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英文版书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增订纪念本 【美】 黄仁宇 著 中华书局 本书是一部诚意之作。写本书的观后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之前我没有读到过像这样一本比较专业、深刻的历史书。先前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先秦史,还比较易懂。这本书,说真的看一遍看不太明白。本书更倾向于一本学术著作,而不是一本枕边畅销书。作者以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李贽、海瑞等人物为重点,介绍了明朝末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 读完此书,对张居正、万历、戚继光、海瑞有了新的理解。张居正很有能力,这点是肯定的,但是并不是像熊召政的《万历首辅张居正》里写的那样,基本上是个完人,正人君子。当然了,熊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但就小说来说,张居正这一人物太扁平了。张居正首先没有处理好“文官之间的平衡”,才有了后来的悲剧。而且还好色(熊的书里面坐怀不乱)。他对万历严格要求,厉行节俭,自己却铺张浪费,种种言行不一。这也伤害了万历皇帝敏感脆弱的心灵。万历皇帝不是一开始就是印象中的那样懒惰的,和大臣之间的隔阂,是他消极怠政的很大原因。万历皇帝自身的懦弱,优柔寡断,也是造成隔阂的原因之一。戚继光,对他的崇拜源自于郦波在《百家讲坛》的讲授。本书中,作者的解读则更为客观。作者将戚继光拉下了神坛。海瑞,作者这还原了一个更真实,犯错的人物,不是印象中清官的完美形象。总体上,作者选择的这一时代,整个帝国在走下坡路,而根本原因,在于“本朝制度的缺陷”。我不怎么喜欢明朝,我不喜欢他收敛的朝代趋势。后来的清朝也是,没有了汉唐时期的扩张霸气、包容一切的豪气。只是在开国时代这么一两个君主时期,还让人看到一丝生气。 威尔·杜兰与艾芮儿·杜兰 夫妇说过:历史大部分是臆测,其余则是偏见。本书还是客观的,值得一读。以后想研究历史,万万不可再研究《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及衍生的书目了。那些只能作为娱乐活动,付之一笑而已。 最后,附上L.卡灵顿·富路特 的英文版序言: 黄仁宇先生对明朝末年一个年份的聚焦,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了那时中国官僚阶层的运作方式。但是,本书的叙述并不是要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从那时及其以后所普遍遭受的苦难一直是个巨大错误;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抛弃过去的全部经验,并尽可能地效仿西方来弥补失去的时间。这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谴责中国的官僚制度,并不是要否认全部的中国文化。需要保护的东西很多,因此有必要采取理性观点。历史学家重新检讨过去的错误,以期为将来提供前车之鉴;但同时也提醒读者,要保持有价值的事物。由此推测,中国应当利用东西两方的经验。历史学家因之有必要将所有的资料全盘托出。这正是黄仁宇先生所做的事情。 我确信,这本著作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相当仔细地审阅了手稿,而且马上给作者寄去我的评论,告知我对手稿的印象。我觉得将我写给他的评论转引于此来结束这篇序言倒也非常合适:“这本书资料丰富,论证详实,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论述,绝对属于上乘之作。我不知道还有哪本书比得上它。” L.卡灵顿·富路特 纽约,Sputen Duyvi 1980-5-2
2013-12-13 17:36:57,摘自新浪博客
© 本文版权归 sunshineqd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