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心覚
当人类放弃思考的瞬间,就和死人没什么区别了。
最近有些恐惧,“思考、阅读、书写、表达”,这些东西好像离我越来越远?或者应该是,我开始无意识逐渐远离这些东西了?
当意识到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尝试调整,把kindle充了电,规定每天睡前至少读一会儿,哪怕没几页,希望能慢慢坚持这个习惯,每天多读几页。然后开始选择性的少看了些综艺。还买了手账,决定每周至少记录三次。
虽然我不知道这些习惯能不能带来一些改变,但至少我想努力,让自己不要放弃思考。
以上只是不重要的前情提要。
3/7,我看了刀myu的新作 東京心覚 的生配信。
说实话,看本篇的时候,我和我朋友一直都是“???”的状态,幸好是生配信,我们还能一边yahoo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以及相关联系,然后一边讨论,看完本篇甚至对一些台词和歌词反复斟酌和思考。
而且看的时候我们就说,这部评价可能不会太高,因为它太难懂了,实在太难懂了,叙事手法很抽象,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具现化表现,让我觉得不像是在看一部音乐剧,而更像是一部现代剧。
而且不像以前的刀myu的作品,它没有主线,没有一个准确的故事背景,时代更是跳跃来跳跃去,几组刀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说真的,要不是因为我们在看之前已经对历史做过了功课,可能连出来的人间组到底都是谁都分不清。
而且前后衔接偶尔让人摸不着头脑。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问,伊藤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到底想要传达什么?
直到听到本篇最后一首歌,认真听了歌词,有一种感觉,十分奇妙,就是我仿佛感受到了他想传达的东西,但实际上我却依然不能理解剧中的大部分内容。
看完整部作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我朋友都在推上搜别人的感想和理解。但就像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看着别人的感想和理解,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觉得这次的新作,真的就和现代舞一样,他不定性不定义,用抽象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们自己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感想和结论。
就和标题一样,心を覚え、ぬくもりを感じて。
在深入思考和理解之后,再去看了别人听写的本篇最后一首歌的歌词,虽然很难懂,但真的很感动,也很难受,脑中响起了那首歌的旋律,就很想哭。
可能我对刀myu原本就带有粉丝滤镜,总觉得茅野的作品怎样都是好的。
但实际我在看心觉的本篇的时候,是有过怀疑的。但我还是觉得,制作方想要改变和尝试新表现的这种精神是可取的。况且这是一部值得推敲的作品。
从舞台构成、舞美、BGM,到每个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歌曲的表达,都能看得出这是一部诚心之作。
刀myu已经五年了,它不像那些运动番,可以无限的去参加全国大会、和对手进行比赛。它的故事是有局限性的。虽然那么多把刀,但实际牵扯到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哪有那么多??总不能以后所有的作品全靠游戏里的回想来吧?何况还有隔壁的刀舞,这个世界总有饱和的一天的。
初日生配信之后,其实推上已经两极分化了,有人觉得很棒,有人觉得不能接受。但大多数觉得不好看的人,都只是单纯不喜欢这个抽象难懂的表现手法。
直到我前天看到一篇通篇完全是作者自己主观情绪的批判感想文,很长很长的一篇批判文,但我认真的拜读完了。因为我觉得如果要更客观的去理解这部作品的话,那赞扬的和批判的就都应该去了解。但是我没想到,这篇批判文如此主观且不讲道理。
作者大致意思是觉得:“刀myu制作方对有原作游戏的刀剑乱舞进行了十分傲慢的改编,让她觉得制作方为了尝试新的东西抛弃了刀myu以前的粉丝群体,新作完全颠覆了之前几部刀myu的形式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她觉得偏离了刀剑乱舞的世界观,如果这部作品只是制作方原创的那她觉得完全OK,但是作为刀剑乱舞来说,她只能感受到是制作方沉醉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和高度里,完全无视观众的一部极其傲慢无礼的作品。”
这篇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写说,因为自己非常极其十分不喜欢现代演剧的形式,所以可能下文说的内容会让大家不舒适。但当我看完文章之后,我觉得先不谈她喜不喜欢现代演剧的问题,在我看来,她只是因为去了现场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刀myu了,失望之后就对后面的剧情展开和台词没法做出客观的评价了。
作者一边写着她不否定喜欢这部新作的人,但她写出来的内容让我觉得根本是在全盘否定。
她说,希望刀myu记住自己是2.5的舞台,同时认为刀myu并不需要这样难懂的现代艺术的表现。观众们是为了忘记现实才会走进剧场的,观众们想看的是能让自己开心的东西。观众并不希望看这么难懂的剧,看的时候完全跟不上沉浸不入剧情内,而且什么都不明白满脑子困惑,说她根本没法乐在其中。一直到这里的内容我还是能理解的,毕竟全程都看不懂的剧,可能确实没什么意思。但音乐剧有的不仅仅是剧情,她由很多方面组成。
但是之后她说的就让我不太能接受了。因为她说去年一年已经因为疫情大家都过得很不好了,制作方根本没必要特地把COVID-19的事情放到音乐剧里,她只想来剧场开开心心的看完开开心心的回去,她不想来看剧还要被提醒COVID-19的存在。我只觉得好笑。首先,没有任何人说过,这部剧的内容,是和COVID-19相关的。都是观众们看完之后自己的理解,她们觉得是不是在暗指COVID-19,然后想要鼓励观众们,传达温暖和爱。本来剧里面就没有提到过任何疫情相关的话题啊。
还说制作方是不是觉得浅显易懂迎合大众的作品很低俗?是不是对自己能做出心觉这样的作品十分得意?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说刀myu是不是看不起百老汇那些浅显易懂迎合大众的音乐剧。
这到底是什么逻辑?新感线看过没?现代剧看过没?不能因为你看不明白看不懂就说制作方看不起大众的音乐剧吧。
可怜,井底之蛙,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接受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和事物吧。眼界之小,令我惶恐。
然后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在批判文的最后。因为心觉本篇里面确实很多台词本身是比较模糊概念这个东西的,因为他没有具体指代什么,就是你可以有很多种的理解。然后有一些台词,大家都觉得是制作方通过水心子在应援和鼓励因为COVID-19而去不了现场的观众。他说,“选择来的人,选择不来的人,来不了的人,你们的选择都没错。” 他说,“傷つかないで。"
包括本篇的最后,清磨问水心子,能面少女是谁。水心子说:“还不知道,因为还没有遇到。但是,肯定是在某处正努力着的人。”
然后批判的这位作者就觉得,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会对我的选择负责任,既然大家选择来到了剧场,也都是做好了防疫措施的,也都是有心理觉悟的,就算发生了什么也会负责到底的,所以不需要你们制作方来告诉我们并且肯定我们的任何判断,因为我们是大人了。还说不能理解水心子说那些话是想表达什么。
我之前一直在想,这么担心被剧透的刀myu制作方,怎么会初日就开生配信呢?但是看完之后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新作变化很多,仿佛一个新的开始,应该是考虑到如果观众直接去剧场看,可能受到的冲击会太大,第一天开了生配信,大家看过之后再去现场看,可能感受就不一样了。但是他们应该没有想到很多观众会自主选择不去看配信,为了自己去现场看的时候更有新鲜感。其二,是制作方,有一些内容,想要传达给去不了现场的观众。比如我,想去也去不了。
然后在文章的最后,她写了一句,“但是,让我安心的一点是,对各个角色的解释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我喜欢的刀myu 的剧本~“
不好意思,看完全篇文之后,我只觉得作者本身太傲慢了。音乐剧这个东西,大多数观众都不会只看一场。因为剧情内容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你在现场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吸收全部的信息,回去思考过之后再去看第二遍,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那为什么抽象难懂一点的表现手法就不可以呢?
如果你觉得不能理解,你有批判的时间,不如去好好思考一下呢?
何况我虽然也觉得很难理解,但我还是看到了救赎和传承,看到了时间流逝,看到了东京的历史,看到了羁绊,看到了信仰,并且看到了希望。我相信,等我看第二遍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感受。
也许心觉不是一部好的刀myu音乐剧,但它绝对是一部好的作品。贯穿全剧的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我们都认为是伊藤给我们的小彩蛋。不是随便哪8把刀都行,而是一定有伊藤的道理。
我对今后的刀myu作品也依然抱有很大的期待。
只是因为一篇批判文,也没想到自己怎么能写出那么长一篇东西。可能是最近我的表达欲望强烈了些吧。
最后的最后,是希望大家不要放弃思考,一定一定,不要放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