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大家的”|一个星野运营实习生的日记
窗子底下有人张着胳膊大口呼吸,晃悠着怀抱天空。类似这种场景总能让我短暂地从麻木当中抽离,重新摸到世界的脉络。
这是返校的第4天,我坐在电脑前,不清楚该怎么面对高中教育遗留给我的无意义竞争状态。毕业论文其实并不难写,对自己的无限否定才最难熬——我并不是普遍的教育机制下最受欣赏的那种小孩,习惯远不够规范、热爱“闲书”、喜好游离、写些“不务正业”的文字,到头来,却还是想在这个斗场里做出不容辩驳的成绩。因为从学时的一切都告诫我,只有这样才能免遭审判。
手边有本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每次忍不住翻开,纸页上的字就像蚂蚁一样流涌到彼端,啃咬我的心脏。“doing"和”being“的矛盾,是一种双重焦虑。
蚂蚁们说:活你自己。这是你逃离痛苦,唯一的门。
我暂时做不到,但还能另辟蹊径,于是打开了自己的实习评定表。回想在星野实习的这两个多月,一定程度上算是某种疗愈。在实习小结那一栏,我是这样写的:
“星野的伙伴们是一群不拘于既定框架的浪漫主义者,在这里我感受到自己的学科、思考、人格都是被尊重的,写那些论述类推送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好像终于从朋辈压力下获释,成为一个用自由输出价值的人。我记得自己在投简历的时候大言不惭地写,“年轻的思想者终将成为巨人”,而星野有太多人让我真的相信了这句话。面试是在假期,焦虑一如既往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副产品是把话说得吞吐。这时我听到一句“你的理念和我们很相近”,于是被从工厂的滚轮中剥离,送往新的旷野。所以我第一篇写给星青年咖啡馆的就是《审视空白:一场流水线到荒野的逃杀》。另外,终于能用自己的力量,将社会学珍贵的思维方式传播出去,实乃我幸。
并非第一次策划展览,但深夜还在挑图和写导览词确是第一回,看到大家和自己的想法一砖一瓦付诸实体,万水千山之外念地咖啡馆的灯,突然变得像月亮。很感谢文末添加的作者卡,也很感谢策展人行列里,竟被排在前面。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不足,却诚惶诚恐地收获了旷野里的第一株玫瑰。
适合我做的鬼马栏目也被纳入考虑,星野一直在不断开拓着新空间。青年人的执拗是总能张目对日,把豆瓣小组的运营作为工作,简直像是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自媒体人,离自己的夙愿很近。待格物实验室开了组,欢迎各位神奇小孩都来光顾。
毕业以后,要去那一方念地看看,做一个月的快活劳役寻找平静,也让店长下下班。
我不要月亮奔我而来,月亮是大家的,我只是想找个地方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