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书单之——怎样顺利实现写作进阶
在我们为写作发愁时,想想在阅读中,是否有这样的时刻:
读完一本书,是不是常常用“好看”“有趣”“喜欢”“不喜欢”这样概括性的词语来形容。再继续问起具体感想和收获时,往往哑口无言,因为好像不记得了……

我们可能又进行了第N次无意义阅读。
都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错;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积累阅读量,也没错。不过,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成为写作的基础,只有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和故事产生互动,进而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呢?那就从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书开始吧。
用语言分级,帮助孩子实现兴趣阅读
小学一二三年级,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最佳时期。从“写话”开始,一点点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度。这时候一本书的文字量也不宜太大,句子的语言节奏要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

比如“洛洛汀神游上古”系列,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刘刚专为低年级小读者打造的桥梁书,每一本长度约2万字,长度友好。
作者深耕语言研究和分级阅读领域,深知长难句、复杂的情节会影响孩子的阅读信心。他参考国际流行的蓝思分级、YCT、HSK等阅读标准,把控着故事中每一段、每一章的难易程度。
故事融入比喻、拟人、反复等常见修辞手法,帮助孩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轻松掌握让写作更加生动的技巧。

书中覆盖大量低年级常见字和句式,但丝毫没有影响故事的有趣。贴合孩子的审美趣味和阅读习惯,让明白晓畅的语言、奇趣幻想的情节,激发孩子的阅读共鸣。
女娲补完天后去哪儿了?仓颉造的字怎么保存?西王母为什么总戴着面具?……

在阅读中会发现,故事中还有好多小悬念,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来,还能举一反三,运用故事中简单活泼的语句,抒发自己的感受,提升写作表达能力。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年纪小坐不住、没有专注力了!
幽默好读的幻想故事,让脑洞更大一点儿
小学语文新课标里,三、四年级的孩子便要学会编写和讲述历史、民间故事。典籍里的记载,往往是概括性的总结,孩子都觉得枯燥,更别说发挥想象力去编写故事了。这时,有趣有料的历史幻想故事,就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个大难题。
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想象力丰富、悬念迭起、情节推进快的故事,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历史知识幻想儿童文学“甲骨文学校”系列。



传统文化和想象力的融合,是这套书的重要特色。作者巧妙融入《山海经》《博物志》《搜神记》《史记》《唐摭言》等典籍记载,让孩子回到历史现场,趣味解锁更多有趣的知识,进一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大唐长安城》里,读者们会和豪气大方、爱喝酒爱凑热闹、武动高强的李白一起,认识王维、杜甫、贺知章等大诗人,开启充满冒险趣味的长安城生活:
现代人怎么与唐人联诗雅集?深夜游荡的十二时神是何方神圣?月宫仙子为何深夜翩然飞来?……

不翻到下一页,绝对猜不到会发生什么。读这样悬念迭起、生动反转的故事,可以尽情打开脑洞,畅快淋漓一口气读完。
典籍里往往用一两句话概括复杂的事件,虽然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但孩子理解不易,很难进行故事创作。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题考的《孟子》,提及“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甲骨文学校》里,悠悠三人在殷商王宫,边和大王武丁切磋厨艺边海聊,丞相傅说也在一旁。突然,武丁说起了他和傅说之间的有趣经历,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也了解到了名相傅说的传奇人生。
故事不说教,不讲大理论,而是用历史的细节去激发想象和好奇,提高孩子的写作创想力!
学会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形象,是吸引孩子进入作品中的关键。博物馆幻想儿童文学“风雪兽”系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塑造了情感饱满、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盛戈可以和神兽自由沟通,却有阅读障碍。看似冷漠,实则内心善良,性情坚韧;
汤原是个算法天才,话痨,是朋友们的开心果,但是胆子极小,连小兔子都害怕;
夏盐是个酷女孩,身世神秘,肩膀上总站着一只红鸟。不爱表达,但总主动保护朋友。
三个小伙伴在金沙地下王国和良渚古国的一次次冒险中,真正体会到了被人肯定和需要的感觉,体会到同伴的温暖和关怀,真正理解了“朋友”“勇敢”的含义。

正如知名学者康震对这套书的评价:这是一段眺望古老文明的想象之旅,也是少年的勇气与成长之旅。在阅读中,读者们不仅会为书中人物的友谊力量而动容,还能学会如何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
著名儿童文学研究者刘绪源曾说,儿童往往空有想象的形式,却没有可供想象的资源。所以平时家长多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思考,把文本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多和孩子讨论:故事里的哪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这本书里的人物会让你想起谁?
通过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主动观察生活,可以丰富孩子的智识和经验积累,培养对生活的敏锐,写出真情实感的故事。
培养逻辑思维,精准审题
美国儿童教育家希利尔认为,历史是孩子一生的底蕴和基石。常在历史纵深处游历的孩子,在写作上,会更擅长整合辨别材料、审题更到位,也更善于开拓思路,逻辑更严密清晰。
“中国人的历史”系列,是著名作家申赋渔专为当代青少年创作的中国历史文化作品。从《诸神的踪迹》到《君子的春秋》,再到《战国的星空》,勾勒出独属于中国人心灵的成长史、精神的成熟史、人格的丰富史。

从史书典籍中命题,是当下语文教育的重要趋势。2020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以春秋时期的故事为引子,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中任选一人,结合人物特点进行思考解析。

在《君子的春秋》中,申赋渔选了十个人,作为“春秋”的坐标系。他们的人生,是一条蜿蜒向前的时间之线,连缀起春秋三百多年的历史。
而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与成百上千的人相互交织,汇作一幅纷繁复杂的画卷,形成风云激荡的“春秋时代”。

其中,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鲍叔牙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管仲足智多谋,助齐称霸。
它的一大特点,是将散布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神话、历史及其相关人物,梳理出有迹可循的踪迹,让孩子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下,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
从世界经典中汲取灵感,丰富写作主题
儿童文学经典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的故事,它们还向孩子们传授积极的人生理念,解答成长中的挑战与困惑。

《平凡的世界》揭示了普通人奋斗和追求理想的力量;
《战马》是一段穿越战火的传奇友谊,一曲勇敢者的赞歌;
……
这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英国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迈克尔·莫波格、凯迪克奖得主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诺顿·贾斯特等。他们的作品囊括众多奖项,有的还被改编为经典影视剧,受到全世界孩子的喜爱。


和孩子一起讨论,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索书中世界的兴趣,在不同的作品里感受故事中不同人生的纷繁体验,还能启发孩子对故事主题进行改编创作:
“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不太喜欢,还可以怎么写呢?”
“如果我是主角,我会怎么选择呢?”
在多次思索和互动中,孩子在经典文学中汲取了更多的灵感,进一步丰富写作主题,实现写作进阶!
打开一本好书,引领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收获阅读自信心和知识的同时,还要将对生活的敏锐和感悟力、对作品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赶快实践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