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
古今: 中西马最重要!哲学就是哲学史。
中西: 所有哲学都是西方哲学,西学思维改造过的。
【理论】对世界的静观,在静观中理解世界的结构与机理。
【实践】在人文世界中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与交往的活动改变人本身的气质。
【哲学】追问根本、前提。哲学问第一步的事情——事物充足理由,事物是其所是的理由。①《形而上学》哲学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哲学求取原因的知识。②《逻辑哲学论》“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真正神秘的不是我们在世界背后猜测一个十分玄妙的未知之物,将其作为世界的脚手架一般的支撑,而是世界居然如此这般的存在了,这一点本身就是最令人惊奇的。因为事事物物都以其特有的连续性与秩序在世界上存在,这一点是最大的神秘。
第二步的事情则是人寻求事物或对象的规律。学习哲学培养分辨与反思的能力,从第二步反思到第一步的充分理由。
【客观】与否不在于人参与与否。橘子、苹果、一盆花,各种东西之所以说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具备了许多条件了,必须是与人的感知能力合拍的。只能说在人能够去确定的、理解的东西中分那种主客。客观并不是说有人没人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主客并不是第一步的问题。康德认为客观性即普遍性,人所必需遵从的。黑格尔三种客观性①常识的 外部实在。②现象和物自体二分下的现象界“普遍必然的东西”。③人们以为自在存在着并与我们所思考的东西有别的东西。
康德认为第三个层面的客观性人无法达到,也就是在划界。事物为何有适合于人的观念结构的现象存在?不是人的投射,是事物本身的表现。事物本身自我区分。物自体是主观设定。事物本身可理解,是人的理解以及事物现实存在的根据。
黑格尔所说的事物本身,是按照它必然向人展现的序列向我们展现的。其实人必须预设事物本身的结构,系统、精细从粗糙的感性知觉到理念。黑格尔也许还是在说事物本身的一种可能性,理性、世界,但是还是一种猜想,是人可理解的。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经验实在等界限,更加开放了。
【抽象】①指其管辖与指涉的范围是普遍而广泛的,极有力的。逻辑学是由抽象概念及其论说构成的。②一些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
【达芬奇的“自然之书”】认为真理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直接描述,而是对事物的重构;
【笛卡尔的“我思”】主张人只能在事物的可理解性的层面与之打交道。
【事物的“可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橡皮”为例,一块橡皮的尺寸大小和具备的使用价值等方面涉及“可理解性”,橡皮的凝聚性和实体性以及它与其他对象发生交互作用时凭附的因果关系等“从何而来”的问题涉及“可直观性”,即其终极根据只能被认定而不能被理解(只能被思考不能被认识)。
【“哥白尼革命”】从立足于“对事物的主观裁定”转到立足于“意识所见的主客同一性”或“先于主客观的同一个形式结构”。
【“本原行动”(Tathandlung)】词源上是“事态”(Tat-)与“行动”(-handlung)同步发生的行动,这构成一切现象的始源。是主体与客体打交道时先天具备的原初的综合功能。
【自我ich】脱离了个人意识这个立足点,一上来就试图立足于事情本身。自我的行事方式=事情本身界划与拓展自身的方式。
【谢林的“自然哲学”】不是表述理性对自然的理解,而是试图呈现自然本身的状况。
【谢林的“肯定哲学”】是与那种根据于理性对外在捕捉的“否定哲学”相对的、正面展现同一性“形式”如何从“深渊”中形成的哲学。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经过改造的理性”如何回到事物本身的运动的运动。经过改造的理性不是局限于在意识上去“理解”事物,而是试图从事物本身的维度通达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