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学旅游线路
查看话题 >一篇把未来一年安排得明明白白
让未来的足迹更值得期待一些,眼下的生活也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息交绝游的日子整两个月了,别说旅游,由于在小区里关了太久,我连上海都快不认识了。估计你们也跟我一样,大家终于真正“同呼吸共命运”了一段日子。

不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就算能随便乱逛的日子还在远处,也不妨碍我先看看别人的游记望梅止渴。推荐你们也这样做试试。虽然两相比较显得自己的局促更加突出,但是,让未来的足迹更值得期待一些,眼下的生活也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今天推荐的这篇游记,确切的说是一本,一位外国人写的中国游记,一位外国探险家96年前写的中国边疆游记。

斯文赫定从瑞典斯德哥尔摩出发的时候,也是一个春天。这个高中毕业生既没有准备读大学,也没找工作,原本准备追随自己童年偶像去北极探险,高中校长凑巧给他介绍了一个工作——给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一个工程师的孩子做家教。那时候的中亚,对欧洲人而言也是一个可以满足征服欲的神秘宝地。

一见亚洲“误”终身,于是斯文赫定把这一辈子都用来探索亚洲的土地。其人也的确可以说是天命所归的探险家,不但精于素描、地质勘探,还极有语言天赋,在巴库过一个冬的时间,就跟鞑靼人学会了鞑靼话和波斯语。后来在中国境内的时候,维吾尔语和蒙语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鞑靼人最早指蒙古高原东部操突厥语的蒙古部落,后随成吉思汗大军征服欧洲,在中亚与当地混血繁衍,被欧洲人视为蛮族代名词。中国如今把鞑靼人单列为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
由于斯文赫定的理想是探索人迹未至的领域,因此他实际上是一位探险家而非旅游家。四十年亚洲探险生涯之后,他也的确得偿所愿——第一个走进西藏的欧洲人,考虑到2008年以后西藏就对外国人关上了大门,斯文赫定的西藏之行更显得珍贵。斯文赫定也是第一个发现楼兰古城的人。

因此,他的这本“旅行记”,我感觉当作边疆野史去读可能更有价值:相比自然风景的些微变换,对我们人类来说,人事的沧桑可能更有温度,也更有意义一些。这本他亲身游历写就的“游记”,让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的大城小镇,那些前人的哀乐层积而成的珍珠,重新散发出光泽。

1890年,从巴库到德黑兰,再到贴木儿的撒马尔罕和塔什干,最后在当年的圣诞节前,斯文赫定和同伴进入了天山与昆仑山交接的乌鲁克恰提(Ulugchat),也就是如今喀什北部的乌恰县,这座小小的城镇卧在帕米尔高原北端的山谷之中,离乌鲁木齐有1500公里的遥远路程。当时迎接斯文赫定的是中国统领何安,和他手下的80个吉尔吉斯卫士和25个中国士兵。

那时的喀什噶尔,虽然仍在清朝道台的统治下,实际上最有权势的人却是俄国人彼得罗夫斯基,当地人甚至按习惯给他也起了一个“汗”的号,称他“新若加塔汗”。1881年沙俄就在喀什噶尔设立了领事馆,十七年后,为了争夺中亚的地盘,英国人也来了。从那时候起,在康熙和左宗棠曾苦心经营的西北边疆,中央政府就不再掌握话语权了。
至于后来的西北马家军、军阀金树仁、盛世才、逃往台湾的“哈密王”哈萨克人尧乐博斯,还有势力错综复杂的蒙古王公们,先后在包括新疆、内蒙西部、甘肃等区域在内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西北边疆,编织了这片土地上波诡云谲的时光,却没有在历史教科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如果要展开细说,又是无数个长篇故事。
在喀什噶尔,这座新疆最西部的边境城市,仍保存着两千多年前的疏勒古城。在我看到的新疆风土介绍里,这里有迷宫一样的古城巷陌,全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和最美的孩童笑颜。


和阗城外,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曾经遗踪难寻。直到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与维吾尔农民易卜拉欣的一次不期而遇,在后者的启发下,斯坦因让精绝古国的旧城尼雅城重见天日,尼雅城至今仍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现存最大的遗址群。而历史上第一个描述它的人,是我们从小天天看孙悟空喊的“师傅”——玄奘。在真实世界里,他比那个只会念经的软弱和尚坚毅果敢太多,他也是斯坦因儿时的偶像。然而在敦煌莫高窟与王道士交易盗走佛像壁画的时候,斯坦因却没有顾念偶像的故国和信仰。



1901年,差不多与斯坦因踏入新疆同时,斯文赫定在叶尔羌河畔、精绝古城的东面,发现了西域三十六国的另一片国土,楼兰古城。在玄奘的笔下,它叫做鄯善国:“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我们自己的学者志士也许是自顾不暇吧,山川故土,空留外人叩问。我很想查一查,是否有过跟斯文赫定同时代的国内探险者、学者对这里留下过记叙?


1996年初夏的一个下午,刚刚举行完壮行仪式的余纯顺,离开了楼兰宾馆,在穿越罗布泊的路上一去不返。继彭加木之后,他是第二个倒在罗布泊的国内探险家、上海人。



如今,深藏在罗布泊西岸的楼兰古城遗址,见者寥寥。据说门票高达3600元一张,而且还需要文保部门审批。尼雅古城倒是向世人敞开怀抱。还有一些户外旅行团提供比较安全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行程,让人向往。

第三次的亚洲之行,斯文赫定冲破英国、印度和西藏当局的重重阻碍,做蒙古人打扮,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从塔克拉玛干向南到达了西藏。


几近绝命的高原之行,与另一部同时代的西藏“游记”《艽野尘梦》所记载的异曲同工。那部“游记”的作者陈渠珍也是一位非常时代的英杰,沈从文做过秘书的“湘西王”,清末加入同盟会,后又进入川军,远赴西藏与英军对峙,在高原上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汉藏爱情,逃离林芝回到西安时,已是亲随散尽,与爱侣阴阳两隔,终其余生再不复入藏。

陈渠珍在《艽野尘梦》中详述藏女西原如何舍身为己忍饥挨饿,助他离开藏区。此书中也描写了近百年前藏区的风土和政局,值得历史爱好者一读。
斯文赫定倒是没有陈渠珍那么凄凉的经历,因为他为了探险事业终生未娶。在再次拜会了流浪内地数年的九世班禅之后,在日喀则地区林加的一座公巴庙里,斯文赫定偶遇了隐居避世者的黑屋。
如同我们难以理解那些如今仍然一步一叩首用身体丈量朝圣路的信徒一样,斯文赫定也惊骇于黑屋里的隐士,独居其中64年,足不出户、不言不语,临死前已经失明,我想应该也已经失语了吧。既然视死如归,视人间如地狱,为什么还有如西西弗斯一般的勇气坚持到人寿自然终结呢?
相比之下,有太多人选择主动了断。斯文赫定的伙伴、探险家巴尔特拜克,在多年疲惫不堪的探险奔波之后,在额济纳的瓦音托尼,现在的巴彦陶来,把生命主动交付在了荒漠中的怪柳树下。额济纳河目睹了一切,静静地流向索古诺尔湖。

两年多之前,我经过居延海的时候,在额济纳的怪柳林里,不知道旁边就是巴彦陶来,就埋葬着斯文赫定笔下的瓦音托尼和它的旧识的魂灵。


1933年,斯文赫定游记里最后一次亚洲之行从北京出发了。这恐怕是他唯一一次从东向西进入亚洲腹地。这一次,他是中央政府西北查勘队的特别顾问。这个查勘队是民国政府希望开发新疆、开通西部铁路的先遣队。
斯文赫定的司机中,有获得瑞典金质奖章的蒙古人塞拉特。我对这个蒙古人很好奇,一百年前能开车、修车、与外国探险者打交道,甚至还获得了瑞典政府颁发的奖章,想必也不是寻常人家出身。可是在网络搜索里却全无记录。不知道他的故事,在当地有没有后人传说。
倒是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蒙古王公,还留了一些线索给历史爱好者探秘。
比如历史课本上从沙俄东归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末代汗王恭本德吉特,竟然是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的著名音乐家。土尔扈特王府,如今是新疆和静县的民族博物馆。


还有康熙亲征女婿噶尔丹时在塔尔干河畔的驻跸之处达尔罕贝勒庙,也是抗日时期绥远战役傅作义取得大捷的发生地百灵庙,如今是内蒙古包头一处旅游胜地。


看完斯文赫定这本游记,我感觉自己之前的河西走廊、额济纳、喀纳斯都白看了,风景背后的故事如此丰富曲折,而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去解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知山水背后有这么多细微的血肉记忆。
所以,这本书承包了我未来至少一年内的旅游计划,以上东鳞西爪的地方和故事,也需要更细的咀嚼。没时间去又被种草了的朋友们请放心,在码字糊口之余,我会继续写游记的。
城事人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过了上百座塔的一点点领悟
- 看完了上海12座古塔 (2人喜欢)
- 从雁门关到无定河的自驾之行总结 (2人喜欢)
- 从黄河走向无定河 (4人喜欢)
- 再一次走西口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