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一下你心中的美人是什么样
查看话题 >世间最完美的少女,不是洛丽塔,而是……


洛丽塔是从纳博科夫的小说里走出来的虚构少女。
但这个词所代表的童真与诱惑并存的涵义,却让人们又爱又恨:
爱它的人想去模仿她,成为她;
恨它的人则厌恶这个词隐含的恋童癖意味。

喜欢洛丽塔的人似乎觉得,只要自己能一直打扮成少女模样,岁月就会绕过她。
岁月能否绕过洛丽塔们,尚未可知,但有一位被称为“世间不可能存在”的完美少女,却被她的创造者永远留住了青春,永久伫立在法国奥塞博物馆。她就是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笔下的《泉》中少女。

古典美最重要的就是眼神。
少女的眼神无需谄媚,那双美丽的杏核眼充满了童稚,如泉水般宁静、清亮,衬托她的面庞更加纯洁、无邪。

这种清亮的眼神也出现在安格尔其他画作之中,比如1814年创作的《大宫女》:

《布罗格利公主》优雅的眼神:

再看安格尔24岁时的自画像,也拥有一双宁静沉稳的双眼:

这种圆圆的、杏核般的眼睛,总是给人无辜纯洁、甚至懵懂之感。
而其中的平静则让人仿佛置身宇宙之外,只看上一眼,再浮躁的心都能随之平复。

年轻的少女手拿陶罐,让里面的水缓缓地倾倒出来,微屈的双膝和因举起陶罐所表现出的肌肉曲线,营造出一种典雅、纯洁的脱俗之美。
这种美来自于安格尔在画中描绘的超越人体常识的曲线。
在欣赏安格尔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和谐之感,女性的身型也非常优雅、舒展。《大宫女》中夸张的背部曲线,就是安格尔刻意经营的结果。

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那样:
“安格尔先生的画把优美推到了怪异的程度——从没有这么柔软这么颀长的脊柱,也从没有这么易于弯转的脖颈,从没有这么平滑的大腿,而身体的全部曲线也从没有这么操纵过视线……”
当时的一位评论家德·凯拉特也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回答说“你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修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
画中人的脊椎骨在安格尔的手中既能变长,还会变短。

安格尔这幅《布罗格利公主》,创作于1853年。布罗格利公主身着漂亮蓝色绸裙,神态自如地靠在椅背边。裸露的削肩,以及从胸部到腰部过短的距离,都是安格尔独特的夸张手法。这种经过计算构图显得画面更加协调。
舒展的身体线条和肩膀与颈部的圆润曲线,也构成了造就古典美和谐质感的一部分。

造就西方女性的古典之美,除了从容的眼神、舒展的线条,还需要拥有光滑而富有弹性的肌肤。
安格尔笔下的圣母皮肤白皙,面色红润:

连女战士贞德也拥有未曾被岁月摧残过的容颜:

安格尔曾为多名贵族夫人和公主画像,他将这种丰满、白皙的皮肤刻画的分外细腻,也增添了这些名媛们的“贵气”:




安格尔不仅在绘画上极具天赋,这位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还是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资深票友”,并作为小提琴大师尼可洛·帕格尼尼的知音,与之保持着终生的艺术友谊。

安格尔的音乐造诣到什么程度了呢?
法语中专门有一句俗语,叫做“安格尔的提琴”,用来形容人对于某一业余事物的痴迷和热爱。
在一百年后,一位摄影大师创作了一幅名为《安格尔的提琴》的摄影作品,这幅作品影响之广泛,使其成为第一个让摄影作品超越其他艺术类型的艺术家,他就是20世纪著名摄影师曼·雷(Man Ray 美国 1890-1976)。

曼·雷在绘画上他曾公开承认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崇拜者,这件作品恰好让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曼·雷深深的“安格尔情结”。
除了提琴与人体的融合,《安格尔的提琴》所表现的戴头巾女子背像与安格尔的《瓦平松的浴女》(La Grande Baigneuse,1808)一作相比,不论从人物造型、构图还是光线,都极其相似:

虽然安格尔眼睁睁看着古典主义从兴盛走向强弩之末,但他自身对古典艺术的坚持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使其笔下女性的古典之美,成为了最经典的绝唱。
欢迎扫码加入人文艺术共研社
“每日获取新的美学灵感”

关注微信公众号:山羊皮与玫瑰 (ID: nightsofart )
“攀登艺术阶梯 拥有高级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