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旺达幻视》伤透了。
从开播到大结局前,《旺达幻视》是少有的豆瓣评分稳定在9.2的高分剧。
在如此强进的好评冲击下,它还是在大结局之际,掉了0.1分。
足见大结局争议之大。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期望值过高。
观众过于期望结局有意想不到的客串,过度解读演员采访的内容,实则演员并没有说过大结局会有什么大级别客串。

炮总之前开玩笑说,大结局有个一直想合作的演员,看大家都当真了,赶紧澄清就是他自己,甚至隐隐暗示结局可能会让大家失望。
这些吐槽还是留给大家说吧。
我想聊聊我对这部剧的人物理解。

一、电影院,为数不多走心彩蛋
导演在影片埋了很多细节彩蛋,挺多都是给粉丝挖着玩的。
倒是电影院展板一直变化的片名,让我感觉导演是动了脑的。
仔细留意小镇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分别是《超人特攻队》和《天生一对》。

前者是巴鲍伯超能力一家在父亲退休后,不甘蛰伏重出江湖的故事。

后者是一对素未谋面的双胞胎姐妹,让自己离异的爸爸妈妈复合并全家人再次团聚在一起的故事。
这两部电影都体现了旺达对家庭,以及被世人接受的渴望。

这些影片的在大结局都有对应。


所以想搞清导演对剧中人物的表达意图,研究电影院展板上的文字就知道了。
在大结局中,剧院上面写着“唐怀瑟之门”。

当然,这不是《游戏王》里的卡牌,而是出自《银翼杀手》。
这个名词出自复制人Roy临死前的独白,唐怀瑟之门是他在记忆中见过的宇宙奇观。

其实《唐怀瑟》是瓦格纳的歌剧,改编自中世纪的神话传说。
大致剧情是这样:
在虚幻世界中,唐怀瑟与情爱女神的维纳斯缠绵交欢,之后又回到真实人间,与圣洁的伊丽莎白破镜重圆。
虚幻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冲突在以爱情本质为主题的歌唱竞赛中达到高潮。
唐怀瑟因为讴歌与维纳斯肉体的享乐,而不为世人所容,遭到伊丽莎白斥责,教皇也拒绝他的忏悔。
然而上帝本身却愿意宽恕,意味着绝不改变的光滑木杖突然再次发芽,象征唐怀瑟的获救。
《银翼杀手》的映射加上神话传说的典故,使得“唐怀瑟之门”就具备了隐喻。
二、幻视修炼成人
隐喻有两层:
唐怀瑟之门第一层隐喻关于幻视——
唐怀瑟穿梭于虚幻世界与真实人间,他在两界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真实的肉体和记忆。
《银翼杀手》中,复制人是虚拟记忆与真实身体的结合,他们其实与人类无异,他们获得身体和记忆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人性。
剧中,鬼幻是虚幻世界的幻视,他被旺达赋予了肉身和思想,从而拥有了独立的人格,这使得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他看到缺失记忆的白幻,他并不在意白幻的猛烈攻击,而是求和。
鬼幻释放白幻原有的记忆,使之具备完整人格。
恢复记忆,对于白幻而言,并不意味着原本的幻视复活,而是一个新角色的诞生,他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而鬼幻在消失之际,最后的问题是询问旺达,他究竟是什么。
旺达回答了很多,直到说,“你是我的悲伤,也是我的希望,更是我的今生挚爱。”


这是他最想要的答案,鬼幻流下了一行清泪。
正所谓“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随着结界的消失,鬼幻的肉身、思想都会化为乌有,唯有“对爱的体验”是能证明他存在过的证据。
这行泪是他成人的标志,是他爱过的痕迹。

幻视的结局留给了我们一个迷题。
编剧借鬼幻之口,提出了“忒修斯之船悖论”。
“忒修斯之船悖论”源于公元1世纪,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

《旺达幻视》提出了一个很薛定谔的答案,“既是,也不是。”
不论是鬼幻,还是白幻,你都可以认为他是幻视,但与此同时,你也要认清楚,他们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幻视。
即便他们分别拥有原本的记忆,拥有原本的情感,可终究不再是同一人。
在未来,白幻再次与红女巫重逢的时候,旺达势必要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三、旺达的黄粱一梦
唐怀瑟之门第二层隐喻关于旺达——
在没有肉体的虚幻世界里,唐怀瑟天天享受虚拟的快乐;

而在真实人间中,他处处受到桎梏。

这似乎是我们的常态——
包括此时正对着手机或电脑的你,我们通过游戏或是电影,感受另一个世界的悲欢,只为逃避一会儿现实的压抑。
人类越是在现实中受尽苦难,越是愿意于虚幻中获得快乐。

旺达不堪亲人、爱人、战友一个个地离去,那通天彻地的混沌魔法成为了她用来“奶头乐”的工具,还牵连无辜百姓陪着她一起过家家。
她让小镇居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孤寡的老太太和丈夫重逢,穷困的琴师成为小镇的钢琴家,疲于奔命的快递员和邻里愉悦相处,一切看似是那么的幸福完美。
可假的终究是假的,小镇居民感受不到幸福,只有被控制的绝望。

因为沉溺于虚妄的幻想,无异于饮鸩止渴,不能自拔只会令人更加惶恐不安。
旺达最终看清了这点,她携手亲人回到家中,做最后的道别。
尽管这很痛苦,但这是她必须要面对的,黄粱一梦终归醒。
如此也够了,理解到这儿,我们也不枉《旺达幻视》梦一场。

四、最后的话。
其实,我对《旺达幻视》大结局的感受是满意且失望。
大结局剧情过于简单,主要由人鬼情未了和姨妈血大战组成。

我主要的失望来源于阿加莎这个角色的高开低走。
第9集之前,阿加莎·哈克尼斯是漫威一次成功的改编。
如果这个角色按漫画原著拍,无非又多了一位古一法师,并不会让人印象深刻。
此次MCU将阿加莎改为反派,野心勃勃、演技一流、狡诈癫狂,无疑将这个角色推陈出新。
Agent阿神 有多少人觉得这段特别带感? 视频号 巧合的是,阿加莎的化名是“艾格尼斯”。 心理学上,也有一个艾格尼斯定律,即万物易进不易出。 有些事情的表面,根本不是它实际的样子,你必须通过眼睛看到的表象,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 而影片对这个角色的刻画,也是由表及里,透过艾格尼斯的表象,看到了阿加莎·哈克尼斯的本质。 表面上,她只是吵闹的邻居艾格尼斯,实则是暗中布局的阿加莎。

阿加莎是MCU演技最出众的反派,她当初被女巫团审判,也是故意示弱服刑,以吸取众巫法力。 如果你以为阿加莎当时想向善,说明你也被她骗了。

300年前,阿加莎表面上是聪明好学的小女巫,她对巫术的追求近乎痴迷,她渴望修习各种高阶魔法。
女巫团领袖却未能看清这个看似好学的小学徒,没及时看穿她包藏着野心家的祸心。 这给了阿加莎偷练黑魔法的机会,从此练就了一套带"化功大法"附加伤害的"北冥神功"。

这也符合艾格尼斯定律,表现上是求知驱使她修炼法术,实则是贪婪。 像阿加莎这种人,凡是如果只看其表象,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只可惜阿加莎这个角色到了第9集,编剧对她的刻画后继乏力。 对比古一法师就能看出,编剧并没有好好利用阿加莎这个角色,讲清楚漫威魔法世界观设定。

结界为什么是六边形?拉尔夫长得像XCU快银只是巧合吗? 任何人穿越结界都可以获得超能力吗?………… 说到底,只要不影响观众继续看,漫威能不解释的东西,就不会费力气解释,自然有粉丝帮忙圆。
想到此,我瞬间发现猜剧情是一件蛮无聊的事情。

创作者构思剧本的时候,未必有观众想得那么周密,或者在拍摄过程中,很多想法都不一定能实现。 没错,我被《旺达幻视》伤透了。 不过欣慰的是,我后来发现,我在字幕组生涯最出圈的翻译,出自阿加莎演员Kathryn Hahn之口。 说真的,这位演员演技厉害!我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