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呐喊
过去快十年了,我依然记得那句话。我想即便是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我也会记得那句话:
想对这个世界说很多话,除了哭泣发不出任何声音。
寂静的呐喊,沉默的羔羊。
过年的时候意外发现一部好剧《重版出来》,里面有一集令人印象深刻。
久慈作为社长,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扫,烟酒不沾,也不赌博,住着租赁的房子,出行全靠电车。看到这样的描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毕竟当前身处的大环境中,国内的人们但凡有点资金,都会买车买房。
好奇的问去过日本、对日本了解颇深的好友,他说日本很多企业家都是这样,过着把物质需求降低到最低必要程度的生活。
且不论这样生活的好坏,久慈坚持这样生活以及乐于助人的习惯,是为了积攒运气,用以“重版出来”(书籍再版)。因为他曾经遇到一个人,那个人告诉他,每个人的运气都是有限的。这与佛学的一些观点很类似,但是我却深以为然。
无论这个世界的外相是什么样的,严苛或靡乱,它都在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难以言表,也难以在一段时间内显现,有时候为了去观察这种平衡,可能要一个纪元的时间。
anyway,我想要表达的,仅仅只是,这是部好剧,让我想仔细思考,怎么给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减负,怎么去积攒好运,积攒好运又是为了换取什么?
抱着对黑木华的好感,又去看了《凪的新生活》,日剧就像工笔画,把人心一点点地勾勒出来,让人喜欢。这部剧,印象最深刻的大概还是老板娘对凪说的那句话:

看到这里的时候,抱歉,感觉有些被冒犯到。
感觉被冒犯到,无非就是自己不想正视的那一面,被人戳中了而已。我是真的,对人没有兴趣。
我跟很多人讲,生病后,我更能理解这个世界每一个人的想法了,但是好像也没有人相信。毕竟,不过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狂妄自大的自封而已。
说是人心复杂,某些时候却又显得极为简单明了,不过欲望二字。想被认可的欲望,想被听到的欲望,想被关注的欲望,想证明存在的欲望,欲望驱使着人做出种种行为。有些时候,所谓深思熟虑的结果,也必定是受到某一秒欲望的驱使,牵着你的身体去执行。
有些唯心主义。
病情在冬季不断反复,肆无忌惮地反复调整着药量,有时候半片,有时候一片。周末经常是一片或者一片半,睡很久,想放慢大脑的速度。
来来回回拉锯了几个月,好像把大脑损伤掉了。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去听和理解别人说了什么,一定要通过文字去重新缓慢思考。写到这里,感觉自己就像个聋子。
过年回来之后,大脑经常处于空白的状态,启动缓慢。因为半聋的状态,工作出了不少小岔子,但是情绪总是慢吞吞地跟在后面,配合一波又一波涌上来地药物浪潮,到现在居然也还是稳如老狗,半点不慌。
其实应该去做复盘,调整一下生活和工作状态。但是又迟迟不肯行动,99%的冷漠压倒了1%的焦虑与警醒。
我把情绪不断地打进真空包,空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寂静的呐喊,沉默的羔羊。
我划向离你不远的岛屿,站在上面。没有雾,没有风,没有雨,没有雷,没有霜。晴朗一片。我的岛屿在不断下沉,我的船在逐渐腐烂,我大声疾呼,双臂挥动,你听不到我的求救,你开心地冲我挥手示意。
因为什么都没有了,空气都没有了,我的呐喊和求救无法传播,寂静无声。
近在咫尺,哭声也在远方。
真令人悲伤啊。
那些不能言明的想法,那些不能表达的情绪,那些不能看见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