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的地方美食
查看话题 >人生第一次离家出走,就为了吃一碗秦镇米皮!

说起陕西美食,凉皮是传播面和接受面最广的,而其中汉中热米皮(汉中当地人叫作热面皮)、宝鸡擀面皮、秦镇米皮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我是一个对美食具有极度包容度的人,当然这三种凉皮我都爱吃,但唯有秦镇凉皮,因为特殊的情感因素,它在我心里排到第一位。
小时候,无论是庙会、集市还是街边小摊小饭馆,秦镇米皮无处不在,别的地方不说,长安县和户县的小孩,大概都是从会吃饭起就开始吃秦镇米皮了,所以这是刻在成长记忆里的味道。对了,那个时候秦镇米皮5毛钱一碗。
提到秦镇,我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中学时代叛逆期离家出走,和同学骑自行车跑到那时候觉得很遥远的秦镇,吃了一碗米皮,逛了一下古老的秦镇街道才回家。也就是那次“离家出走”,秦镇街道独特的木板房店铺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十四五岁热爱武侠的少女,对武侠世界中的客栈、小酒馆的想象在这里都有了模模糊糊的印证,后来高中时期写周记,我还把秦镇写进了我的“武侠穿越”故事里。而那碗米皮的滋味,其实与我从小吃到大的米皮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小时候,敢于在集市、庙会和小镇上卖米皮的老板,他们的手艺都差不到哪里去!

慢慢长大离开家乡去外面读书,吃到外地的凉皮,就格外想念家乡的这个味道,于是每次回家,一定要吃一碗凉皮一解思乡之苦。后来毕业上班,有一段时间,公司频繁加班,每晚的加班餐都是魏家米皮+小米粥+肉夹馍三件套,一下子把人吃伤了,自那以后我至少一两年没再吃过凉皮和肉夹馍。当然啦,错的不是凉皮肉夹馍,时至今日,魏家凉皮已经走出陕西,近来听说还开了西餐厅。
再次专门去秦镇吃凉皮,是2016年的事情了,顺便又逛了一下小镇,惊喜的发现,原来那些老旧的木板房商铺竟然还在(当然大多数已拆除或者成为危房),心生感慨,西安周边建了那么多假古镇,这个真的古镇却慢慢破败被拆除,抹去从前的记忆,变成千篇一律的新农村城镇。 【在此,题外话一下,2015年我曾去过渭南崇凝镇(也叫独孤庄,据说是隋朝独孤皇后的家乡),这个镇子也很老旧,有很多老商铺和秦镇有点相似。】我曾认真的想过,如何打造以秦镇米皮为文化核心的旅游古镇。【再次题外话一下,户县另一个古镇,祖庵镇,也是让我觉得应该有开发打造潜质的,比如打造一个武侠小镇】

秦镇,历史可追溯至周,十六国时期,前秦、后秦都曾在此设立渡口,所以也叫秦渡镇,位于长安和扈邑(上文说的户县)两地交界处,毗邻沣河(八水绕长安的八河之一),隶属扈邑,从前的村镇都有城墙、门楼,甚至护城的河(或城壕),这些有城墙护着的村子也叫**堡(bu三声),秦镇也有相关遗址(遗憾的是我是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有,下次再去一定要把秦镇逛个彻底)。
从前这两地人民要互通,需要从两地之间的桥上通过,以前还有摆渡船,而从扈邑去长安,走的水路不止这一条,我小时候走过沣河下游的过河小桥,如果遇到下雨水涨,就过不去了,我没有坐过那种摆渡船,我妈坐过,真是让人羡慕呀。上世纪90年代后期,河上的桥才渐渐重修好了,交通也越来越便利。
写到这里,一颗武侠心又蠢蠢欲动了,遥想当年,行走江湖的侠客送别故友,两人在镇上的酒楼吃饭喝酒,吃的米皮,喝的黄酒,吃喝完毕,侠客将故友一送再送,从城内送到城外,再送到渡口,两人拱手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再见,后会有期”。滚滚沣河映着远处的秦岭、映着落日的余晖、映着故友的船只倒影越来越远~
这些都只是我的一番浪漫想象,如今的秦镇和万千个中国小镇一样,缺乏规划和投资,不过这些都阻挡不住慕名前来吃米皮的食客,如果是初来乍到的人,一定会被切米皮的大铡刀吓到吧,这就又是一个特色了,看起来粗粝的大铡刀,在师傅们的手里手起刀落,哦不,仔细切着蒸好的米皮。


切好的米皮宽窄似韭叶,手一提,放到碗里,浇上熬好的醋汁和蒜泥水,再用提前留好的一撮米皮蘸上饱满的秘制辣椒油(十几二十种调料和陕西辣椒一起炸的),放上焯熟的芹菜和豆芽,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是切凉皮调凉皮师傅数十年的功夫!每家米皮店都会提供免费的红豆米汤,这个标配从我有记忆起到现在从未变过。吃完米皮,每个人还会再带走几分,少则两三份,多则数十几份。当然啦,最好还是要在店里吃现做出来的,刚蒸出来的米皮端上桌还带有一点温热,秦镇米皮的 "筋、薄、细、 穰 (rang二声,软的意思)”中的穰才更为突出,穰而劲道,米浆经过大火蒸了以后散发的独特香味,这就是长久的留在我记忆中的那种独特的秦镇米皮的味道吧。


长安和扈邑两地农民种植水稻自古而今,秦镇用米制浆蒸米皮的传统据说可追溯到秦代!所以每次看到无知自大的“外地人”说到陕西只知道一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只道是我们这里多贫瘠多辛苦,真的是让人无语至极,虽然但是,也是宣传不到位吧,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字的动力之一,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片美食、美景、历史都悠久的地方。除了米皮,还有红糖小油糕在秦镇也日渐成了气候,一口一个,外酥内软,甜而不腻,也值得品尝,像我这种不爱吃油糕的人,一次都能吃三四个。油糕也是关中地区的特色小糕点,一般都是烫面,里边包着有猪油、红糖和面粉和的馅儿,下油锅炸至金黄,吃的时候要小心烫嘴,趁热吃口感最佳,凉了就稍微有些腻了。

秦镇米皮,最具代表的草根美食,称得上永远的神啊!

ps:1、陕西凉皮除了我开头写的这三种,其实还有其他种类,平常家庭不具备打米浆的条件,所以小麦面蒸面皮是最常见的,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在家里蒸面皮洗面筋的盛况真的是让一个陕西人很自豪呀。还有回民卖的酿皮、芝麻酱调味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用红薯粉蒸的热粉皮,也是汉中那边的做法。 2、关于叫法:楼里有友邻指出汉中热米皮在当地应该叫做汉中热面皮,我补充在开头了。不过呢,在我看来,其实这个不是很重要哈,一个地方一个叫法,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在西安这边大家都是叫热米皮,开店的也绝大部分都是汉中人。我父母那一代的人,管各种凉皮都叫皮子,凉皮子。这都是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