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我看看你的书架吧
查看话题 >给心理学爱好者的书单
过去两年,陆陆续续有人问我,“了解心理学,有什么书可以推荐吗?”
于是我整理了一份书单。
称不上全面,只是我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时,读过并觉得好的书。
介绍心理学书籍,得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起。
因为心理学流派众多。在众多学派中,有一个学派是所有学派的基础,它就是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
首度提出潜意识概念,提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心灵结构。首度提出“超我、自我、本我”的人格结构。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创始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书籍】
《梦的解析》

内容简介:
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正式形成。
其重要,可见一斑。
《梦的解析》讲解梦是怎样使用“置换、凝缩”等机制,将潜意识的讯息透露给意识的。
《图腾与禁忌》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发现,原始部落中的图腾,具有防止乱伦的作用。
《图腾与禁忌》由弗洛伊德的四篇论文组成。
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讨论社会心理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精神分析学之间的桥梁。
附:弗洛伊德还有很多其他书籍,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阅。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曾就读于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荣格曾被弗洛伊德视为“可以传衣钵的人”,后因荣格与弗洛伊德学术观点不同,荣格创立了自己的学派。
两人学术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个体潜意识,荣格首度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并坚信人有集体潜意识。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书籍】
《红书》

内容简介:
《红书》描写荣格探索自己的潜意识时,看到的意象。内容不太好懂,语言却非常优美,不妨当成诗篇来读。
【伯特·海灵格】
伯特·海灵格{德国}海灵格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非洲祖鲁族地区居住了20年。之后深入系统地学习精神分析,完形疗法。
他与来访者工作时发现,个人的问题会牵涉到数代以前的家庭成员。于是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这一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的肯定。

【伯特·海灵格书籍介绍】
《爱的序位》

内容简介:
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它引领每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动力寻求平衡。家庭成员的情感,会为了达到系统平衡,变得表面上看起来不合情理。
《爱的序位》指出家庭中的爱的恒常秩序。
《爱的序位》讨论了这些议题----“收养、谋杀、吸毒、代偿、认同、僭越”等。
附:海灵格还有许多其他书籍,《谁在我家》《家庭排列系统入门》等。
【欧文·亚隆】
欧文·亚隆{美国}。当今世界上著作流传最广的心理治疗师。
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精神医学权威、存在主义治疗权威。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
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发行,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多次获小说、非小说奖项。

【欧文·亚隆书籍介绍】
《当尼采哭泣》

内容简介:
作者假设,十九世纪末最受争议的哲学家尼采遇见十九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也是弗洛伊德在医学院的导师)布洛伊尔,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书中人物多为历史真实人物。
《当尼采哭泣》荣获1992年 Commonwealth Club小说类金牌奖。被翻译成24种语言,是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
豆瓣评价,“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一本经典的心理小说。
附:
欧文·亚隆的作品非常多。《诊疗椅上的谎言》《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等。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可以说,欧文·亚隆以一己之力开启了一个心理小说的时代。
【布莱恩·魏斯】
布莱恩·魏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专攻生物精神医学与药物滥用。
他在对病人进行催眠治疗时,发现病人回忆起 86次的生命轮回。
于是花四年时间写下《Many Lives, Many Masters》中文名《前世今生》的书。
又花了四年时间,鼓起勇气,冒透露“不正统”讯息的风险,让人们了解到生命的轮回。《前世今生》一经出版,得到医师和大众的好评,后被翻译成十一国文字发行。

【布莱恩·魏斯书籍介绍】
《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本书的文字特别优美。病人描述前世记忆时,场景与文字让人暂时穿越时空,沉浸其中。
一些感受纤细得像昆虫动来动去的触脚,真实可爱。
总之,这本书像木制的帆船,船帆安静饱满,载你去远航。坐在船上,心境格外美丽。
附:《前世今生2》是布莱恩·魏斯的另一本书,与小女儿艾米·魏斯共同写就。
【罗伯特·戴博德】
罗伯特·戴博德{英国}Robert de 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
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大众心理学著作。
【罗伯特·戴博德书籍介绍】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内容简介:
我想说,这真的是本被低估的好书。
欧文·亚隆老爷爷擅长写心理咨询小说,开启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亚隆的盛名之下,其他同类型的书开始寂寂无名。
然而知道的人少不代表不值一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毫不逊色。甚至将心理咨询的过程阐述得更为清晰,读起来也特别轻松愉悦,一下午就能看完的那种。
为了让读者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回事,罗伯特·戴博德让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动物主角们登上舞台,演绎心理咨询的疗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罗伯特·林达】
罗伯特·林达{美国}。罗伯特·林达创作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治疗题材的小说----《卡夫卡的妄想》。该作品诞生于1954年。
罗伯特·林达也是深深影响过欧文·亚隆的心理治疗师。
【罗伯特·林达的书籍】
《卡夫卡的妄想》又称《五十分钟的一小时》

内容简介:
书中有四个故事等待读者去探索。
妈妈教我的故事:查尔斯的故事;单人纸牌游戏:劳拉的故事
命中注定的孩子:安东的故事;喷气推进的躺椅:卡夫卡的故事
【约瑟夫·坎贝尔】
约瑟夫·坎贝尔{美国}。1904年3月26日一1987年10月31日。约瑟夫·坎贝尔比较世界各地的神话原型,探究神话对人类精神的意义。
其思想深受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影响。提出人类心灵的旅程与神话及童话息息相关。
美国很多影视作品,尤其是英雄题材的电影,深受约瑟夫·坎贝尔的思想的影响。

【约瑟夫·坎贝尔书籍】
《指引生命的神话》

内容简介:
本书把约瑟夫·坎贝尔在库珀联盟学院的演讲汇集成册。书籍剖析人类的发展历史,东西方文化的邂逅和碰撞,探寻内心回归的旅程。科学对神话的影响。
正如坎贝尔所说:“人会找到数千年走来的路。这一刻,个人在神话与梦境中永生。”
附:其他作品有《千面英雄》《神话的力量》《上帝的面具》。
【山中康裕】
山中康裕{日本}日本荣格学派心理学家。毕业于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院,持有医师及临床心理师执照。
长期致力于推广绘画疗法、沙游疗法。著有《临床荣格心理学入门》《少年期的心》等。

【山中康裕的书籍】
《哈利波特与神隐少女—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内容简介:
在日本,《千与千寻》又名《神隐少女》。所以神隐少女指的是电影《千与千寻》里的小女孩。哈利波特是那个小男孩。
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在电影作品里,千寻11岁,哈利10岁。他们都处于前青春期这个年龄。本书介绍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的内心特点。
除此之外,《哈利波特》与《千与千寻》都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能够普遍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都触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这一概念。
书中,山中康裕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武志红】
武志红 {中国} 心理咨询师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师从国内著名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武志红的书籍】
武志红大概是很多人了解心理学的启蒙老师,知晓他的人非常多。他以犀利温暖的文字呈现了很多故事。
而他的每本书都有侧重。《为何家会伤人》的主题是原生家庭。 《为何爱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的主题是亲密关系。
《梦知道答案》的主题是释梦。梦是潜意识的浮现。梦把心灵碎片整合呈现给梦者看。
《身体知道答案》讲述身体与内心的互相作用、互为表达。
《心灵的七种兵器》讲述心理的防御机制。防御是把不愉快的情感挪到意识觉察之外的心理操作。
《解读“疯狂”》解析热点人物的内心。《解读“绝望”》解析绝境中的人的艰辛。
这里说句题外话,
武志红书中呈现的心理故事,都是经过上百次的心理咨询,来访者与咨询师共同探索出的历程与答案。
假如碰巧读过武志红的书,又碰巧认识了某心理咨询师。
仅通过一面之缘的几句交谈,就邀请心理咨询师说出关于你的种种,还要达到武志红的书所呈现的深度。
基本不太可能。
朱建军{中国}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意象对话技术创始人。朱建军的书《意象对话-我是谁》。
意象又称心象image。意象对话的理论基础是荣格的理论。不同的意象来自心灵深处等待我们去一探究竟。
申荷永{中国}我国第一位荣格学派心理学家。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申荷永的书《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初次了解申荷永是从武志红的书中。得知申荷永的妻子高岚与丈夫同为心理学工作者。作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成员,曾带领团队深入汶川地震灾区,为震后儿童做沙盘游戏治疗,在业内得人尊敬。
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也适合心理学爱好者读。黛博拉·安娜·卢普尼兹的《刺猬的爱情》描写了5个平凡人的心理故事。与《卡夫卡的妄想》不同,《刺猬的爱情》中既没有杀人凶手,也没有性变态,却让更多人在故事中受到启发。《刺猬的爱情》的作者黛博拉·安娜·卢普尼兹也是美国少数熟悉法国精神分析家拉康的心理治疗师。
最后,
“心理学的意义在于了解自己。了解潜意识的内容,是为了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从而能够让自己不被潜意识左右,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那些告诉你怎样操控别人的“心理书籍”,是伪心理学。或者根本不是心理学,只是冠以心理的名称。
如《FBI的心理操控术》诸如此类的书。说句不客气的话,“还想操控别人,你咋不上天?”
感谢你看到这里。
海子说,“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亲爱的读者,
愿你沉浸在书的优美中,悠悠然,忘了时间在走。
如果你想继续了解心理学或者预约心理咨询,请加我的微信。

欢迎关注公众号“烛枝”,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焰蝶》—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老金,去心理咨询会怎样。
《我是精神病人,我值得被尊重》---在重症精神病房的实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