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 64 列车杀人案的两笔买卖
说明:本篇的完整引文部分奇长无比,长到影响阅读正文的程度。于是我把引文放在文末,请自助选读。
列车杀人案中,顾轻舟和阿霈产生矛盾的核心是很谜的。结论是:顾轻舟认为乳娘师父是阿霈的替死鬼,另外两笔生意有更深刻的解释,见正文文末。我先把结论写在前面,省的你们找的辛苦。下面是正文。
顾轻舟的观点在327章。顾轻舟认为,阿霈是“把鬼子引到村里的”那个人。她和阿霈有仇,是因为阿霈在列车杀人案中,起到了带路党的角色。如果不是阿霈和顾轻舟接触,顾轻舟的乳娘师父不会这么惨死。这并不能代表她和理解中的实施者李文柱没有仇。
然而,这种说法到了明药二次解释这个原因的时候,我就无法自洽了。在顾轻舟和霍钺的谈话中(340),明药对这件事再次做了简单的解释。这话说到经济,我的专业素养就不够用了。我只当阅读理解分解这段话。顾轻舟霍钺的结论是,顾轻舟和乳娘师父的直接联系是一对关系。在阿霈中介之后,阿霈和乳娘师父是一对新的关系,顾轻舟和阿霈是另一对新的关系。
用经济来比喻的话,如果顾轻舟原先和乳娘师父有矛盾的话,这个矛盾是一批货。顾轻舟直接和乳娘师父交涉,是一笔生意。在阿霈为顾轻舟做了决断,做了中介之后,这个矛盾作为货物,从乳娘师父的手上交付到了阿霈手上。换句话说,阿霈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将这段矛盾全权代理了。阿霈和乳娘师父的交易已经完成了,这是一笔生意。顾轻舟再要找这批货,只能在阿霈的手上找到。于是阿霈成为了这批货,这段仇恨的持有人,也就是顾轻舟的仇人。即使现在再看,这个说法我自己也看不懂。
明药是个学经济的专业人士。她觉得到霍钺这一节,这事就说的很明白了,可是像我一样不明白的人还有很多。于是在368章下面,明药又对顾轻舟为什么不找李文柱报仇,做了第三次解释。这次解释有两个观点。第一个:顾轻舟不相信李文柱杀了她的乳娘师父。第二个:顾轻舟认为乳娘师父是阿霈的替死鬼。顾轻舟信不信这个是人设,明药说了算的。遇袭的是阿霈的专列,这个证据支持第二个说法。
到这里为止,原文文本的解释就结束了。我依然没有看懂。直到我今天看到了一个说额温枪倒卖的帖子,我才知道明药的经济学在说什么。(原文是【倒爷,骗子,庄家 :我在额温计百亿黑市里的惊心24小时 https://mp.weixin.qq.com/s/wpfnnEPB6c5vFDue3BPELw】这文有几百万的阅读,我就不去问授权了。链子不能用了直接私我。)
这篇文章几乎是我看的最明白的一篇说倒卖的文章。我看着是这么一个说法。倒卖有三个基本角色,庄家,倒爷,接盘侠。本来这个接盘侠可以是普通买家。买家也不用那么倒霉。普通买家直接从庄家拿货是直销,便宜实惠可信。倒爷从这中间插一脚,一边对A说低价买进,一边对B说高价卖出,赚中间的差价。如果说,A是庄家,B是终端买家,那就是一笔买卖被拆成了两笔买卖。它在数据上是两笔产出,实际上货物是同一批。问题在于,在实际交易中,A和B都有可能是倒爷。这个中介链可以无限长。倒爷也有可能是个假倒爷。他不交货,专门骗定金。因为没有规范的市场,买家只能够接触到倒爷,倒爷手上的货也没有保证。买家要找责任人,只能找到和他交易的这个倒爷,找不到庄家。买家也没有办法完全甄别倒爷是不是骗子。如果倒爷是是骗子,买家交了定金,没有拿到货,或者拿到烂货,买家就变成了接盘侠,亏大了。这种交易也不受法条保护,追款追货完全靠私了。
这个就是顾轻舟的情况。顾轻舟眼里的阿霈就是一个倒爷,李文柱是另一个倒爷,而她的乳娘师父是货。阿霈和李文柱有仇,他们是竞争关系。倒爷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货物价值折损,乳娘师父死了。事发前,阿霈和顾轻舟说他有货,顾轻舟说好,叫阿霈把货送来。顾轻舟的定金是她的婚约。阿霈把她的乳娘师父请到别馆,善待他们,顾轻舟和阿霈结婚,交易结束。事发后,阿霈送来一批烂货,人死了。在顾轻舟眼中,阿霈就变成了一个骗子倒爷,他骗了顾轻舟的婚约,也即定金。她觉得阿霈提供的货,从一开始就是假的。她想阿霈最开始就计划杀掉她的乳娘师父,再让她看到。如此,她没了依靠,她应会对阿霈更服从。或者,阿霈卖掉了乳娘师父,自己偷生。总之,顾轻舟觉得一个会害她家人的人,是不可能保她的。于是,阿霈的货物质量损伤了他的交易信誉,顾轻舟觉得这批货砸在了她手上,她变成了接盘侠。她找不到这链条上的其他人,直接和她交易的阿霈是她唯一能够抓住的。她不仅仅毁约,不嫁给阿霈。她还希望阿霈负全责,以血还血,所以她要杀阿霈。她和李文柱之间没有交易,所以不构成她和李文柱的纠纷,也即仇恨。
到此,就是我对这个两笔买卖的一点小小理解。我是一个写字的,专业能力有限,只希望这段分解能够对大家有帮助。说到不对的地方,还请懂行的人说话。
<><><><><><>
【经过了漫长的追问,顾轻舟明白,司行霈不无辜。意外也好,谋杀也罢,都是司行霈的责任。退一万步说,哪怕真的只是意外,若司行霈不将他们从深山里找出来,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意外;司行霈不招惹李文柱,更不会有这种意外。这种意外,是司行霈造成的。李妈和师父不是翻车、翻船而死,他们是被人打成了筛子。子弹是有主人的,它的主人不是老天爷!所以,顾轻舟想要逃避,想要为司行霈开脱,是她的软弱。她在这件事上,无能又不孝!司行霈就是仇敌。(327)】
【“若是师父和乳娘对不起我,我可以自己判断,做出选择,他没有资格代替我选,更没有资格杀人。霍爷,您也做期货和股票,我问问您,假如您手里有一支五十块钱的手表,我说好跟您买的。您却先原价卖给司慕,司慕再原价卖给我,钱没有变,东西也没有变,对整个岳城经济而言,这是一笔生意,还是两笔买卖?”顾轻舟问。霍钺这时候,就差不多明白了,他还是回答道:“自然是两笔买卖了。”“对啊,明明是只有五十块钱和一支手表,我们俩做生意是一笔买卖,司慕凭空插入,哪怕他没有货物和资本投入,他转手一过,对整个市场经济而言,这就是两笔产出。我跟师父和乳娘不管有什么恩怨,明明可以一笔算清,司行霈插入,就带入了仇恨。请您别再说苦衷了,这已经不是一笔买卖的事了。”顾轻舟道。有没有苦衷,顾轻舟还不知道。她就算退一万步说,真有苦衷,也轮不到司行霈插手。他插手了,他就变成了顾轻舟的仇人,不管怎样的苦衷,他都是杀了顾轻舟的乳娘和师父的凶手。律法只讲罪行,不问苦衷。天大的苦衷,杀人也要判刑。若乳娘和师父真的该死,顾轻舟可以杀了他们,那么这是他们的恩怨;司行霈的加入,无端给顾轻舟再添一段仇恨。他的杀人罪是实实在在的。(340)】
【我看到书圈有个疑问:为啥轻舟不找李文柱查探清楚,或者为啥不找李文柱报仇?然后很多人很疑惑,那我再解释一下啊:在文里呢,“轻舟的师父和乳娘被李文柱所杀”,这是司行霈的说法,轻舟表示不相信。不仅轻舟,就连颜新侬、霍钺也觉得不可信。所以说,轻舟从头到尾都没觉得是李文柱杀了她的乳娘和师父。她自己也想过,退一万步说真是李文柱杀的,李文柱也是误以为那是司行霈在车上才动手,李文柱跟轻舟的家人又没过节。就这个就好比,某个女人的丈夫招惹了黑,丈夫明知很危险还把老丈人和丈母娘放到自己车里。黑老大派人来追杀男人,看到男人的车就以为他在里头,派人撞翻了车,女人的父母死在车里。那么,女人是应该去找丈夫报仇,还是因为找黑老大报仇?我觉得应该是她丈夫吧。黑老大才没空去杀她父母,都不知道她父母何许人也。因此呢,轻舟去找李文柱,既报不了仇,又找不到她想要的答案,她为啥要去找这个人呢?(368下明药的解释。)】
~~~~~~~~~~~~~~~~~~~~~~~~~~~
司家新宅篇时间表回目版 https://www.douban.com/note/757685076/
已发表部分索引目录 https://www.douban.com/note/75859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