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距离

读汪曾祺,他写得那样朴实那样细——竹子怎么挑,浆衣服的浆块怎么做... 他知道每一种花草的名字,每一种农具的用途——竹筢,我已经很久没听过这个名字了,小时候家里晒谷子,奶奶就用这样的东西在摊开的谷堆里抓稻草,两脚在摊薄的稻谷里来会梭走,画出好多多个回字。
他描写的江南水乡、小城农村的生活,勾起我好多好多幼时的回忆。他写的山水、寺庙,庙里的生活,蓝底方砖,芦苇荡,假山石...我好想念这样的中国啊,东方的细腻,阴柔,幽静——不同于爱尔兰开阔大草原与凌烈大风的幽微与宁静。山寺间的青苔,方砖间的清静,树苔间的禅意...在看多了西式建筑的磅礴大石头后,我好怀念向往这样的幽微啊,我想起那些年在文庙的参天古木间看书发呆的日子,想起斑驳红木门间层层叠叠的香火的清香,抬头可见葱葱树影间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汪曾祺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那谁记录了今天的中国呢?谁有这样美的眼睛和笔墨,让20年100年后的人类也可知今天的中国人怎样生活呢?
今天的生活呈现真是无聊直白得很,像加了很多炼奶和糖精的快销奶茶,没有一点回味韵味。我看了《人间草木》发朋友圈说想吃菌子,33说“下次我吃的时候直播给你看。”我第一反应便是“视频这种直白又无聊的媒介怎么能和汪曾祺的文字相比呢?视频这种一灌到底直接醉的嗦麻带来的刺激,怎么能和想象的乐趣相比呢?”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吃嗦麻的世界。从图片到视频到直播,想象的空间被一压缩再压缩。想象,由文字到形成脑内图像的过程,就像从馒头慢慢嚼出葡萄糖的甜,可是这种幽微细腻又私己的快乐被视频和直播甚至图片压缩了,剥夺了。
我不喜欢这一切。我喜欢这个想象的过程,我不要屏幕上的哈姆雷特,我要我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我好矫情。胡乱牢骚一气,还要求这要求那,仿佛你是个什么人物谁犯得着来剥夺你个什么似的。

Cab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在梦里走出了一个梦 (4人喜欢)
- 2024年在爱尔兰吃到的一些好东西 (26人喜欢)
- 在爱尔兰看电视的一些观察和感想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