知到申请人。史蒂芬能给的建议是,如果非常非常喜欢CMU、非去不可的话,建议早点申请,早申请即便BIDA或者MISM的16-month没录,也更有机会调剂到Global项目。
13. Purdue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 Business Analytic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跟本文其他项目相比,这个项目对中国人来说相对来说不那么知名。其实普渡的BAIM是个好项目,课程nice、就业率也是100%,只是被其商学院名气拖累。不过整个项目基本上都是烙印(印度学生),中国学生只占了个位数,不免让人感到疑惑——到底是学校的career service给力,还是烙印的networking本事强大?不过,在时长方面,由于项目本身可以延毕到1.5年,给了学生通过找暑期实习拿return offer的机会,在大多数10-12个月的BA项目中也是个优势。
网申时,除了传统的PS,还需要写一篇关于integrity的文章。在录取方面,有一轮真人面。本身筛选candidate是否有面试资格就比较selective,一些我们概念里还ok的申请人也不一定能拿到面试。据申请者反馈,面试过程中氛围融洽,面试官经常给出比较积极的反馈,然后在第二天把你无情WL(围笑)。一般如果没有马上收到通知,而是在一两周之内收到通知,都是AD了。
14. WUSTL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Business Analytics
曾几何时,WUSTL的Consumer Analytics也是在业内颇有口碑的一个项目。在Olin无底线的扩招(就今年来说,R1还稍微好一些,R2甚至发了600多个AD)和涨价(学费已经近9w刀惹)之后,史蒂芬只想送圣路易斯的BA四个字:吃相难看。更何况,一些tech课程还是网课——即便疫情结束,网课也不结束。虽然项目负责人对此作出回应:之前的学生online上课效果都不错,但网课效果再好,跟不断上涨的学费比起来,还是难免伤了大家的心。此外,留美就业也是WUSTL令人诟病的一点。如果最终还是去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反正留美找工都是薛定谔的找工,在你真的亲身经历之前,又怎能妄下断言呢?
不过,史蒂芬吐槽了一大段并不代表WUSTL一无是处,只是曾经Consumer Analytics的辉煌、WUSTL在金融界的名气让人对这个项目期待过高而产生落差,项目本身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比如课程设置上tech、选课较为自由、时长有18 month可以做暑期实习等。另外,WUSTL回国也是香喷喷。
关于录取,申请人需要完成一轮Kira,在Kira审核完成后如果被录取,项目组会集中在一两天内以电话的形式通知申请人。
15. Emory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 Business Analytics
小而精品的BA项目,特别是在项目组放狠话说项目永不超过45人之后,跟多数有扩招趋势的BA项目比起来Emory显得相当清新脱俗。就业率也是一直100%,非要找出一个缺点可能就是比较依赖亚特兰大本地的资源了。
对于陆本来说,还是尽可能在前两轮投递,因为招生官会飞到中国进行线下面试,Offer发得也比较多,后面只能选择线上面试,更主要的是基本都没有什么坑位了。招生偏好上emory喜欢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今年项目组甚至直接表达想招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在R1中尤为明显,面得不出彩的new grad直接就被拒(拿到面试的new grad也只有个位数),面得比较好的也是WL。到了R2稍微好一些,开始有new grad拿到AD了。
再次感谢对史蒂芬创作大力支持的X老板大神(NCSU MSA 20 FALL)
欢迎大家交流!
也欢迎咨询史蒂芬:41446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