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11套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11套
目录:
2012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4年927公务员联考《申论》河南、甘肃卷真题及答案.
2015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6年423公务员联考《申论》甘肃卷真题及答案.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申论》甘肃卷真题及答案.
2018年421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甘肃卷).
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20年8月22日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甘肃省级卷)
2020年8月22日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甘肃市县卷)
2020年8月22日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甘肃乡镇卷)
部分内容节选:
2020年8月22日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甘肃市县卷)
给定材料
材料1
7月17日凌晨,S公司总裁张总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公司里有些部门有了权力,不是为用户、客户服务,而是变成寻租的工具,这完全违背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要用最锋利的刀子将这些腐烂的肉切掉。”伴随着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是企业内部从未间断的腐败问题,就在同一天,另一家民营企业的三名高管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该公司还披露过一组反腐数据:2018年,公司内部共调查经济类刑事案件29起,移送公安机关查处89人。
提到企业反腐,人们往往会想到国企,而忽略了民企。有人以为,民企都是私人的钱财,因此不存在腐败问题,这是一种误解。虽然民企属于私人所有,但从没脱离社会,必然与企业外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企业的行为并不完全是私人性质的活动。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所有权往往与经营管理权处于分离状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受个人私欲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业务外包等环节中,挪用资金、贪污钱款、收受贿赂等现象时有发生,既损害了企业利益,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客观地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整体上也不如国家公务员,因此在面对诱惑时需要更强的辨析是非的能力、抵御诱惑的能力。事实上,如果对民营企业的腐败问题听之任之,其必将蔓延到其它领域,形成对社会环境的污染。
……………
材料2
总面积不过八平方米的店铺,摆满货品之后,两人在店内走动都有些困难。但这家小店在当地却小有名气。69岁的店主老林是资深木雕艺人,更被称为“最后的手工酸枝筷子传人”。这些手工木筷取材自缅甸坤甸木、老挝大红酸枝、泰国乌梅木、印度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这五种木材。其中,缅甸坤甸木筷最实惠,乌梅木筷和酸枝木筷最受欢迎,而海南黄花梨木筷因为材料稀缺,必须提前预订,属于收藏品级别。老林家的店铺是他爷爷在1889年创立的,解放后曾一度关门歇业,到1991年又重新开业。到了老林这一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老林对这门家族生意和手艺有着自己的坚持,多年来一直拒绝大批量生产,执着地以手工制作每一双筷子。老林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想和他合作,希望形成规模生产,全部都被他一口回绝。对方取笑他不会赚钱,他却说自己知足常乐,虽无大富大贵,但也丰衣足食,守着家族生意无是无非,认真做好每一个作品。“钱多了就会想要更多,永远没有止境,这样下去最终结果如何?太多这样的例子了。”在老林看来,手工制筷工序复杂,没有捷径可走,每道工序都要求严格,稍有不慎,筷子就会走样。一双好筷,真正检验它的只有漫长的时间。做手艺,做生意,心术都要正,必须沉下心来,慢工出细活,而只要工艺精湛,总会有人来购买。正因如此,林家小店始终有一批熟客,“别人要做大做强,那是他们的事,我偏要做小做精,走个性化、精品化的路线。”
……………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民营企业处理贪腐问题的举措。(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说明:
本参考答案从“建立廉洁的价值观”“严惩腐败行为”“开展自查自纠”“鼓励外部监督”这四个方面展开;其次对每个经验进行概括时,将总结性的信息前置,要点更为清晰,明确。
参考答案:
1.建立廉洁的价值观。将廉洁置于品牌价值之上,视为绝对底线;主动曝光腐败行为。
2.严惩腐败行为。对腐败人员采取开除,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措施,形成高压态势。
3.开展自查自纠。成立专门部门,处理、通报、曝光违纪人员与行为。
4.鼓励外部监督。公开举报平台,鼓励外部合作伙伴监督,并根据举报情况及时调查处理。
……………
更多内容请下载附件: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