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最为欣赏的友谊
查看话题 >刘禹锡与柳宗元(下)
柳宗元815年始任柳州刺史,虽处百粤纹身之地,北归无望。但他对当地百姓非常和霭,治理有方,政绩卓越,“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过了几年,人民“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819年 刘禹锡老母在连州去世,他扶灵归乡安葬。刘母去世前后,柳宗元曾三次派使者到连州慰问,还殷切地劝慰刘禹锡,让他勿要过分忧戚伤害身体;并且二人相约:刘禹锡扶灵行至衡阳时,柳宗元前去凭吊,二人可以相会几日,尽诉心曲。待刘禹锡行至衡阳,忽然传报有柳州来使,刘欣喜异常——马上就要见到分别四年好友了! 然而,“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刘禹锡《祭柳员外文》)。刘禹锡绝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柳宗元的仆告,朋友竟然已经去世了!柳宗元十多年来身处南方贬地,条件艰苦,心情抑郁,素患疟疾。但看来此次发病急而危重,很快就一病不起了。临终时,他给刘禹锡写了遗书,“绝弦之音,凄惨彻骨。”(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他先嘱托了遗孤的事,托朋友代为扶养幼子;然后希望死后能归葬家乡;他托付韩愈为自己撰写墓志铭;最后写道“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柳遗书)”,柳州来的使者将柳宗元所有手稿交给刘禹锡,请朋友帮助整理遗稿,编辑出版。 刘禹锡痛哭、昏乱之后,镇定下来,赶快通知鄂岳观察使李程、八司马中韩泰、郑晔等人。因韩愈正由潮州召回为宜阳(江西宜春)刺史,刘禹锡速派人在路上等候他,报告柳宗元的丧信。 第二年正月,刘禹锡派使者前去柳州祭奠亡灵,并流旧泪写下《祭柳员外文》,同时收养了柳宗元的遗孤周六,发誓将周六视为己出,抚育成人; 820年夏,柳宗元灵柩从柳州运回北方,安葬于故乡。葬礼之后,刘又写下《重祭柳员外文》,向朋友报告了各项后事的落实情况,让朋友在地下安心; 后来,刘禹锡将柳宗元遗著六百多篇整理编辑,出版了《河东先生文集》,使柳宗元的文学著作完整地流传于后世; 周六一直由刘培育成人,并于862年考中进士,位列当年全国第三名。 朋友至交,生死相托,感天动地,与日月同辉!刘禹锡和柳宗元用一生的情意践行了友谊的含义!(完)
收于我的豆列《细品唐诗》和《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