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载新生》:永生的乌托邦(2-3)
二
死亡,作为人类自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命题,永恒地拷问着人类。
因为它的存在,迫使人去认识自我,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活着的每一刻。古今无数聪明的头脑,经由对死亡的研究和沉思,迸发出了非凡的智慧,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思维的疆界。
可以说是,人类的整个文化和价值体系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死亡。
当人能够数字化生存,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永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永生,但死神也失去了它的根基和威慑力。
没有死亡的启迪,哲学、文学和艺术将失去最重要的源泉,也就失去了它们的生命力。
曾经只属于神的权力旁落,天堂不再令人神往,救赎券的生意一落千丈,旧的宗教将面临崩塌。
它们会挣扎,但它们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复存在,衰亡是否无可避免?
我们还会悲伤吗?如果生离死别都显得怪诞滑稽,葬礼沦为虚伪的社交宴会,再也没有阴阳永隔、触不可及的思念,悲伤——人类最深沉、严肃的情感,将置于何地?
千古以来的鸳鸯眷侣渴望的永恒的爱情,会成为永恒的束缚吗?
而没有死亡的基准,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永恒、伟大、光荣和崇高?该采用何种态度对待人生和世界?
死神远去,活着不再珍贵,健康并不重要,人生不再严肃,死生不是大事。
有能力进入数字世界的人,会不会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纵欲享乐,挥霍生命,在明日复明日中虚度年华吗?
终极后路的存在,会不会让人在面对艰苦的人生时,采取逃避主义,把希望寄托在死后的世界?
整个社会,又会不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人人都想着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放纵,攫取,破坏,管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反正我将前往极乐世界?
也许人类就此滑向深渊,又也许在危难之际终于觉悟,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和法律制度,但无论如何,现如今维持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观念大厦将遭遇重大的挑战和危机,各种思潮将纷纷涌起,把社会卷入汹涌的洪流,混乱将不可避免。
相信很多对人性和人类整体社会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的人,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发表过精妙的见解,我就不再献丑了。
只是就个人而言,能出于对人性的怀疑,我很难信心十足地给出否定的回答。
人类历史的许多关键时刻,只是由一连串偶然决定了其后的命运。真到了那个时候,只能希望上帝掷骰子时,能眷顾于试图扭转乾坤的学派和学说,就如启蒙运动的光芒,曾照亮人类的前程。
三
剧中的意识上传技术,是有缺陷和代价的。
首先,上传必须在人还活着的时候进行,已经死亡的人无法上传。我猜想,应该是脑死亡后或者濒临死亡前,思维信息已经开始丢失,因而无法完整地复制人的意识,估计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其次,上传技术还极为粗暴可怖,上传者的脑袋会被超高温瞬间毁灭,留下一具无头尸体。就是说,它先把你杀死,然后再在数字世界赋予你新生。这就意味着,上传就是人世的死亡。
于是,艰巨的选择就摆在了人们跟前:是否选择前往数字世界获得永生?何时前往,亦即何时自杀?
有人会说,第一个问题根本不算问题,难道会有人拒绝永生吗?
答案是会的。
其他原因暂且按下不表,这里只提一项:相信天堂的人,希望死后灵魂进入天堂,在那里与他们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入数字世界的所爱之人团聚。
世界分裂为三个区域:天堂、人世、数字空间。
对每一个人来说,“我要去哪里”,都成了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因为它不止切实关系到此生,还关系着永恒的来生。
天堂可能有神性的纯净、精神上的极乐、上帝的怀抱和你所爱的人,但进入之前,它只是一片未知,没人知道那一头是什么,也可能只是一片虚空,甚至是无边地狱。无梦永夜的沉沉黑暗始终是令人恐惧的。
而数字世界,则是明确无疑的。只要你有钱,快乐是确定的。即使没钱,至少可以保存灵魂,不让它烟消云散,寄希望于某一天富裕的后辈福泽前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甚至重塑肉身在人世复活。最不济,在数字世界实在过不下去了,还能要求把自己Delete了是不是?那时再进入天堂,是否也不迟?
虔诚的信徒势必对这种骑墙的势利态度感到生气。神学家们会对此展开思辨:数字世界的亡灵还有灵魂吗?如果有,他们被从硬盘上擦除后,会去往哪里?能进入天堂吗?进入过数字世界的灵魂是否已经堕落,唯一的真神还会接纳他们吗?该对这些人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他们救赎,还是予以严厉斥责,对他们永远关上天堂的大门?
虽然看起来,这些问题有点像“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一样愚蠢,但也许宗教的生机,就藏在回答之中。
我不怀疑会有新的信仰和新的信徒,但我更愿相信,如我这般的俗人,还是禁不住数字世界永生的诱惑,至少,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对不对?
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你准备什么时候“死”?
即便魔幻感和戏谑感十足,但什么时候自杀,却是个极为严肃的问题。
因为上传得在你活着的时候做,倘若贪恋人世,人生难测,万一遭遇横祸不幸毙命,或者遇上其他什么倒霉事,永远失去永生的机会,岂不肠子悔青?
另外,虽然在数字世界不会因为衰老而再死一次,但如果年轻时就转世,你在来生获得的就是一具壮实的身体和一张青春的面容。不然等到垂垂老矣再死,新生后就还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你希望这样度过以后无尽的岁月吗?当然,整容在数字世界并不是件难事,但据我们从剧中所知,那花费可不菲,不然小男孩也不会长大了十几岁后,还是个胖小子的身体。
因此,活着,是一件风险极高的奢侈享受。尽快自杀,不失为一个理性人明智的选择。
但是,自杀?Are you serious?
出于动物本能,无论何时,自杀都是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即便知道是向死而生,但刻在基因里的天性决定了,肉身和现实世界,是我们最无法割舍的眷恋。虚假总是令人厌恶和恐惧的,能拥有实在,没人愿意做缸中之脑,哪怕从物理上说,思维获得的刺激和体验是完全相同的。
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抉择。
结束自己的生命固然令人烦恼,结束所爱之人的生命呢?
你打算什么时候给父母送终?该让他们享尽天伦后再获新生,还是尽早前往以保无虞?
你又计划怎么“处理”自己的孩子?是把他们抚养成人后,让他们自己决定生死,还是采取保守策略,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送去上传?为了他们的福祉,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弑父杀子,如此令人发指、骇人听闻之事,现在却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事,想来不禁毛骨悚然。
试想有一天,你和父母、恋人、朋友认真地讨论,大家死后想去哪里,什么时候死,甚或约个时间一起死,就好像谈论上哪所大学、毕业后去哪座城市、要不要一起去。
这十足滑稽、黑色幽默的场景,让人想笑,又因为莫名的恐惧笑不出来。
十有八九,这样重大的决定、关乎信仰和价值观的事情上,大家意见会相左,争执在所难免。正如婚嫁、工作地点等人生选择一样,都牵扯到多方的关系,而不只是仅由自己的意愿决定。任何一项选择,都不可避免造成情感的伤害。
设想这么个场景:因为财力有限,父母想把永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而儿子却离经叛道,希望上天堂,父母因此痛哭涕流。女友也以永恒的爱之名,要求儿子一起前往数字世界,并且是现在、立刻、马上。
父母劝说道,去死吧,孩子,祝你幸福。
儿子却说,要死一起死,Mom,Dad,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