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智慧中的德治之道及现代价值|教授思享
在东方管理智慧的宝库中,儒家的管理思想无疑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向以儒家为正统,而且更因为这一管理思想正借“东学西渐”之际在当今世界日益凸现其现代价值。
上周末,张应杭教授为55班带来了两天的《儒、道、禅与管理思想》课程,他指出,与西方主张的“人性本恶”,以权威、督促、惩罚为手段的管理方式不同,儒家认为,“德治为上”的管理方式在于以道德教化启迪人性,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管理与控制的问题。

(一)
“德治”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范畴,《论语·为政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就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早在《左转·襄公二十四年》中就有记载: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费,此之谓三不朽。
南怀瑾大师曾讲:中国根本没有几个企业家,只是这个时代里幸运的暴发户。做生意不是做事业,要做个伟大的企业家,就要实现人生的三大目标,即儒家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儒家在其人生至道的追求中十分强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因为他们对“三不朽”观点的认同与继承。
孔子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就是在说,富贵钱财乃身外之物,死后便没有了,如镜中花、水中月。像伯夷、叔齐这样报节守志的道德追求,是将生命与人格融为一体,即便肉体消亡,这种精神追求依然存在。
不仅如此,人一生对富贵的汲汲追求,并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张应杭教授在其著作《儒家的管理智慧》中举例了《南方周末》的一项调查,披露中国顶级富豪的精神世界存在着严重阴影,他们承认金钱带给自己“不安全感”和“烦恼”。
张应杭教授表示,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死亡终究是不必忧郁的,因为“死亡是最伟大的平等”。如果我们是一个德行不朽思想的积极践行者,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可以在“立德”、“立功”、和“立言”中超越死亡。

(二)
注重德性的教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们无论对“人之初”时的人性如何看待,却都始终与修养论、教化论,密切相联。
《论语》记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意思是说: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很多,还需要做什么呢?”说:“让他们富有。”说:“富有以后还要做什么呢?”说:“教育他们。”
可见,孔子认为:一个成功管理者的治理之道,应当实现先庶后富,最后教化之。所谓“教化”,就是古人所说的“以教道民”、“以教化民”,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民。作为儒家德治的一种必然衍生,势必注重教化。
张应杭教授指出:儒家教化之道的艺术,集中体现在由“道”而“德”的方法论上。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由觉而悟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六中写道:“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个公共底道理。德,便是得此道于身,则为君必仁,为臣必忠之类,皆是自有得于己。”概括地说“道”即是一定社会的准则、规范;“德”是主题对它的体悟、把握和践履。
张应杭教授也同时表示:教化灌输于人相对缓慢,但影响人心深远;收效相对迟延,但功效长久,因此经常显得缓而不迫。因此,教化常常被管理者忽视,但我们要明白: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会优化对组织、对工作的态度,才会把组织的要求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使管理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
(三)
课堂上,张应杭教授还指出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中国人提到儒家就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思想。但是纵观那些成功的商业智慧与处世哲学,儒家思想都彰显着其深刻的影响力。
“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就曾提出过,“论语和算盘是相容的。他的《论语与算盘》一书流传百年,全球畅销千万册。日本历任日本首相必读,堪称全球企业家阅读经典。书中,涩泽荣一主张将《论语》作为经商和立身处世的准绳,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
日本松下电器将儒家经典《中庸》中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他们研修的目标并运用在企业经营中。所谓“明德”就是“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所谓“亲民”就是“至诚无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谓“至善”就是“为实现尽善尽美的目标而努力”。这也成就了松下幸之助能够成为日本的“经营之神”。
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延续,要求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必须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创新之路。儒学之“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家之“由道而德、道法自然”,禅学之“空观大千世界,诸法无我”的经典思想,都将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汲取管理智慧的源泉。

课堂上,张教授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国学经典理论以及紧扣时事的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管理之道。如果你也对管理类课程感兴趣,欢迎点击报名我们的公开体验课,名额有限,报名从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