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3.5 文保新闻周报 | 江西安福发现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


文保讣闻与修复
1. 甘肃天水伯阳唐墓遭到破坏
甘肃天水一疑似晚唐时期古墓整体结构被挖掘机破坏得非常严重。据悉,挖掘机司机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后,将情况报告给施工现场负责人以及项目技术员,而三人在未报告文物行政部门的情况下,擅自将该墓葬损坏。
视频显示,一处墓室墙壁上有彩绘壁画,写有“乾符四年”字样。据史料记载,“乾符”是唐晚期唐僖宗李儇年号。墓葬原应为单室砖室墓,顶部叠涩收分。壁与顶交接处砌一层砑子砖。两壁壁面白粉打底,其上绘制壁画,四角绘红色条带。其中西壁绘有一男性人物形象,南壁有墨书题记、建筑、室内陈设、开芳宴等内容。

来源:中国文物报
2. 东山区庙前直街即将面临征收拆建
据悉,广州市越秀区内,为了建设十号线署前路车站,决定在周围进行拆迁。在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最后决定位于署前路上的陈树人纪念馆、越秀区图书馆等房屋暂不拆迁。而庙前直街北侧由于未纳入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因此被划入了拆迁的范围。

来源:庙前直街研究小组
庙前直街这里的建筑看似低矮,有部分还是罕见的灰砂砖建筑,至今留存较少。庙前直街承载了很多东山人和附近学生的怀旧情怀和回忆。尽管难以量化的社会价值往往在文物筛选和规划过程中被忽略不计,但无法量化庙前直街与民众的社会关系和价值。
3. 一大会址修缮进行时,老木材重做石库门还原历史风貌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自从去年11月17日起暂停对外开放后,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保护,目前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整个石库门老建筑内的木结构,成为修缮重点,其中有18扇黑色的石库门,进行了更换,采用老建筑中拆下来的旧木料、老工艺,原样复制。

来源:东方网
3. 山西将“再建”一座中国第一塔
据悉,山西将加大中国第一塔——应县木塔的修复工作。其最主要的病害是二层局部倾斜严重,所赖其后侧辅柱及周边梁柱扶持尚保持斜立而未倒,但其反作用力施及内、外槽周边梁架。
为进一步推进木塔的活化利用,朔州市制定了相关木塔建设的工作方案,大力推动 “1∶1研究性木塔模型”项目的落地工作。

来源:搜狐网
文保新发现
1. 四顾山遗址——宁波北仑新发现的东周时期文化遗址
据悉,在对黄山路西延工程沿线进行的先期考古调查和勘探中,平风岭隧道两侧分别发现一处汉代窑址和一处东周时期文化遗址——四顾山遗址。

发掘时共发现这一时期的沉淀池1处、储泥池1处、水井1处、烧坑2座、炼炉1座、灰坑10余座,以及由排列有序的柱洞围成的房址1处和其他零散柱洞数十处。
出土文物以陶器和原始瓷器为主,主要包括原始瓷碗、原始瓷杯、原始瓷盅等,也见有青铜铲、青铜箭镞、青铜鱼钩、铁锛等金属器,以及石锤、石锛等石器和少量竹木器。

来源:搜狐网
2. 江西安福发现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
近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安福县发现的一座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专家初步推测,墓主身份是列侯级别,可能与西汉安平侯有关。
墓葬位于安福县起凤山,为“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棺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棺室构成。墓葬内出土了陶器、铜器、漆木器等器物。

来源:大江网
3. 宣汉罗家坝遗址巴人墓葬首次出土大量龟甲,佐证“尚巫”习俗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再度出土大量青铜兵器,首次在距今两千多年的东周墓葬中出土了十余片龟甲。这些残留有占卜痕迹的龟甲,以实物资料证明了“巴人尚巫”的传统。
此次罗家坝发掘还出土了大量带有典型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风格的青铜器,揭示出这一时期巴与楚、蜀的频繁交流及文化融合。


来源:环球网
4. 江西宜春发现古城墙遗址,专家判断或为全国现存最完整唐代城墙
据悉,江西宜春市袁州区高士南路东西两侧考古发现的古城墙遗址,为修筑于晚唐五代时期的袁州府外城的南面城墙,或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晚唐五代城墙遗址。
研究人员认为,袁州古城的外城城墙自唐末始建,其构筑技术已较为成熟。由于其长期延续了始建格局,为研究唐宋以来州府城制、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及古今重叠型城市提供了宝贵案例。

来源:微博
文保政务
1. 洛阳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发展,适应新形势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于3月1日起全面施行。
2. 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签订共同开展“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合作协议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全面回顾和展示百年来中国考古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可喜巨变,更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将发挥双方优势特长,共同开展“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如您有相关新闻线索,或对本期新闻有任何看法,欢迎与我们分享与交流。

欢迎关注使用“文保在身边”小程序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