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女孩
查看话题 >杂谈 | 当我们谈论女权时,我们在谈什么?
还有谁,比女人更熟悉血呢?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纪念所有14周岁以上女性的权益的日子。通过持续百年的抗争,女人终于从历史书的背后走了出来,争取到与男人一样或类似男人的读书权、出版权、选举权、驾驶权。百年前的今天,不知道是哪位中国翻译觉得“女人节”太过有性意味,选取了“妇女”这个略微有歧义的狭义概念,间接造成了如今许多中国年轻女性不愿过节,或产生年龄羞辱的现象。
在看《伦敦生活》时,天才编剧菲比·沃勒借获得最佳女企业家奖项的角色之口,讲述了一番对于女性的思考,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台词之一,听完之后醍醐灌顶:
“Women are born with pain built in. It's our physical destiny, period pain, sore boobs, childbirth, you know. We carry it with ourselves throughout our lives. Men don't, they have to seek it out. They invent all these gods and demons and things just so they can feel guilty about things, which is something we also do very well on our own. And then they create wars, so they can feel things. And then they create wars, so they can feel things and touch each other, and when there aren’t any wars they can play rugby. We have pain on a cycle for years and years and years. And we have it all going on in here, inside. And then just when you feel you are making peace with it all, what happens? The fucking menopause comes and it the most wonderful fucking thing in the world! And, yes, your entire pelvic floor crumbles, and you get fucking hot and no one cares, but then… You’re free. No longer a slave, no longer a machine, with parts.”
“女人内在的疼痛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生理上注定遭受的罪,生理痛、胸胀痛、生产痛苦,你明白吗?贯穿一生都要承受。男人则不用,男人的痛苦都需要自己去找。所以他们编了套上帝啊地狱啊的说辞,让自己能自惭,能感知痛楚。在自惭上其实我们也丝毫不逊。他们还会打仗,就为了能让彼此感受疼痛。没有仗可打他们就玩橄榄球。而我们的痛苦一直都在身体里,周期性的年复一年的痛。等到你终于能接受它们的时候,绝经期终于来了。它是这世界上他妈最美好的事!虽然的确,骨盆会塌下来,虽然即使变得很精致也没人会撩你……但你自由了。你不再是个奴隶一个生育机器。”

我们说,没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女性的半生都在流血,字面意义上的。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但从十二岁到五十岁,每个月会有一周下体无法控制地溢出黏腻的鲜血,面对男性和尊长,我们时常觉得那是肮脏的、不可明说的。我们羞于把卫生巾放在明处,超市收银员也会用黑色的塑料袋包裹它,它是女性口中的“姨妈巾”“小面包”“那个”,是电视广告中染上蓝色而非血色演示液体的东西。我们把自己的痛苦与不便躲躲藏藏,而这样的流血,会持续至少38年。更别提生育之后的阴道撕裂、子宫脱垂、妇科疾病,以及那些金属的生育环,一辈子都在搔刮脆弱的子宫内壁,使精子无法着床发育。这些细腻微小的感触,每一个女儿、姐妹、母亲,每一个女性,都在承受,但男性不知道。
还有谁,比女人更熟悉血呢?
还有谁,比愿意忍受生育之痛的女性更勇敢的呢?
2018年,HPV疫苗作为全球唯二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在大陆上市,防范范围最全的九价需要四千多人民币。作为尚未普及公众的疫苗,这并不便宜,许多女性仍然争先恐后将它们一抢而空。她们已经等了太久了,她们在互联网上,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默默关注着,只有她们自己愿意为了自己的幸福买单。
虽然,还是有很多女性不知道。我去打第一针的时候,妈妈羞愤地阻拦我:那是有性生活或者滥交的女人才需要打的。
男性也不知道。他们也可以打HPV疫苗的,保护自己,重点会保护性伴侣。但医院里挤满了一个一个女性,不见男性的身影。
与之相反的,是法庭与官场,男性的照片清一色挂满了中XX治局的公示网,决定着女性的权利与诉求。
在《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以悬殊的男女婴出身比,跻身153个国家中的第106位。报告还指出,想完全消除性别差距,还需99.5年,在政治领域为95年,在职场领域为257年。
报告较为客观地指出每个国家在不同方面的性别差距指数,此外,如日本的女性主内既定印象,韩国的职场性剥削与性暴力,美国部分州女性无自由堕胎权,中国重男轻女高彩礼买女儿,这些现象每时每秒都正在发生着。
也许她们不知道,因为老师和父母不会教育她。
也许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在乎。
有一个影片一度在视频网站爆火:《在生孩子前,你绝不知道的会发生的事情》。数位女性,事无巨细地为网友讲述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生理变化,妊娠纹、大小便失禁、溢奶……等等。
只有女性会告诉女性。只有女性能赋权女性。
所以我谈women’s rights(女性权利),也要谈 empower women(女性赋权)。一个人自己内心做到真正的独立,这是她在公众范围获得平权的第一步。承认作为女性所遭受的血腥与痛苦,承认在性别不平等价值体系下男性受到的层层重压。曾经我们以为男性才能干体力活,殊不知澳洲的女工人正和男同事一起爬着钢脚架。我们以为在农村总要倚靠男性劳动力了吧,殊不知去田地里走一走,可能在干活的都是女性。
这天下,有一半男性顶着,女性顶着另外半边天。消除性别特质化与性别刻板印象,不论男女,都可以主内,也可以养家。
如果有一天我结婚,我希望那是位在某一方面能比我优秀且谈得来的人(至今没遇到过这样的直男),我可能不会收什么彩礼,也不一定要盛大的、讲排场的婚礼,我不需要他为我买车买房,这些我自己也可以买。因为我是一个人,我是自由的。
完
2021.3.8 晚
写别的文稿到一半,又突然想到这个话题,又熬夜了……
-
小怡 赞赏了这篇日记 2021-08-17
蓝子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房子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 (12人喜欢)
- 你为什么来日本?(2) (16人喜欢)
- 你为什么来日本? (20人喜欢)
- 記 | 撒拉 (4人喜欢)
- 27岁,买下人生第一只iPhone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