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分析
进入3月份,各地的省考就陆续开始了。江苏动作比较快,面试早早地结束了,为了能对其他省市的面试提供借鉴和参考,我专门分析了江苏省今年3月7日的面试真题。题目是我在网上找的,由于都是考生回忆的版本,所以题干中缺失了很多细节,咱们一题一题来分析。
第1题
某地政府整合发改等多个部门的优惠政策,推出了政务智能化管理企业系统,企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企业符合对应申请的优惠政策。请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评价一下当地政府的做法。
分析:这道题属于典型的政府行为分析题。整合发改等多个部门的优惠政策,说明当地政府主动作为,对政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目的是避免办事企业多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为企业减负;推出政务智能化管理企业,企业可以直接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优惠政策,说明当地政府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办理,利用大数据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一对一“保姆式”服务,通过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当地营商环境,这种做法值得点赞和提倡。
如果平时关注时政新闻,关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应该知道去年9月份,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针对“公共服务”讲过一句话,“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如果以此来评价当地政府的做法就更具说服力。
除此之外,如果想把这道题答得再深一点,还得抓住分析题的核心,跳出题干中的具体现象,透过当地政府的做法谈谈如何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譬如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譬如打破政府各部门信息壁垒,公共服务事项做到数据互通共享;还譬如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一网办理,简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最后,仍然把答题的落脚点放在“公共服务的对象需要什么,政府就应当干什么”上。
第2题
市政府要做“10件民生工程”。因此广泛收集建议,政府通过邮件、信件、公众号等共收集了上万条建议,请问你采取什么标准剔除掉无效的建议?(不少于3条) 追问:请问初步审查后你如何确定有效的建议?
分析:这道题不知道大家会怎么答,我的第一反映是这不就是每年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嘛?一般情况下,首要工作就是分件,按照建议的归口管理部门,直接分活,谁的建议谁负责对接解决。当然,建议和提案的质量都很高,不存在什么有效无效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依法行政的有关要求,很多政策在酝酿制定过程中,必须要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像这道题,题目中明确征集了万条建议,在实际工作中第一步也是分件,因为10件民生工程必然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市政府的有关建议办理部门只是把建议收集上来,至于建议有效还是无效、提的对不对,这些都不是他们要判断的。谁来判断呢?由每项民生工程的具体负责部门去判断。
既然题干中已经明确问你采取什么标准,那就有针对性提出几条:
第一条,未注明联系人和有效联系方式的。为什么?因为后续要对接呀,你提的建议初衷是什么、基于什么考虑提的,需要怎么更好吸纳,这些在后期办理过程中都要与建议人详细沟通。
第二条,所提建议与10件民生工程的主题无关联的。这肯定要拿掉,为什么?因为与此次工作无关。比如,民生工程说的是要建设一批幼儿园,结果意见说的建议改善幼儿园伙食,这完全是两码事。
第三条,所提建议局限性太强,不具有普惠性。为什么?因为民生工程是面向并服务于全市老百姓的,建议的覆盖面越广越好。比如,民生工程说的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结果意见说的是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太差,这就是无效建议。
第四条,所提建议空泛简单,缺乏事实依据和充分说明。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建议不具有针对性和可参考性,没办法实际落地。还拿老旧小区改造来说,如果在意见中就写了一句话“希望政府加快改造”,这等于没说。
至于追问中提及的如何确定有效建议,可以将收集的建议进行分类,哪些属于可以即刻吸纳、又是下一步重点工作的,哪些属于尚不具备实施基础、需要接下来深入研究的,哪些属于前瞻性的、对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参考意义的,哪些是共性的、很多建议都提及的,然后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将部分建议的提出人邀请过来,深入对接,详细了解建议的有关情况,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机关里常见的工作路数了。
第3题
某局进行专题汇报,小李做了一个专题片,交给小王审查。小王审查时发现了一个错误,随手就改了,样片出来后,领导很满意。后来在会上播放的时候,发现错误,领导批评了小李,小李感到很委屈。会后小王发现小李实际上是对的,而自己修改的是错误的。如果你是小王,请问你怎么办?
分析:一般来说,涉及人际关系的实操题都比较好处理。这道题也比较常规,就是把方方面面涉及的人物都照顾到就可以。
首先是领导,给领导承认错误,主要意思就是不管小李的事,小李干的挺好,错误是自己没有了解情况改错的,今后如何如何。
其次是小王,安慰小王,主要意思就是告诉他,错误责任不在他身上,领导已经了解情况了,并且夸奖了他,让他继续努力,今后自己在审查的时候,如果有问题或者不同意见,会加强沟通。
最后是自己,第一要重新认识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第二是杜绝漫不经心的工作方式和态度,第三是遇到问题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和交流。
第4题
【政府留言板】(您好,我是XX街道的居民,早上买油条的时候老板说油条是现炸的,但是我吃着发现油条是冷的,老板说可能是天气冷的原因,我们并不相信他说的,而且旁边商铺也没有摄像头,并没有证据证明油条是现炸的,我们要求退钱,但是老板不同意,现要求街道工作人员帮忙退钱。) 街道工作人员小王:“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处理,这几天的天气的确是冷了些。” 街道工作人员小张:“是啊,也没有摄像头,真是不好说!” 街道工作人员小李:“摊贩也不容易,要不我们自掏腰包补贴2块钱给群众吧。” 街道工作人员小王:“好,就这么干!” 【群众留言板】XX街道回复:我们已经联系退款,请您来街道处理。 你怎么看待这个行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分析:这道题体现了江苏省考面试的一贯特点——灵活。如果大家在备考时一味地记背各种题型和套路,不注重提升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大概率是要慌的。
先说第一问:如何看待街道办事人员的行为。
这种题目,先看问题处理效果,然后再去分析行为本身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方面,为街道办事人员的初衷点赞,更为他们的不易点赞。在实际生活中,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活琐事,第一反映都是找社区居委会、街道办。这道题,因为油条不是现炸,所以就要求街道工作人员帮忙退钱,先不说这件事是否归街道管,单就街道工作人员自掏腰包退款这个行为,就应当点赞,因为,这些工作人员的初衷和本意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从效果上看,群众的诉求也得到了回应。
另一方面,从街道办的职责和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来看,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往大了讲还可算是懒政。退钱,从表面上满足了留言居民的需求,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哪些问题呢?一是没有核实,不掌握真实情况;二是没有联系城管执法和食药品监管部门,没有跟踪处理;三是没有去调研附近社区居民对早点摊贩的需求,油条冷背后反映的本质就是居民的生活不够便利。
有了这些分析,第二问就好办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这一问本质上是涉及群众的应急处理,具体可以看看我在公众号“勺子面”的专门分析。
具体来说,可以结合第一问中提到的三个问题一一对应来展开,尤其是第三点,如何合理规划和增加摊位,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买早点问题,这才是街道工作人员后续应该全力来做的。
题外话
江苏省今年的面试题目多趋于实践操作,这种题目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事办好,诀窍就是要站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去思考。至于分析题,最好的备考素材就是身边的社会新闻,不要总把辅导机构替你准备的材料奉为至宝,那才是丢掉西瓜捡芝麻。
更多面试干货,欢迎到访公众号“勺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