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from 陀思妥耶夫斯基,翻译:朱宪生,曾思艺
主角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故事:由于带着高人一等的心境和在平困交加的处境下,蓄意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意外杀害她的妹妹之后,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失常,并最终走向救赎之路。情节合情合理,然而并不太觉得特别动容或者感同身受。反倒是对于配角如卢仁这种卑鄙下流之徒的描写惟妙惟肖,让人过目不忘。如果不是嫌弃篇幅过长,非常想把卢仁失去杜尼娅那段心理旁白摘抄下来,供大家欣赏。作者对他心理的剖析和讽刺简直惟妙惟肖。以及此人之后想挽回局面,设局坑害索尼娅,以此达到诋毁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目的,并最终妄想从新获得杜尼娅和其母亲的接纳;因为卢仁一直坚信横亘在他和杜妮娅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杜尼娅的哥哥—从一开始就看不上他的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些描写都让人拍案叫绝。这些细节,更是衬托出主角本身故事的乏味。
对于主角的心理变化,我觉得唯一值得反复玩味的是他投案自首之后,反思自己的残忍是否真该问心有愧,倒是带出了人类道德标准衡量系统的纠结:很多夺取权利者面前都是尸横遍野,但是人们往往把他们当作恩人;如果这个论点站得住脚的话,他一生仁慈善良,由于平困交加杀死致穷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太婆,并拿走她的钱财,但如果出于接济穷苦人民的目的,是否真的值得忏悔。我想如作者这样的智者,也并未给出最终的答案,只是用一些人类的温情粉饰了道德的拉扯。也许这一类课题实在是无法推敲到底。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角色是斯维德里盖洛夫,另一个深深爱上杜尼娅,并为此毒杀了自己的妻子的一个充满挣扎的角色。他爱得卑微,却又爱得执着,然而在我眼中,最终也算爱得高尚。在求爱被最终拒绝之后,还是放杜尼娅一条生路,而选择了灭亡自身,让我觉得这个人丰满得很。他是唯一一个,我在阅读过程中一直猜测身份好坏,并到最后一刻才完全立体的角色。
此书给分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