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友。
春天里的别离
头有点绷着,今天起来有点发烧,打开电磁炉,电磁炉不能停止,坏了。
最后把鲜牛奶冷着吃了,肚子又有点咕噜噜的。看着窗外下起来的雨,一切都好似要在那轰隆隆的雨声中发霉了。
冬天的时候非常的干旱,绝大多数的晴天,绝大多数的风声。
令人完全想象不到,眨眼来到花开的季节
风雨声淅淅沥沥不断,地面上的泥坑,雨伞上飞舞的水滴,看出去的花开的娇艳,天空阴沉得可怕。
于武陵的诗句里面有这么两句: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直接翻译过来的大意是:花朵盛开时候伴随着风风雨雨,人生有足够多的离别场景。足也是指多,
我私下理解为足,是足够也是太多了。
与亲人离别以后再说,可在现在人生放眼过去更多的是与朋友之间的离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李叔同的《送别》里面提到的的知交半零落,是指在生活的四周,已经见不到的知交,永远不在身边。
我的困惑在于……
问题一:我的交友方式是不是太像追星,没有真实平等跟对方相处?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是热衷于出去玩,同时我也不想处在太麻烦的关系里面。比如朋友的密友,或者朋友的恋人,可能对方的会觉得如果要想对方好好相处,就要包容她的选择朋友圈,不要只跟她一个人玩,跟一圈人一起玩,或者说是可以自然而然融入她的生活之类的。
后面这个我是基本上做不到的,就连看起来做得到的情况下也是我自己在对自我暗示如果不能接受就连朋友都没得做了,接受TA,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接受TA。
之前出去吃饭,有人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像XX就可以跟她们和谐愉快,为什么我不行。
我当时不想说,XX的确是个很乐观外向的人,但并没有那么和谐,我私底下就接受关于XX的询问。至于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和谐,可能是对方也没有打算跟我和谐相处吧。
我是你的朋友,不代表我和你的朋友也会成为朋友。
虽然我不拒绝交友,但我本身就容易被各种东西分心的人,我最积极主动的时候,就只有一开始的见面那个时候,后面都要靠对方让我记起Ta。
而且很多时候……如果我真的跟对方达成一片,我感觉朋友好似并不会很开心。就好使著名的白色相簿里面,三人行里面的那一句:明明是她先来的。
这也是我不想处在的复杂关系。TA们好好处,偶尔跟我好,我们三个偶尔出去玩,我这样就能满足了。
我跟别人相处的习惯:我很容易获得和蔼可亲的观感,我也乐于在开始多付出,就像是试着当朋友的试用装。
但是我的行为规则让人捉摸不透,好似没有规则那样。
然后就是……是我交际花费太少了吗?还是我选择的A餐B餐都很糟糕,还是我说下的东西没有做到。
每次觉得做得不好的时候,就会在出去之后,跟对方复盘这次出去的好坏。
表面上是说了跟对方出去很开心或者期待下次约什么(的确很开心或者期待我才会说),后面会带过反问对方的问题,我很看重那些反问对方的步骤呀。
可能这样的心机被对方看出来,觉得我很不自信。
老实说,如果我是真的不自信的话,我觉得会出去玩后做个问题调查的问卷形式发送到对方的沟通工具上,
……
……
可能最令人讨厌的就是,这个我万一在乎起来,就会阴魂不散的求知欲吧。
光是想想就觉得自己很多无用功。
问题二:对方不想跟我单独相处,对方也不讨厌我,只是希望能够群体出来玩这种氛围。
我挺乐意,我也喜欢一群人出去玩。
如果不是我组织的活动,最高兴,如果是我组织的话,我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或者大家可以自寻开心。
如果对方不愿意做可以单独出去玩的朋友的话,我可能就会偏向于更多可以单独出去玩的朋友。
我不想要朋友的感情需要附加太多条件,我也不想好似只有自己单方面付出。
我真的不害怕提出问题,和被拒绝。提出问题常规就是会被拒绝,我不是那种有八九成把握对方无法拒绝才提出完美问题的人。的。被对方拒绝这件事,在我生活中就跟吃饭一样频繁。
但至少能不能……在拒绝两次考虑一次。拒绝三四次主动提出一次。
如果这些都没有,我认为是搪塞的借口,而慢慢不再联系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我还要多勇敢还要多努力呢?我甚至都经常反省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太努力,连对方拒绝信号都看不懂。
问题三:我后知后觉也发现自己没有跟很多人保持联系?
就……
偶尔对方说最近大家都很忙之类……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近况。我跟很多旧友的联系,更像是一时心血来潮。
然后发现彼此都奇奇怪怪地把对方忘了,甚至忘记得很彻底,我记得对方联系过我,对方完全忘了。
不知道,的确会有点失落。
我喜欢跟朋友相处,可能跟跟朋友相处那个我,是外向征用版的,是我想让朋友看到的我的形象。
我喜欢讲笑话,或者说是有趣故事之类,
健康的,活泼的,能吃的自己也好。
呆在家里,自己也不喜欢的那个性格的自己,可以拿着一本书一看整天,甚至好几天都不曾开口说话, 如同社交电池被关掉的自己,我测试过,没有一个人被外向的那个自己吸引而来,会为了那个沉默的自己留下来。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很难把握,我不是不喜欢别人,也不是厌恶了别人。我有点像在舞台上表演完的演员,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卸妆后的样子,而把别人拒绝在世界的外面。
我也有跟别人展示过那个沉默的自己,也有能相处下来的人。只是跟朋友相处的那个活泼 爱说话性格不完全是凭空捏造的,如果有必要的我会适应不同身份暂时的不同面貌的自己,在一群人都在情况,避免冷场或者怎样也好,我在这方面是喜欢社交的。但是对于那些只能跟我一起沉默的朋友不公平,好似我并没有把对方当做一回事,不重视她们的感觉,我看着她们脸色不好就会很难过。
可能喜欢送别人礼物,或者给别人祝福,也是在这种矛盾下养成的,我真的喜欢朋友,可是这份喜欢是没有办法单纯表现出来,我也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怎样的模样,像礼物这种实体化的东西,指向很明确,就是我喜欢对方这种感觉,
……不过可能有时候也是反效果。这个就按下不表了。
喜欢朋友的人们,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她们,现在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为自己家庭两肋插刀了。
可能也是因为她们有着很坚决的目标,所以她们走出去的道路才那样的坚定。
有时候觉得成年人认识的朋友相处得更好,可是有时候也会为了这个相处得好,而更加困惑。
到底是因为合得来所以才相处得好,还是因为对方会做人才相处得好。
虽然有着这些无谓的想法,但也没有停留太久,想尽办法去做的也只有让自己大家出来玩得开心这件事情上。
没有办法相处下来的,也不是说故意,只是说避免让双方不痛快,不把对方找出去了。
我写着写着时候,发现可能正因为我没有考虑对方的真实想法,那些真实动作之下给人带来的冲击,
才是最伤人的。
我就像一把没有刀柄的刀,平时用棉布包着的时候,倒也挺好的,如果一旦遇到大事认真上手了,在对抗外人之前首先伤害到了握刀的人。
不自知的真心,才是我最伤人的地方吧。
累了,到最后能反省的也只不过我自己和做得不好的地方。
这次写完了,就不许再想了,本来想那么多都没有什么意义。
(完)
苏昭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furry冬日的猫可爱程度和讨厌程度成正比 (3人喜欢)
- 一人食的厨房&食谱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