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好的诗歌么
麦地与光芒的情义
海子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而为一代人熟知。这首诗歌是海子回答“糊涂的四姐妹”中比命运女神多出来的那一个。因为她在信中告诉海子,自己就要去美国定居了。这首诗中的“陌生人”,指的就是这位最初在课堂上表意“喜欢海子诗歌”的女学生。因为这首诗入选课本的缘故,导致我们的普遍印象就是,海子是一个非常感性的描写情爱的诗人。是的,这当然是海子诗歌中感人肺腑的内容。是啊,“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多么有力的爱情宣言啊!但是这绝对不是海子诗歌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我们现代人太敏感于个人情绪性的东西,太容易聚焦于情感与爱的识别,所以我们对他的理解就失焦了。是的,我们在海子的诗歌面前失明了。
海子在《麦地与诗人》中说:“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这是海子的内心剖白,他关注的是人类具有普遍性的痛苦,是他的诗歌的本质内涵。在时代的精神历程中,我们已经感觉不到生活中的普遍要素,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和解,我们甚至在谩骂和诅咒和解。所以,我们再也感觉不到和解带来的充实与宁静,我们只能看到无处不再的撕裂和嘶喊。是的,因为我们失明了,我们看不到了,我们只能如此。
海子这样写道:“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当海子说出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他在说什么呢?我们应该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太阳不照耀大地,如果麦地不出产粮食,那么我们拥有的一切便不复存在。我们一切的爱与恨,眼泪与欢笑,一切的生活样态,便消失殆尽了。是的,是麦地和光芒让我们的生活在根本上得以成型。我们付出汗水,收获的是早已埋在土地里的粮食,不然为何石头上种不出粮食呢?那么土地可不可以不出产粮食,太阳可不可以不照耀大地?当然可以,而且太阳才不会永远那么温暖,永远按照我们熟视无睹的节奏运行。生活作为一种在最深处的馈赠,被我们忘得干干净净。作为丰盈与贫乏之子的现代人,感觉到的是永不满足的爱欲。我们忘记了,只要有粮食和阳光,就得活!然而我们忘记了,所有人的存在,头顶的是同一个太阳,脚踏的是同一片土地。麦地与光芒作为生活最普遍的要素,作为最简单的道理,被遗忘了。所以,当我们在咒骂普遍性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愚蠢。说到底,人和人的关系,最终还是人与土地的关系。
海子提醒我们这些失明的现代人,提醒我们这些最为简单的道理,这些不该被遗忘的真理。海子说:“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忠诚的大地保持缄默”。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让我们认识到太阳照耀大地这样的真理,就请保持缄默。当然,时代的喧嚣怎么会停止呢,怎么会仅仅停留在幽暗中呢?所以,能让时代喧嚣保持幽暗的,只能是我们对真理本身的认识。海子真正致力的目标是明澈的客观性和民族历史的真理。
明澈的客观性,这几个字,哲学含义非常深广。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立,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东西客观的在那里,我主观地去认识它这么简单。这种理解方式,毋宁说,设定了认识客观性的不可能。因为完全相异的东西,怎么可能产生客观性的认识呢?完全不可能。客观性意味着无对立的普遍性,意味着统一性的真理。而这才是海子的落脚点。实际上,在我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不是海子最一流的作品。从语言到内容深度都不是。只是因为这首诗触动了现代读者敏感点而已,以至于面朝大海成了一些房地产的广告标语。真如地上长满了鲜花,牛群来到这里却只认出了草料一般。海子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写属于民族的史诗,大诗,是对真理的和生活内在普遍性的探寻。哲学深度,远远超过了他的生命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