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严出
●情世管窥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做了周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上网征婚。按理说,认识人多了后应该事半功倍才对,但他的婚姻大事却不见起色。后来我们作为军师看了他的要求才知道,这么苛刻的条件的确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原来,他对家世、出身、学历、相貌等皆有要求。比如,他要求女方学历不能低于自己(他是加拿大硕士),“因为这样才好有共同语言”。如此苛刻,怪不得他还未找到心上人。其实,他倒是不妨参考一下最近被质疑学历造假的“打工皇帝”唐骏的例子。
虽然唐骏“学历造假”一事尚未尘埃落定,但他能力极强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把假学历写入自己简历、自传中,是一件缺乏诚信的事情,但抛开此事的道德争议不说,这一事件至少再一次证明了一个原理,那就是学历和能力没有必然的关联。如果知道真相并以学历为门槛,微软、盛大、新华都错过的将是一个出色的经理人。
实际上,这个现象早已被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分析过。在其著作《异类》中,格拉德威尔曾分析美国大学是否应该一视同仁。原来,由于奴隶、歧视等原因,黑人在考取大学时,其录取所要求的分数往往比白人要低。当时,美国白人大呼不公,并且认为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认为这些能力低的黑人学也是白学。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黑人学生在毕业后,能力与成就往往和那些一开始分数比他们高的白人同学不相伯仲。
研究者发现,这是因为分数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失去了预测未来成就的意义。比如,得分低于80分的人也许和达到80分的人有质的区别。但是,80分以上的人却大多能力相仿。这样一来,10名80分的学生在毕业后的能力和成功几率,其实和10名95分的学生是一样的。
由于这个发现,美国更多的大学开始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入学。这等于是学校在承认,只要学生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招一名80分的学生还是招一名100分的学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在未来是否能够成才,学校本身也无法预测,毕竟生活充满了太多未知和变化。因此对于学校来说,不如淘汰那些肯定无法成才或者成才几率低的微乎其微者,然后其他人一概入学,让其自生自灭。
同理,如果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择偶最低标准设置太高,就如同分数太高的学校或者只顾学历的公司一样,会错过一大批有才之士。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其实不妨也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达到一定标准后(比如没有恶习)皆可考虑,到了最后决定时再慎之又慎也不迟。
□庄常飞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做了周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上网征婚。按理说,认识人多了后应该事半功倍才对,但他的婚姻大事却不见起色。后来我们作为军师看了他的要求才知道,这么苛刻的条件的确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原来,他对家世、出身、学历、相貌等皆有要求。比如,他要求女方学历不能低于自己(他是加拿大硕士),“因为这样才好有共同语言”。如此苛刻,怪不得他还未找到心上人。其实,他倒是不妨参考一下最近被质疑学历造假的“打工皇帝”唐骏的例子。
虽然唐骏“学历造假”一事尚未尘埃落定,但他能力极强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把假学历写入自己简历、自传中,是一件缺乏诚信的事情,但抛开此事的道德争议不说,这一事件至少再一次证明了一个原理,那就是学历和能力没有必然的关联。如果知道真相并以学历为门槛,微软、盛大、新华都错过的将是一个出色的经理人。
实际上,这个现象早已被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分析过。在其著作《异类》中,格拉德威尔曾分析美国大学是否应该一视同仁。原来,由于奴隶、歧视等原因,黑人在考取大学时,其录取所要求的分数往往比白人要低。当时,美国白人大呼不公,并且认为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认为这些能力低的黑人学也是白学。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黑人学生在毕业后,能力与成就往往和那些一开始分数比他们高的白人同学不相伯仲。
研究者发现,这是因为分数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失去了预测未来成就的意义。比如,得分低于80分的人也许和达到80分的人有质的区别。但是,80分以上的人却大多能力相仿。这样一来,10名80分的学生在毕业后的能力和成功几率,其实和10名95分的学生是一样的。
由于这个发现,美国更多的大学开始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入学。这等于是学校在承认,只要学生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招一名80分的学生还是招一名100分的学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在未来是否能够成才,学校本身也无法预测,毕竟生活充满了太多未知和变化。因此对于学校来说,不如淘汰那些肯定无法成才或者成才几率低的微乎其微者,然后其他人一概入学,让其自生自灭。
同理,如果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择偶最低标准设置太高,就如同分数太高的学校或者只顾学历的公司一样,会错过一大批有才之士。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其实不妨也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达到一定标准后(比如没有恶习)皆可考虑,到了最后决定时再慎之又慎也不迟。
□庄常飞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