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21考研经验与复习建议
一、学院介绍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12月,以原来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组建,是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专业设置横跨管理学和法学两大学科门类,学科层次完备,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九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民族政治学、行政管理、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十二个硕士学位点,还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设有民族政治学、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工业社会管理三个专业博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突出效率、公平两大目标。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建成一个颇具规模、藏书近5万册的资料室,拥有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两个综合实验室,组建了管理学案例研究中心,还建立了12个教学实习基地,可以很好的满足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专业概况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类有三个专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都是学硕)。这三个专业的初试科目、考题是完全一样的,只有在复试的时候可能会问到不同的相关题目。从考试录取情况上来看,考取难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但是随着近年考研人数增多,各个专业的差距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大。尤其是2020年,因为考题绝大多数都是课本上的题,录取分数线也达到了新高。
三、政治和英语
在前几年竞争不这么激烈的时候,被这三个专业录取的同学的政治和英语分时是不太高的,50分+也算常见,但是从最近两年看来,政治英语的复习变得重要。基本山这两门要在65分+才算比较稳妥的分数,当然这也要看你专业课的情况,如果专业课十分厉害,那可以适当的低一点,但是也都要保持在60分+。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时间能有成效的,所以我觉得英语这门科目是多早开始都不算早的,而且越早越好。6月份或者说暑假之前基本上就是单词和语法,把基础知识打好,暑假之后就要系统的开始复习,接触真题,初期要详细的作阅读,放慢速度,一天一篇,要知道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至少要过两遍真题,把自己做错的题揪出来,一定要明白为什么选错了,下次避免同类的错误。政治在六月份之前可以看看马原,因为马原的知识体系比较固定,其它的科目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而且马原理解起来相对而言难一些。六月份之后建议就选择一位老师,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学习就可以,因为其实政治这门科目并不是特别难,每年的平均分也都在及格线。政治学习的建议就是不要太早开始背记,因为太早开始后面可能会忘掉,然后考研文库里面有很多考研资料大家可以多找找。
四、专业课
专业课总分300分,不用强调其重要性,而且这三个专业都属于文科类的专业,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背记。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是直接跟着新祥旭来的,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早点开始准备,如果是跨考的或者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也可以尝试报个新祥旭一对一辅导班学习,他们是专门做考研辅导的,直系学长学姐全程辅导。中央民大公共管理类的学硕这三个专业考研专业课有两门,一是政治学、管理学基础(专业课代码614),另外就是行政管理学(专业课代码815),根据学校官网发布的大纲,会有5本书(下面会介绍)。题型有三种: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学》第四版,王凤斌,李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大约占分值在60分左右。管理学这本书我个人学习下来认为是最简单易懂、还好背的书,文中的用词用于比较接地气,很容易理解,所以背起来也不困难。而且这本书的出题点也算明显,通过历年真题你能发现重点题的重复率还是很高的(这里指的是简答和论述),先把重点经常考的题把握住,然后再补充细致末节或者零散的知识点是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但是这肯定有风险,希望大家早早开始专业课背诵,给够自己时间。另这本书只有前十章是在我们考试范围内的,后两章至背诵名词解释即可。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李俊清,北京大学出版,大约占分值15—30分左右。这本书主要介绍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相关的内容,重点比较明确,复习的内容在学校出示的大纲上一共有六章,第一章到第五章加上十二章。常规的出题情况就是这本书在614中一道名词解释题、一道简答题、一道论述题。当然也不绝对,大家可以看看历年真题就能明晰。
五、最后
我在大三下学期确定了考研的学校,开始着手准备考试。暑假我回家复习,说到这里都是泪,有条件的同学就在学校复习吧,在家里我真的太颓废了,坐不住,复习效率很低。大四开学后,整天泡图书馆,当时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考研专座,但是我嫌氛围太紧张,就没有去考研专区学习,而是自己在图书馆找了个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位置,这样有个好处:逼自己每天早起占座学习,不然座位就要被其他同学占了。其次,找个好的研友,我当时的研友有三个,一个是我的室友,两个是我们班的男同学。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们四个人一起学习唠嗑吃饭吐槽……备考时的心理压力不是特别大,也可以互相监督。最后祝愿大家都能一战成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