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香港外卖APP
几天前信箱里收到一张宣传单,是香港头部外卖APP Food Panda的,宣传内容大致是我们现在开展了日用百货送货服务,服务覆盖到你所在的西环了,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下单购买日用品,包括水果、食材、零食、饮品甚至洗衣液、洗发水等日化产品。
但这块生意,实话实说,就不太行。
像我们在内地,我认为类似的生意有市场,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源于离你最近的能买到这些东西的超市,往往不一定是离你家特别近,服务带来便利,再加上技术的发展与低廉的人力成本让大家有懒的资本,生意自然能做起来。但是在香港,如果你家地处繁华之地,又或是住宅密集的居民区,下楼拐个弯,方圆500米内总会有超市或者卖日用品的药房能满足你的需求;可是如果你家不符合以上的描述,Food Panda的服务也不会覆盖到,因为你家附近没有这些店铺。
听起来有点蠢对吧?我觉得他们在用叫外卖的心态来运营这个业务,但问题是这和叫外卖不一样,外卖是需要煮的,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所以APP叫外卖除了方便之外,还省去你的等待时间;但是生活百货跑腿,大家拿起货买了就走了,按这个逻辑如果家附近就有这家店,卖的又只是普通的日用百货,那我路过就可以买了。但如果是外卖APP买,首先香港的配送费相比内地挺高的,一般15-30元不等,同时各大外卖APP上面的产品价格比店里卖的一般都会贵5%-10%,如此看来,除了所谓的方便之外就一无是处了,还有各种劣势,吸引力骤减了。再者,我必须要吐槽一下香港的外卖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没有职业信念感,迟到基本上是大概率事件,我试过一个外卖比正常多等了一个小时,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才吃上饭,外卖大叔抵达时也就是轻描淡写,没有什么愧疚之情,那我何苦还要受这个气还望穿秋水地等门呢。
但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实际上是被首单100减50的薅羊毛优惠吸引了)我还是打算下一个订单。结果付款的时候,APP显示,本优惠已经超过使用人数名额……
最后,唯一的好话是,上面的生活百货店铺和我想象中略有差别,店铺卖的东西其实不是特别标准化的超市货物,更多像是海淘实体店或者进口商品超市的感觉,譬如卖的是西班牙进口的气泡水、日本的调味品、香港本地手作的曲奇饼等。在这一块上,反而有点意思,能满足香港人普遍有的对进口食物尝新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