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勒皮之路)Espalion至Estaing(12km)
2018年8月27日星期一 Espalion至Estaing(12km)
每个走朝圣之路的人,都有各自想走的原因,和试图通过这条路得到释然的缘由。在出发之前和徒步的路上,常常都会被问起,你为什么要走朝圣之路呢,我都是没有答案的。虽然这之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愉快的事,试图通过这条路去找回自己找回初心,但这个缘由也太宽泛笼统了些。比如有的人是为了庆祝结婚纪念日,有的人为了找到真爱,有的人为了锻炼身体……
我总会想起在勒皮遇到的那个巴黎男人,我们俩在那间庇护所的房间里各自沉默,心里都装着一堆的事情。我说我担忧我是否能坚持到1600公里外的孔波斯特拉,他担心他是否能4天走到孔克。我俩说出来的都是对旅途的担忧,但我觉得他和我一样,其实有更多的情绪放在心里不想说,有一些疑惑想通过这条路得到答案。
我想过路上可能遇到的千奇百怪的磨难,但我从来没想过我这趟旅行给我带来最大困扰的竟然是——臭虫!

Espalion的公立庇护所非常符合一间公立庇护所应有的样子,但它有一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于一间为朝圣者提供的集体宿舍为什么只有我的床上有臭虫……这一路上,无论是住集体宿舍、单人间、私立GITE甚至是民宿,永远只有我的床上有臭虫。如果说我的行李已经自带虫源了,不应该每个晚上都要被咬一顿吗,我也不是每天被咬啊,何况在正午烈日下暴晒睡袋和衣服都已经成习惯了,即使有虫子早就被晒跑掉了啊?
我们的六人间只住了三个人,那两位姐姐一夜睡得无比香甜,我听着她们沉重的呼吸声,睁着眼睛挠了一晚上——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这个过程中我曾经拿起手机,用微弱的屏幕光线试图去找虫子,但那位瑞士姐姐立即就被光线弄醒(睡得那么沉重为什么会醒?),然后用不耐烦的语气呵斥我的行为,就这样,一整晚我就毫无反抗得被咬了几十个包,直到7点钟她俩闹铃响起!
和大家吃早饭的时候,我和她们说到晚上的遭遇,两位女士非常惊诧的看着我,说,不可能,怎么会有臭虫呢,你太娇气了,你们中国人真麻烦……不管不顾我伸出的胳膊、脖子、脸上还尚存的大包小包,就是一副我们徒步的人才不会被咬,一定是你弄错了,或者就是你有问题的态度。
被严重歧视的一早上,气得我一度无言以对!


反正一宿没睡,庇护所也不可能让我再补觉,一早8点就离开Espalion往下一个镇子出发,算是这几天出发最早的一天吧。但我并不想多走路了,连续两晚都遇到臭虫,睡眠严重不足精神崩溃,只想赶紧去往Estaing好好休息。其实从Saintcome到Estaing的17km路段,是连同朝圣之路一起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法国境内从勒皮到圣让非常著名的几条线路之一。然而我这两天走都在恍惚中行进,非常遗憾这段LOT河谷的美丽风光也没有尽兴去享受。
离开Espalion3.5公里,便来到一座建于12世纪的教堂——圣皮埃尔-德-别斯舒古尔(Saint Pierre de Bessuéjouls)。这座古老的教堂位于Lot河谷的古树环绕之下,同前面路过的那间罗马教堂一样,也是由当地特有的粉色砂岩建造,在16世纪进行了重建,但钟楼部分仍旧保留了其罗马风格。教堂最精彩的部分,在于那些非常完好的教堂柱头浮雕,交错的花纹或者人物,无一都是那个时期法国教堂雕塑的代表作。尤其是通过教堂中殿底部狭窄的楼梯可以到达上层,里面有一个12世纪的祭坛,门上刻有交错的花纹,首位包括两个半人围绕的双尾美人鱼,是当时那个时期教堂艺术的典范。
参观教堂的时候遇到几个路过的朝圣者,但很奇怪的是大家都没去二楼,于是我就一个人在这里细细欣赏和拍照,待了很久很久。














离开教堂开始今天的大爬坡,这段路的坡度非常大,大家都不得不撑着手杖努力往上迈步,偶尔还要用双手撑地才能跨上台阶,而且还有一段碎石路面,也是千辛万苦。右图的背影是昨晚同宿舍的法国女士,她今年已经73岁了,独行徒步,计划从勒皮走到孔克,因为这以前她已经完成了从孔克到圣地亚哥的全部路程。

穿过小树林,便来到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LOT河谷养育了周边村镇的居民,这里有种植农作物的肥沃土地——虽然这个季节只剩下收割后的田地。

路边一座谷仓,堆放着收割完的农作物。

中午到达一座据说在1087便留有记录,目前为15世纪的教堂。这座教堂是纪念奥古斯特·阿里巴特神父(1879-1963),他是特雷杜人,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藏匿犹太儿童而被授予“民族正义”的称号。这个地方还是2005年一部电影《朝圣之路》的取景地,我听闻过但没实际看过,我想一定是因为LOT河谷这段美丽的风光吧。



教堂虽然并未开门,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干净的卫生间与饮用水,而且草坪上还有桌椅可供休息。此时是法国阳光最毒辣的正午,我思索了一会儿,决定趁着今天不赶路,把背包里的睡袋、衣物都摊出来暴晒——消灭有可能残留在行李里的臭虫。
有一些路过的小伙伴过来补水——大家都不愿意待在太阳下休息,接完水就往前寻找荫凉的地方,几乎每一个人都被我晒东西的场景惹得哈哈大笑——同情但还是想笑的那种,唉……反正谁痒谁知道,我也顾不上这些了。在40度高温的教堂外晒羽绒睡袋,无非是作为一个独身徒步、背着徕卡相机、中国女生的第四个标签而已,这几天我在路上已经够有名了。
我专注地寻找睡袋上的虫子,一会儿过来一位准备趟凳子上午睡的德国大叔。我俩聊天得知,他已经走完了法国之路、葡萄牙之路、北方之路和白银之路,这几年正在补西班牙境外的路线。大叔年轻的时候背包周游亚洲时到过中国,说那时候骑自行车去天安门玩,就把车停在长安街上。因为在北京自行车几乎都长一模一样,出来之后就找不到自己的车了——确实是,我现在也好奇那时候大家是怎么分辨自己的自行车啊?说在中国自由行非常难,没有银行卡必须拿好多现金在身上,也没人说英语每天都很懵懂,给我说了好多那个时代中国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这个大叔还跑去日本从东京徒步去京都,能说很多国家的语言,非常强大。我问他是旅游编辑吗?他说“我早就不工作了,我已经有足够多用来旅行的钱了,反正我又不需要买大房子”。嗯,这个理念我倒是挺喜欢的,而且引发了后面我在消费观上的思考。比如我们究竟需要赚多少钱才够用,而这些钱应该用于哪些方面等等。
不过这个号称I have enough money的家伙,我们话题的后半段倒是各种吐槽朝圣之路法国境内的消费过于昂贵——一杯加奶的咖啡要3欧,一瓶可乐要2.5欧,住宿是西班牙的三倍,对徒步者来说完全消费不起!想起那对巴黎的夫妻全程都是餐厅旅馆的住,我是只有晚上会吃顿好点的饭(餐厅吃15欧左右,庇护所10欧左右),但我中途累了会舍得买可乐喝,这家伙全程只喝免费路边水在庇护所做饭吃。好吧,确实是消费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在这点上突然想起另外一个话题,曾经很多人都觉得我在欧洲徒步三个月,简直就是有钱人,每次我都解释一下,其实如果很省的话,一天100人民币都绰绰有余!若不是我长期受臭虫困扰不得不花钱住酒店,真的比国内要便宜多了!(其实酒店的价格多半25欧左右,比国内也便宜)

修整之后继续赶路,前方一条笔直的柏油路,一位大叔和我同样觉得这条路很美,他就反复在十来米的路上往返走来走去拍照,大概是觉得这条路一点遮阴的树木也没有,懒得多前进几步吧。真的是热疯掉的天气,也只有我才顶着暴晒坚持走路。

路边的风景,远处是刚路过的教堂。

路边除了吃草的牛,再无活物。

几公里后,路过一座美丽的小村庄,村子不大,但沿河而建,路边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休息的阴凉地。

还有石头建筑的小房子,热爱生活的人用心去点缀自己的家。

这个带水槽的小屋子,其实是个储水池,搭成房子是为了保持水源的干净和清凉。充沛的地下泉水供居民生活所需,而外侧的水槽给动物提供饮用。

老房子有几百年历史了,看到了葡萄藤。LOT河谷也是葡萄的种植地。

很喜欢这种老式木门和斑驳墙壁,都会提醒我走在一条充满历史的老路上。

墙壁上的洞口是投递报纸信件用的,浮雕上还要该户人家的姓氏。真的是充满历史与传承。

墙壁上爬满了常青藤……

在村子里见到这种铺上灰色页岩的房顶,是当地建筑的特色。

木质大门

这座小村子在17和18世纪,是当地有名的玻璃生产作坊,因为周边有大量的树木提供融化的燃料。现在河边还有一个作坊的纪念馆。

村里这间教堂是私人的,但也提供给游客参观。风格非常有个性,墙壁两侧挂满勒皮到圣让这条朝圣之路的照片。教堂的楼梯有陡峭,但充满特色。


村里的古老的单拱石桥

回头再看一眼美丽的小村庄

今天最后一段小树林——这几天我已经发现了规律,但凡接近大的镇子时,都会有一段难言的小树林要走,主要是为了绕开公路。但也意味着我即将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法国最美小镇之一的埃斯坦因。

Estaing就在前方,果然在预期之内,一座古老的可爱的古镇。

进埃斯坦因镇子的路上,看到的第一眼印象:古老威严的城堡、美丽的洛特河,和一个碧蓝的游泳池,突然觉得很放松,很想泡在水池里,躺在沙滩椅上,就这样发个几天呆。为什么我一定要执着的在暴晒中负重行走,为什么我不去选择一个悠长轻松的假期?唉……

再往前,看到一座石桥,这座桥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项,在勒皮这条路中,有16个文化遗产,这才一百多公里,我已经见到好几个了。

一处标有距离的路标,提醒我不能偷懒,前途漫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默背几遍鞭策自己)

镇子里的老爷车,这一路也是常常看到老爷车,而且还都是可以发动的。就跟居住在这些镇子里的人一样,与巴黎这样的大城市相比,似乎还生活在另一个时代。

埃斯坦因是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除了位于朝圣之路上让她名声大响外,还因为这里出了很多历史名人。前方那座傲然山巅上的古堡于1945年被列为历史遗迹,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多次翻修,800年来一直是埃斯坦伯爵的王宫。在法国历史中,出现过好几位这个家族的名人,包括——
特里斯坦,1214年布瓦因战役的英雄;
14世纪的红衣主教皮埃尔:
十六世纪罗得兹主教弗朗索瓦:
查尔斯-亨利,海军上将,指挥法国舰队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1794年,这座建筑被没收并肢解,作为国家财产出售。
1836年,圣约瑟夫会的修女们在那里定居下来,花了近40年的时间才把它从废墟中拯救出来。
2000年,德斯坦市在5年后将其移交给由1974年至1981年担任共和国总统的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于是开始了一项修复计划,目的是恢复城堡原有的面貌,使之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目前这里仍然是这位总统的私人城堡,但开放给公众参观。



进城之后,先在洛特河边找了家餐厅吃了顿美好的午餐,来自Aubrac的小牛排。

进城找住宿,穿梭在老房林立的巷弄中。昨天的臭虫让我现在只想住在酒店里,踏踏实实的杀毒灭虫和睡觉,于是选了路边这家酒店。埃斯坦因因为是旅游小镇,我到达的时候只剩最后一间房间。
办理完入住后,赶紧洗澡洗衣服,并且趁着天好拿开水把衣服烫了一遍。臭虫在水里泡半个小时就死了,但虫卵必须要用开水烫才能彻底清除。趁着等待的时间上了两节英语网课,和老师聊了40分钟这几天徒步路上的见闻。

收拾完毕,接近5点,出门逛镇子和买驱臭虫药。
这是路边的风景。

政府机构办事处,现在已经关门了。


这间老房子是镇里的公立庇护所,非常大,而且环境和氛围特别好,之前就有耳闻。我原本是想住这里的,但碍于集体宿舍不方便处理臭虫选择了酒店。不过我还是到庇护所溜达了一圈。


进门是换鞋和放登山杖的地方,熟悉的圣雅各雕像,欢迎和祝福每一个到来的朝圣者。

楼上有一间公用阅读室(旁边还有影音室、娱乐室,这里氛围真的很棒,如果有机会来徒步的小伙伴强烈推荐入住),我取了架子上的画册就坐在那里看。反正我的衣着打扮和疲惫的神态,完全符合标准的徒步者了,每个进来的人都和我打招呼问好,丝毫没人知道我不住这里。

这本关于朝圣之路的画册,收藏了365张路上的照片,每张都很精彩。有沿途风景的、建筑的、朝圣者的。我翻拍了几张非常有共鸣的照片。虽然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但现在看到这些照片时依然很动容。





从庇护所离开,正好途径一间橱窗,展示了中世纪朝圣者的服饰。当时心想,现在应该没有人会这样穿着走路吧?(然而在接近西班牙时就遇到了)

继续逛镇子,圆形尖顶上的灰色页岩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巷弄中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行天桥。

木质大门和锻铁的门锁,据说这建筑是建于1520-1530年的老房子。

这座美丽的教堂建于15世纪末,是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为基础上扩建的。目前被列为历史古迹的额外清单。有一道扇贝形的古老石梯通往大门,在楼梯的一侧,有一座16世纪时期的石灰岩十字架,十字架有两面,都有精美的浮雕。


教堂的风格为哥特式,有宏伟的祭坛,桌子和雕像,由17世纪和18世纪镀金的木材制成,并以克劳德·巴永(Claude Baillon)的现代彩色玻璃窗为特色。





圣雅阁祭坛,和朝圣者的三件代表物品——葫芦、贝壳、手杖。

有一间礼拜堂存放着教区赞助人圣弗勒雷(St Fleuret)的遗物,这些文物经过测试和研究,存在时期已经超过1000年了。圣弗勒特的神龛里有一件非常罕见的物品,那就是一具几乎完整的、保存完好的骨头。

教堂是特意等到6点多才进去,法国这些镇子教堂的窗户,在夕阳时照进来的影子实在灿烂,每次都能被惊艳到。我在安静古老的教堂里一边感叹一边拍照,突然就听到大门咿呀推开的声音,接着一声“哇”的欢呼声,扭头一看,老朋友又相见了!我和巴黎夫妇再次相遇在美丽的,有着豪华餐厅的小镇子里。我们一见面就互相吐槽从St Come出发走错路的悲催往事,热络的聊天声洋溢在宁静的教堂——三个人不断提醒必须小声小声,又因为再次见面而开心到抑制不住。
我们自然约了晚上一起吃饭,等他们参观教堂的时间我又驻足在光线里。巴黎先生也觉得好看,于是两个人互相拉对方当模特拍人像。我突然有一种预感,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路途上遇见,至少是最后一次聚餐了。
我镜头下的巴黎先生

洒满光的祭坛壁画。我在想,以前在教堂里祷告的人,当许下一个心愿或忏悔某个罪过,一睁眼看到这样的场景,那一刹那会不会觉得有奇迹降临。

教堂外古老的窗户和水池

我们三个人选了LOT河畔的餐厅共享晚餐,这是美丽清澈的河流。

夕阳下的LOT河畔

晚上回房间,整理东西,顺便来张自拍。仅仅10天时间,还是隔两三个小时就补防晒霜的前提下的状态,但幸运得是没有晒伤。
不得不说,皮肤的颜色与脚上的伤,才是长途跋涉的见证。

当然还有朝圣者护照上的印章,10天下来已经盖了两面多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