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6 主观意识导致的理解偏差
今天花了3个小时才看完《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第十三章需要之母,并写笔记。
读罢颇为气愤,比如里面写道中国对专利权不重视拖累科技创新。专利权对于创新者而言很重要。然而,对于上个世纪的中国,保护专利权往往保护的是国外高科技甚至是不那么高科技企业及其在华买办,所以那个时代不重视专利权有其特殊历史原因。再者,欧洲人间谍行为偷蚕养蚕按现在观点也是侵犯专利权,那个时代的欧洲人和上个世纪的中国对于技术专利权的态度是一样的。
我常常看完一遍长篇文章后完全记不起框架,只能模糊记得结论,因此读完一章就写一篇读书笔记,日后复习它并且思考。
写笔记的时候会重新对章节的框架整理一遍。今天写的时候发现自己犯了非常大的错误:
那个点完全不应该引起我气愤,作者实际上写这一点是引自技术研究人员研究影响社会接受技术创新的14点要素,在引述完毕后作者认为,将接受技术创新归结为任何单一或几个要素都是片面的,都未考虑终极因素——作者认为终极因素是粮食生产定居生活、地理轴线影响传播难易程度、人多加上技术催化。
第一遍读完后我完全只记得气愤的情绪了,实际上我完全理解错了作者的意思。
生活中有多少误解源自不理解和直接判断?
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