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美国史连载#23:宪章橡树
17世纪早期创建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完全由清教徒统治。最初,殖民地的政府官员选举,仍覆盖所有“自由人”,且不限制当选人的宗教信仰派别。而到了1636年,以宗教领袖约翰·温思罗普为代表的殖民地早期创始人们,开始强力推行“所有自由人必须加入教会”、“选举权收归教会成员所有”的宗教独財政策,马萨诸塞殖民地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分裂。
作为这场分裂中的少数“民主”派成员,殖民地教会高层之一的托马斯·胡克与志同道合的时任总督约翰·海恩斯都反对缩小选举权和强制信仰的政策——虽然他们自己也是清教徒——因此,在沟通和反对无效后,他们决定从殖民地出走,另立“中央”。他们带领着100多号人和100多头牛浩浩荡荡离开了马萨诸塞的纽顿镇,经过长途跋涉在康涅狄格河谷找到一片“世外桃源”,在此创建了新的“纽顿镇”。

不过,同行的另一名牧师塞缪尔·斯通后来觉得“新纽顿”这个名字不好,既然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何要沿用旧的名称呢?他提出根据自己的老家,英国的赫特福德(Hertford)该命名这个新的社区为哈特福德镇(Hartford)并获得了大家的赞成。当然,这块地区也并不是渺无人烟,在二十多年前,荷兰西印度公司曾在这里建立一个贸易站,那时这里叫“好望堡(House of Hope)”,实际上托马斯·胡克一行人到达时,好望堡依然有零星的荷兰移民居住,但胡克他们选择的小镇新址是在好望堡以北一些,与荷兰人比邻而居。

实际在这里安顿下来,并建设好社区的基础,也花了不少时间。尤其是在开头2年,在这里还发生了佩奎特战争,英国移民们终于平定了侵扰此地多年的印第安部族,也是好事多磨。在完全稳定之后,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1638年1月,哈特福德镇与邻近的2座小镇联合成立了正式的康涅狄格殖民政府,约翰·海恩斯当选为总督。同年5月31日,托马斯·胡克在哈特福德建成了一座“第一基督教堂”并亲自宣讲布道,他在布道中宣称"权力的基础是在人民的自由同意下奠定的"。
1638年5月29日,一名当地的法官罗杰·卢德洛写信给马萨诸塞总督温思罗普,说殖民者们希望"团结起来,和平而慈爱地生活在一起",委婉地表达了想要“独立”的意愿,同时提交了他和其他社区领袖起草的“康涅狄格宪章”初稿。这份文件于次年1月14日在马萨诸塞议会通过,正式将康涅狄格确立为自治殖民地。宪章的内容并不多,但包含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大部分都体现在后世美国宪法中。比如:政府是建立在个人的权利基础上的,以及政府应该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它规定,所有自由人都享有选举地方长官的权利,并可使用保密的纸质选票进行投票,等等。
宪章的起草和颁布过程没有公布相关人士姓名。据说创始者希望保持匿名,担心惹来英格兰王室的关注和麻烦。但是从相关的历史文件中可以推测,在宪章的起草过程中,托马斯·胡克显然起到了幕后主导的作用。然而,康涅狄格宪章的颁布,却意味了一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从未发生的事:一个并不受英国政府直接管辖的自治民主政府的建立。这也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民主的开端。
完全脱离英格兰统治,在当时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在1662年,英国对北美诸多殖民地统一颁发的“皇家殖民地宪章”取代了这个“擅作主张”的宪章,但前者的内容依然体现了它的原则,而且得到了英王查理二世的恩准,换言之,皇家殖民地宪章其实就是康涅狄格宪章的延续和官方认可。而在1686年,詹姆斯二世派出“钦差”总督前往各殖民地,欲收回先前颁发的皇家宪章,意图取消殖民地的自治地位,而康涅狄格宪章的原稿,据说为了避免被总督没收,在当地一所酒馆举行的会议上,人们吹熄了蜡烛,在一片混乱中有人从酒馆拿走了宪章原稿,并将之藏了在一棵橡树下。因此,这棵橡树也就有了“宪章橡树”的传说。

今天,宪章中的一些核心内容,仍然被包含在1965年通过的现行康涅狄格州宪法中。它甚至还影响到了美国宪法的起草,因此如今康涅狄格州也被称作“宪法州”。
——————
上一篇:马萨诸塞的分离者
下一篇: 感恩节友谊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