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生活
今天下大雨,一个人在办公室,雨天一个人可以沉寂下来,就想梳理一下嘈杂的上一周。从后往前,这样记忆更深刻点。
周日参加了个生日派对,是与娃一同上英语课培训班的同学家长邀请的,日常也常聊天,除了培训班同学的这层关系外,日常也有交集,妈妈很热情,以前约了很多次吃饭都找理由没去,总觉得不属于她们这个圈子,花费跟不上她们。去吃一次饭也没让我买过单,这次没说生日派对,只说去哪里吃饭带娃玩一天,我本能的拒绝,说我看我时间,同学妈妈眉头一皱,说你这样说肯定就不来了,边上老公也说去吧,娃也需要朋友。
后问了娃愿意不愿意去,娃很开心的说要去,第二天特地约定时间晚了半小时,但我还是第一个到,妈妈们准备生日派对取礼物都耽误了,派对安排在一个有儿童游乐设施的餐厅里,有一层半楼都是孩子玩的,餐厅布置了生日主题,派对把餐厅中厅都包场了,娃玩很开心,吃的东西也都是小孩子喜欢吃的,大人也吃得很撑,食物浪费了大半,有些东西只是凉了,但宁愿再点一份,也不愿意加热再吃,统统清理掉,当时心里觉得有点可惜,但妈妈们都很坦然,直接对服务员说倒了倒了,我直接对办派对的妈妈说你们下午还在这,还有那么多食物,可以加热再吃的。忘记她说了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可能说句话时我全身冒着一穷酸样。小朋友吃完后就去玩,家长们都坐在餐厅休息聊天,我与大多数人都不熟,开始试着找人找话题聊天,最后拿IPAD在看书。因为晚上娃还有课,也就没吃晚饭提前回家了,走之前还得了一份礼物。回到家后就觉得很累,有时候也会在意自己表现得是不是不好,后来想想也算了,别人要说什么我也控制不了。培训班的妈妈们常常一边等娃一边聊天,我总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所以一般都用这两小时去健身房游泳,或者在车上睡觉看书。有时候觉得娃有我这样的妈妈,是不是让娃与其余小朋友的交流也少了些。
娃今年上小学,前期一直未确定要在哪上学,户口所在的学校在这个四线城市排名根本就不见踪影,房产所以地的学区前两年一个地方后两年一个地方,轮到娃要上小学时,要去一所新开的小学,划分范围巨大,有很多的安置户与拆迁户,去年才开始招生,而且去年招生爆满,余出部分还需要被调剂到更为偏远的学校。去年忽然加紧的招生政策,也没办法可想。拖到今年发现五月就要网上报名,突然有点差急,决定买个小户型的学区房,落实了一通,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买个小户型既可以投资也解决了学区问题,资金上也不至于会影响现有的生活质量。打听到正好有团购也可以省点钱。似乎这个想法冒头到决定也就一个星期时间。一直也觉得自己不会像其他妈妈那样焦虑,但真轮到自己还是会,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确实也会乱阵脚,别的妈妈说起来,所买这个学区的学校,孩子课业重家长压力大,会吃不消,所以要买另一个学区。另一家长说另一学区,大多是拆迁户,家长素质不是很高,好学校与差学校差别不大,大的是生源以及家长,想着办法进好学校的家长一般也都注重学习,所以要选好的学校~~~
这种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只能是个人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解答吧。目前相信自己,未来是怎么样未来再看,只是未来可能又与土豪家长打交道的机会多,希望我的社恐会好点,自卑也会少点,不舒适也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