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多钟的无敌演绎:费舍尔—迪斯考唱勃拉姆斯的《星期天》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是费舍尔—迪斯考的核心曲目。歌唱家留下不少商业录音,Aduite发行的这张唱片则是1972年的现场演出,钢琴部分由瓦萨里演奏。聆听其中的《星期天》(Sonntag)一曲,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无敌演绎。

《星期天》是勃拉姆斯的歌曲名作,篇幅非常短小。费舍尔—迪斯考此处的演绎,如同克莱斯勒拉小品,在最短的时间里表达了最多。极为生动的弹性速度同声韵切分中的那种语韵,已结合到没有任何“处理”的痕迹。
虽然处理艺术歌曲中的元音、辅音,并不是昆曲中的那种“切字”——将单音节字切分为(相对独立的)多音节,然而对原本的不同音节各有处理,彼此又依照文字的语韵连贯呈现的做法,必然也是最为隐含且深刻的技巧之一。
费舍尔—迪斯考在50年代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灌录马勒的时候,已将音韵内涵的发掘,同字、句之间的连贯构成做到绝对大师级的层面。须知当时他还如此年轻,演绎却早已隐现宗师气度。

不过,对比同时期的另一些现场录音,会发现那些伟大的马勒演绎中,歌唱家还是受到富特文格勒的一些激发。而到了70年代,他早已进入炉火纯青的巅峰期。
在1972年的这次现场,费舍尔—迪斯考唱《星期天》这首很短的歌曲时,已能将所有音节的强弱、色彩、缓急,各自做出极丰富的处理,整体上,却仅仅如同信口唱出,速度较通常的演绎习惯偏快,仿佛没有什么“斟字酌句”似的。
这还仅是处理“字”的层面,句法中的连断,无瑕的连音之美,旋律轮廓同字的处理之结合,种种音乐表现的成就之妙,难以尽述,唯有连听十遍以上方才过瘾。相对于50年代的马勒演绎中的丰富性,大师在此展现的,已是融七彩于一白的境界。

这样一位划时代的艺术歌曲演绎者,也难怪后继乏人,因为成就太高了。一代神演,试听链接在此:https://music.163.com/#/song?id=573985653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最近三场不容错过的钢琴独奏会 (7人喜欢)
- 当夜长评:希格诺四重奏(Signum Quartett)呈现真正德国式的室内乐美学 (9人喜欢)
- 谈谈水蓝与国交的组合的上海首秀 (2人喜欢)
- 这些不难买到的好唱片(2025.5):每月推荐5款新唱片和比较新的唱片 (10人喜欢)
- 母亲节专题:在音乐中,看“不内耗的母亲”等等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