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德亦法之斯特拉斯堡
我们从巴登巴登出发,一路开车南下。过了德国和法国的边界,感觉道路没那么平坦了,两旁的树木花草都随意起来,法国人也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大约离巴登60公里的地方便是斯特拉斯堡了,单从名字判断大家会以为是德国的城市。的确,斯特拉斯堡在历史上数次在德法之间易手,因此它保存了两种文化特征。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法两国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

就像除巴黎之外的所有法国城市一样,郊区总是冷冷清清,带着几分落寞,不过一进入市中心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了。街道大部分用石头铺成,走上去都能感觉到它的历史。街头艺人们非常投入的表演,那表情仿佛置身于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原来法国人是如此喜欢朱迪特.皮雅芙,随处都可以听到《玫瑰人生》的乐曲。由于在欧洲见过太多的教堂,因此斯特拉斯堡的也没能让我特别惊喜,除了外观是红砂岩,基本和科隆大教堂差不多。面对又一个典型的巨无霸的哥特式建筑,不由埋怨起上帝老人家,要这么多房子干嘛呢?您又不做房地产!而且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是一个模样,难道让那些像高迪一样具有创意的建筑师都去巴塞罗那不成?

还好斯特拉斯堡有伊尔河,这个河道足以让它傲视其它拥有相同教堂的城市。小法兰西区域和沃邦拦河坝分别沿河而建。河道不宽,内侧是石头垒砌的教堂、城堡,外侧是典型的莱茵河畔的中世纪木桁架民居,民居太接地气了,让河道充满了生机。河道旁边种植着一些枫树、杨树、柳树、银杏树等北方特有的植物,秋天一定会更加漂亮。那些点缀在桥上和窗台的小花,自顾的吐露着芬芳,让我们也感觉到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斯特拉斯堡虽然只是法国第七大城市,但是它与日内瓦、纽约以及蒙特利尔一样,是少数几个并非一国首都,却是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样,驻有欧洲联盟许多重要的机构,包括欧洲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欧盟反贪局、欧洲军团(Eurocorps)、欧洲视听观察,以及著名的欧洲议会。

对于国人来说,偶尔吃一两顿西餐体验一下挺好的,可是经过十几天的狂轰乱炸我们的胃实在经受不住考验了。正好路过一家日本料理,小朋友们嚷嚷着要吃寿司,我们顺便进去休息。与法国的服务员沟通了半天,用法语点日餐还真有难度。正在此时,老板操着纯正的普通话出来解围,原来本是一家人,相见为何不相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