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神祗吗? | 风向书单200303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火种,使人能够取暖、烹煮食物,但同时它也拥有巨大的破坏力。计算机技术同样如此。一方面,我们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因此变得更迅速、便捷,我们利用它能创造大量财富,甚至拯救生命。于是,有人将它视作解决一切问题的现代万能神,程序员则是幕后英雄。但如果灾难就隐藏在乐观论调之下,程序员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IT之火》讨论了数字时代,与社会、法律以及伦理相关的种种问题,这些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复杂的技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很可能身处其中而不自知。作者不但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详细分析了相当多极具争议的话题,比如隐私与信息访问、隐私与执法、言论自由与网络内容控制、知识产权与著作权、网络犯罪等,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与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IT从业人员和软件工程师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准则。
除了这本讨论数字时代伦理问题的《IT之火》,本期书单还有俄罗斯喜剧集《两个人的车站》;讲述80年代以后的中国当代电影史《电影意志》;潜入幽冥世界谈论鬼怪的《有鬼》;思考知识女性婚姻困境的《巴别塔》……
(点击卡片可购书,文末打赏支持,谢谢各位~)
·悲与喜交织渗透,流淌出人性的暖流
书中收录了埃·韦·布拉金斯基和埃·亚·梁赞诺夫两位戏剧编剧、导演、演员的四部经典作品。《两个人的车站》讲述了在急速变化的都市生活中,两个心灵美好但不幸的人相互找到了对方,在相互支撑中迎接人生的灰暗与坎坷。该片喜剧性最少、现实主义意味最浓,整体沉浸着忧伤和苦涩的调子。《命运的捉弄》是部爱情喜剧,其核心在于细致讲述了爱情的衍化过程,循序渐进地呈现了男女主人公所有的内心行动和细微变化,因此该片节奏较慢。《办公室的故事》的风格轻松幽默,优雅的配乐、诙谐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睿智犀利的对白都使该片成为喜剧电影的典范。《车库》是部讽刺喜剧,该片近似于话剧,有着紧张的戏剧冲突和严整的结构,整个情节都发生在动物博物馆这个密闭空间中,影片犀利地讽刺了前苏联社会的诸多问题,如组织的独断专行、领导者的徇私舞弊、人情的冷漠、贪污腐败等问题。讽刺与幽默、诗意与哲理、浪漫爱情与社会批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悲剧与喜剧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流淌出人性的暖流。
·电影仿佛也拥有自己的意志,具有超越电影人的意志而向前发展的力量
从《庐山恋》《顽主》《流浪北京》,到《算命》《山楂树之恋》《不成问题的问题》,王小鲁以其一贯秉持的美学视野、锋芒毕露的用笔,梳理出一部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备忘录,将个案研究进行串联成了一部中国电影断代史。
电影意志本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而电影仿佛也拥有自己的意志,具有超越电影人向前发展的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电影意志历经几次转型,尤其是最近十五年来电影产业飞跃式发展,在城市、网络、数码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电影成为社会对话交集的领域,电影在重塑社会精神方面的功能被大力拓展。电影是历史精神的不朽肉身,电影使历史有了可见性,甚至让历史有了可体验性。
电影的这个特性与文字记录和出土文物截然不同,它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编织了情感故事,给了观众进入历史的路径。数码存储和数字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得几十年前的光影和旋律能够重新呈现出来。摄影技术的发展让便携DV机得以普及,于是独立纪录片、独立电影便应孕而生。技术进步不仅保存了电影本身的物质,还保存了电影包含的时代精神,让历史成为永恒。书中讲的不仅仅是电影,也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仿佛看了一个人奋力挣脱枷锁,面对世界充满了迷茫、困顿、渴望、激动,渐渐它的个体意识有了萌芽……本书力图展现电影风貌之下的历史因果,引领你发现潜藏其间的文化脉络。
·赛博朋克时代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火种,使人能够取暖、烹煮食物,但同时它也拥有巨大的破坏力。计算机技术同样如此。一方面,我们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因此变得更迅速、便捷,我们利用它能创造大量财富,甚至拯救生命。于是,有人将它视作解决一切问题的现代万能神,程序员则是幕后英雄。但如果灾难就隐藏在乐观论调之下,程序员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本教材,本书的主要读者无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它涉及数字时代中,与社会、法律以及伦理相关的种种问题,这些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复杂的技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很可能身处其中而不自知。作者不但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详细分析了相当多极具争议的话题,比如隐私与信息访问、隐私与执法、言论自由与网络内容控制、知识产权与著作权、网络犯罪等,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与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IT从业人员和软件工程师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准则:诚实、责任、公平。事实上,这也是任何职业都需要遵循的原则。
·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现代流派的风格,人在宇宙与社会中的诗意
一场大病使诗人放弃了律师工作,开始投身于诗歌。此先,他已结识了著名诗人鲁文·达里奥、加西亚·洛尔卡和希梅内斯等,正是这些朋友把他引上了诗坛,并成为“27年一代”诗人中的重要成员。
阿莱克桑德雷勤奋笔耕五十余年,留下二十多部诗歌和散文集,成为西班牙当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大部分是以个人为中心展开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体。他的诗感情真挚,富于激情,强烈地表现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对宇宙生命奥义的深思。他善于从传统诗歌中汲取营养,气势庄严,意象奇僻,意蕴丰富,颇为耐人寻味。
1977年,“因为他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诗作,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并汲取了现代流派的风格,描述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对经济无限增长的崇拜,到底从何而来?
这本书位于经济学与思想史的交叉处,唯物主义者会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事实是,观念的改变和文化的变迁,才会释放或抑制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对自然的过度控制令许多哲学家感到不安,对集体主义秩序的强调也不会形成鼓励创新的环境,另外有些文化会将一切创新都蒙上复古的面纱,比如犹太教每次做新的教义的解释,都要托说是古代贤者的本意,这些文化要素,事实上都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而现代社会的基础无疑就建立在经济无限增长的期望之上,那么,这种视经济增长是可欲的,无罪的,乃至发展出一套规划和制度去加速经济增长的文化偏好是如何形成的呢?本书将追溯这种文化是如何诞生于欧洲历史的,只有少部分人持这种态度其实并不足以推动经济发展,必须等这种观念说服社会的绝大部分人,我们的进步观到底从何而来?
·幽冥世界受到“阳间主流文化”的影响,但也并非阳间社会的简单镜像
冥界有无“猪肉自由”?如何“把锅甩给老天爷”?怎样“把阎王的权力关进笼子里”?阴间也有“巡视组”吗?你若读过有鬼君的文章,大概会对这样的解读会心一笑。身为媒体人,有鬼君自嘲是志怪小说研究界“民科”,但他对一件事抱有相当大的热情:将散落在文本中有关幽冥世界的碎片,拼出一幅完整、精细的图景。无疑,幽冥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阳间主流文化”的影响,但也并非阳间社会的简单镜像,它有着一套自己的逻辑和规则。书以《关于鬼世界的九十五条论纲》开篇,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原则,也有人鬼之间的互动规则,而这些仅为骨架,在随后更细致且别有趣味的叙述中,我们能读到鬼世界层累构建起来的动态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延续至今,而它“所表达的就是叙述元素背后的更广阔的人文与历史”。
·知识女性如何陷入婚姻困境?又如何在围城之中精神突围?
本书是英国小说家、诗人A.S.拜厄特的“成长小说四部曲”之一,四部曲是她耗时近30年写就的代表作品,以一位英国知识女性弗雷德丽卡的成长史诗,串连起二战后几十年英国的历史变迁。这部《巴别塔》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英国,主人公弗雷德丽卡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年轻且富有魅力。在与乡绅奈杰尔结婚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快就让弗雷德丽卡感到窒息。在丈夫奈杰尔眼里,她只需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无需朋友,也不需要自我,而弗雷德丽卡的逃离也总能被丈夫精准掌控,并反复宣告其对妻子的主权。作为女性知识分子,拜厄特不仅在书中讲述了她对于女性生命的困惑和反思,也让我们看到进入60年代后,英国的社会习俗及观念的不断变化。
·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
历史学是历史人类学的学科本位,它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等,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本书从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实践的,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让读者对历史人类学有一个宏观把握。
·从交流的视角来理解文化接触史的复杂性,就像织布一样
丧葬礼通常被认为处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本书论述在了17世纪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进程中,在中西礼仪传统相互碰撞后,丧葬礼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及其在宗教表达方式、新身份认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重点“礼仪之争”在本书中只是边缘问题,作者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织布”的方法,倡导从互动和交流的视角来理解文化接触史的复杂性,将理论阐述和对丧葬礼的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有机结合,其研究路径和成果可资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滇金丝猴的灵性世界,以雪山为魂,中国的珍·古道尔自传
藏人昂翁此称出生在雪山脚下,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第一批护林人。九十年代开始踏上了追寻滇金丝猴的科考之路,他与同事背起50公斤的装备,日夜行走于雪山之上,穿梭于冷杉之间,整整八年没有见过一根猴毛,全靠猴子粪便来做一些有限的研究。滇金丝猴毛发雪白,善于隐藏和奔跑,极难追踪,本地居民都知之甚少,不能追,而必须不动声色的等待乃至与他们融为一体。外界甚至以为滇金丝猴与川金丝猴一样是一身金色的皮毛,这种谣言也在科考初期产生了不少误导。科考小组历经艰险后终于见到了滇金丝猴,他们以每15分钟为单位记下猴子的行为,吃、睡、迁徙,科考队员从无法辨识公母,到最后观察到滇金丝猴的父权制家庭构成,拍到了滇金丝猴珍贵的家庭写真。在三十五年漫长的科考旅途中,昂翁此称藏人的灵魂与雪山融为一体,终其一生,他都是拜倒在雪山之下的守护者。
往期精彩
病毒之下,地球人如何自救? 人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劳动力 我们的头脑中,或许被塞满了“僵尸观点” 关注远处的灾难,可能是因为不愿承担身边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