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需求的‘价值点’
学识浅,没找到相关,暂且这么定义。
简单的说:就是你最在意(在乎)什么。
至于‘在乎’与‘在意’的区别。自己查或理解。个人是:‘在乎’落于点,多是人,‘在意’在范围,多是事。有时也重合。‘在乎’趋前,动机前倾,希望发生。‘在意’靠后,不想发生的。
我们日常总会谈‘价值’,‘意义’这类哲学,社会,经济概念。也谈需求,人格,欲望,信念。不同角度,每个人的行为重点是不同的。其实平常所见更多的是追求,目标,你最想什么,最想成为,拥有什么。但是比较少提及‘不希望发生的’。这可能在传统文化里更忌讳,就像不谈不多谈‘死亡’一样。
个人需求的‘价值点’,是在需求萌芽的0到满足的1这个区间的落点。是同时可以解释为向后也向前的一个位置。每个人的点都可能是不同的。如果再细分,以0.5为界或者你认为0.6也可以。就像及格分,其实也不同,这里取位置的类似。以此为界,可以分为防守防御与进攻型。其实每个人是不同的。毕竟每个点的位置都可以攻守。
《孙子兵法》讲先求不败。不败可以看成是积极防御。其实最终达到的效果,根据力量的对比与比例来看。也还看动机。缩小到个人,有的也一样。
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于个人,很可能你最在意在乎的就那么1个或2个。需求层次理论是在不同的角度说问题。这个个人需求的‘价值点’可以贯穿,也可以落在其中或者组合。很多人会问你最想成为拥有什么,其实反方向也可以问:不想失去,不想拥有什么样的状态,不想成为什么样子。
可以看成是反向思维的一例。它依然可以催生你行为的动机。最后放大落脚到意义,价值观等。个人需求的进攻防御型,涉及到人格,经历……有时可以说历史发生的在不断决定新生的。一个哲学概念上的变化过程一样。
由此从人本身,可以转向扩大到各个方面层次的运用,如产品的价值体系,个人价值体系……
以上,适用一般普遍情况,特殊除外。
以下‘说人话’:这个就是你行为做事的最大动力。也可能是对你个人来说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