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瓦茨拉夫·哈维尔
捷克政客、作家、政治异议者
1989年,哈维尔出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末任),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哈维尔在此后的1993-2003年担任捷克共和国总统(首任)。捷克文学史上,哈维尔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写就了许多戏剧、短文、回忆录。
简要信息
出生时间:1936.10.5
出生地点: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死亡时间:2011.12.18
死亡地点:捷克共和国,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特鲁特诺夫县,维尔切采村
政党:公民论坛(1989-1991)
配偶:奥尔加·哈夫洛娃(原姓什普利哈洛娃,1964年结婚,1996年女方逝世)、达格玛·哈夫洛娃(原姓维什克诺娃,1997年结婚)
母校: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学、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戏剧系
网站:www.vaclavhavel.czwww.vaclavhavel-library.org
职位
· 捷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93.2.2-2003.2.2),总理为瓦茨拉夫·克劳斯、约瑟夫·托绍夫斯基、米洛什·泽曼、弗拉迪米尔·什皮德拉。无前任,继任为瓦茨拉夫·克劳斯
· 捷克斯洛伐克第10任总统(1989.12.29-1992.7.20),总理为马里安·恰尔法、扬·斯特拉斯基。前任为古斯塔夫·胡萨克,无继任
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哈维尔因资产阶级家族背景而没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初,他以剧作家的身份崭露头角,在《花园党》(英译名:The Garden Party,1963)和《备忘录》(英译名:The Memorandum,1965)这两部作品中,哈维尔使用荒诞派戏剧笔法对共产主义大加批判。哈维尔于1968年参与了布拉格之春运动,华约组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哈维尔上了黑名单。但这并未让他淡出政治运动,反倒变得更加活跃,曾参与起草《七七宪章》(1977年),也是“冤屈者辩护委员会”(英译:Committee for the Defense of the Unjustly Prosecuted)的一员。由于涉嫌参加政治异议运动,哈维尔遭到秘密警察监控,多次被捕入狱,最长的一次将近四年(1979-1983)。
1989年,哈维尔的公民论坛党(简称:OF)在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主义政府的“天鹅绒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革命后不久,哈维尔出任国家总统,次年,又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连任,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瓦茨拉夫·哈维尔继续担任捷克共和国总统。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以及北约的向东扩张背后都少不了哈维尔的力量。在国内,哈维尔也因其立场与政策而招来巨大争议,他反对斯洛伐克独立,谴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二战后对苏台德德意志人的政策,无差别赦免所有在共产主义时期被监禁过的人,在民众中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在总统生涯末期,哈维尔的国际声望要远高于国内声望。从总统之位退下后,哈维尔继续以公共知识分子的方式生活,发起过多项政治倡议,如《关于欧洲良知和谴责共产主义罪行布拉格宣言》(布拉格宣言);也建立过数个政治组织,如VIZE 97基金会、2000论坛等。
哈维尔的政治哲学包含了反消费主义、人道主义、环保主义、公民行动主义以及直接民主等意识形态。自2004年起直到逝世,哈维尔一直都是捷克绿党的支持者。哈维尔一生得奖甚多,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甘地和平奖、费城自由勋章、加拿大勋章、四大自由奖(美国)、良心大使奖、哈诺·R·艾伦伯根公民奖等诸多荣誉尽归于他。欧洲学院的2012-2013学年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史学界部分学者也曾将哈维尔列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列。2012年,布拉格的国际机场被更名为“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原名布拉格鲁济涅国际机场)。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