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江都的水和江都的菜肴
1. 水
顾名思义,江都--江淮之都。
其实历史上扬州也被称作“江都”,而且扬州城与江都只有15公里的路程。各方面综合看,江都代表了扬州的集大成。
18 岁到上海之后环顾四周的城市才知道江都的地理位置这么重要,她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长江的交汇口。
小时候总觉得江都到扬州这15公里的路上怎么那么多的水闸啊,似乎没有陆地,全是桥梁;
现在才知道,如果将这些河流全部截断,咱北京的小太爷们只能先喝完昆明湖,再喝完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然后就嘎屁了;因为那是南水北调的咽喉.
脖子一卡,长江水就不会北调了;小太爷们就拽不起来了;
说到水质,
苏北的水呈弱碱性,每次回家上厕所的几率要比上海多得多;及时清理宿便,利于健康;
上海的水含氯太多,酸性太大!
不过现在苏北污染太重,奶奶的高丽棒子在江都建设很多电镀厂污水直接排放。当地政府 GPD崇拜,压根不管,看得我实在痛心。
举个例子吧:高邮双黄蛋其实贵在放养的鸭子生的蛋,现在的水环境让农民们只能圈养,生出来的蛋也不算正宗了.
2. 食
中国菜的经典是淮扬菜;淮扬菜的经典是扬州菜,扬州菜的经典在江都;
说道淮扬菜,我不得不骄傲一下:
中国的国宴就是以淮扬菜为主,这当然与周总理热爱家乡菜有关,还有就是淮扬菜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注重材料鲜美的特征,是南北中国人都能接受的菜系。老外也会习惯
其实四大菜系皆有特色,我个人都喜欢,但是要全国人都习惯的菜系,唯有淮扬菜(很多人吃不惯辣的川菜,葱蒜味道的鲁菜,粤菜海鲜为主);
另外,满汉全席中的汉其实就是以淮扬菜为代表,而不是电影里面所说的粤菜;因为来自东北的满族习惯河鲜,不一定习惯海鲜;
人有时候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小时候逢年过节常常去江都饭店/苏北饭店/引江饭店吃包子,尝干丝,喝新茶,春秋天都有长江虾,秋天吃螃蟹,河鲫鱼吃得我都想吐;没觉得这座城市有什么好吃啊?
到了上海读书,第一天去食堂打了一个肉包,恶心!肉馅和火腿肠一样硬,哪里有油油的肉汤汁啊?到城隍庙挤破了头,尝了个《南翔小笼》,那包子皮硬的啊,感觉像放冰箱半年后又回炉了?
91年十岁生日在江都饭店开筵席,吃的是长江刀鱼;二十年过去了,映象非常深刻:刀鱼顶多2根筷子那么粗,长度和筷子差不多,吃的时候,一边夹着头,另一边用筷子夹着它的脖子往下一噜,肉就被噜下来了。只剩下鱼头和骨架。把鱼肉让在镇江醋里面一蘸,鲜美无比!
看看现在的刀鱼,都成保护动物了;动辄2~3千元一斤,而且个头也小。我就没兴趣了;
还有就是河豚鱼。小时候从未吃过河豚,倒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毒性;
拼死吃河豚的典故让我对这熟悉又陌生的美味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惜在江都的日子里面从未吃过,倒是94年初二的时候江都县城发生一次河豚中毒毒死的事件让我记忆犹新.
和女友第一次回家乡,父亲请我们吃饭,顺带一些亲戚去吃江鲜宴;白鱼,埘鱼,鳜鱼,鲈鱼四大系列上完。我们还没回味完,厨师上了一份一尊河豚鱼汤。
至于那味道鲜美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再正宗的阳澄湖的大闸蟹和河豚鱼相比只能算配角!
当然再鲜美的鱼,再鲜美的肉,我总要蘸一下或者喝一下正宗的镇江醋调味去腥;
我不习惯山西醋,因为习惯甜醋的我不习惯太酸的醋;
上海的醋是垃圾中的垃圾,居然发明了食用白醋,这种东西我每回在家都是扫坐便器消毒用的,压根不会吃;虽然我是上海人,但是我还是鄙视上海的调味品,尤其是醋和酱油。
说到镇江醋,上海超市也有卖。因为那是金山牌镇江香醋,专门忽悠外地人的;
我每回去镇江,都要到火车站对面的恒顺酱醋厂门口买 “梅花”牌镇江香醋,那才是镇江人自己喝的醋;这种醋在镇江以外的地方也只有香港的国内进口产品专柜看得到。
忘了说一句,镇江菜+扬州菜+淮安菜=淮扬菜
镇江菜的代表就是 肴肉+醋 (锅盖面我没啥兴趣,不好吃)
至于肴肉,我要说的是,一定要蘸镇江醋吃,否则就别吃。
未完待续....
顾名思义,江都--江淮之都。
其实历史上扬州也被称作“江都”,而且扬州城与江都只有15公里的路程。各方面综合看,江都代表了扬州的集大成。
18 岁到上海之后环顾四周的城市才知道江都的地理位置这么重要,她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长江的交汇口。
小时候总觉得江都到扬州这15公里的路上怎么那么多的水闸啊,似乎没有陆地,全是桥梁;
现在才知道,如果将这些河流全部截断,咱北京的小太爷们只能先喝完昆明湖,再喝完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然后就嘎屁了;因为那是南水北调的咽喉.
脖子一卡,长江水就不会北调了;小太爷们就拽不起来了;
说到水质,
苏北的水呈弱碱性,每次回家上厕所的几率要比上海多得多;及时清理宿便,利于健康;
上海的水含氯太多,酸性太大!
不过现在苏北污染太重,奶奶的高丽棒子在江都建设很多电镀厂污水直接排放。当地政府 GPD崇拜,压根不管,看得我实在痛心。
举个例子吧:高邮双黄蛋其实贵在放养的鸭子生的蛋,现在的水环境让农民们只能圈养,生出来的蛋也不算正宗了.
2. 食
中国菜的经典是淮扬菜;淮扬菜的经典是扬州菜,扬州菜的经典在江都;
说道淮扬菜,我不得不骄傲一下:
中国的国宴就是以淮扬菜为主,这当然与周总理热爱家乡菜有关,还有就是淮扬菜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注重材料鲜美的特征,是南北中国人都能接受的菜系。老外也会习惯
其实四大菜系皆有特色,我个人都喜欢,但是要全国人都习惯的菜系,唯有淮扬菜(很多人吃不惯辣的川菜,葱蒜味道的鲁菜,粤菜海鲜为主);
另外,满汉全席中的汉其实就是以淮扬菜为代表,而不是电影里面所说的粤菜;因为来自东北的满族习惯河鲜,不一定习惯海鲜;
人有时候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小时候逢年过节常常去江都饭店/苏北饭店/引江饭店吃包子,尝干丝,喝新茶,春秋天都有长江虾,秋天吃螃蟹,河鲫鱼吃得我都想吐;没觉得这座城市有什么好吃啊?
到了上海读书,第一天去食堂打了一个肉包,恶心!肉馅和火腿肠一样硬,哪里有油油的肉汤汁啊?到城隍庙挤破了头,尝了个《南翔小笼》,那包子皮硬的啊,感觉像放冰箱半年后又回炉了?
91年十岁生日在江都饭店开筵席,吃的是长江刀鱼;二十年过去了,映象非常深刻:刀鱼顶多2根筷子那么粗,长度和筷子差不多,吃的时候,一边夹着头,另一边用筷子夹着它的脖子往下一噜,肉就被噜下来了。只剩下鱼头和骨架。把鱼肉让在镇江醋里面一蘸,鲜美无比!
看看现在的刀鱼,都成保护动物了;动辄2~3千元一斤,而且个头也小。我就没兴趣了;
还有就是河豚鱼。小时候从未吃过河豚,倒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毒性;
拼死吃河豚的典故让我对这熟悉又陌生的美味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惜在江都的日子里面从未吃过,倒是94年初二的时候江都县城发生一次河豚中毒毒死的事件让我记忆犹新.
和女友第一次回家乡,父亲请我们吃饭,顺带一些亲戚去吃江鲜宴;白鱼,埘鱼,鳜鱼,鲈鱼四大系列上完。我们还没回味完,厨师上了一份一尊河豚鱼汤。
至于那味道鲜美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再正宗的阳澄湖的大闸蟹和河豚鱼相比只能算配角!
当然再鲜美的鱼,再鲜美的肉,我总要蘸一下或者喝一下正宗的镇江醋调味去腥;
我不习惯山西醋,因为习惯甜醋的我不习惯太酸的醋;
上海的醋是垃圾中的垃圾,居然发明了食用白醋,这种东西我每回在家都是扫坐便器消毒用的,压根不会吃;虽然我是上海人,但是我还是鄙视上海的调味品,尤其是醋和酱油。
说到镇江醋,上海超市也有卖。因为那是金山牌镇江香醋,专门忽悠外地人的;
我每回去镇江,都要到火车站对面的恒顺酱醋厂门口买 “梅花”牌镇江香醋,那才是镇江人自己喝的醋;这种醋在镇江以外的地方也只有香港的国内进口产品专柜看得到。
忘了说一句,镇江菜+扬州菜+淮安菜=淮扬菜
镇江菜的代表就是 肴肉+醋 (锅盖面我没啥兴趣,不好吃)
至于肴肉,我要说的是,一定要蘸镇江醋吃,否则就别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