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前信心满满,模考后消沉,沮丧,父母如何帮孩子找回学习自信
我们这里前一段时间进行过一次模拟高考,从试卷,到填报志愿,都是参考高考标准来的。因此这次模拟被称为小高考!
小明作为老师心中的种子选手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考试前他是信心满满,可是模拟成绩一出来,小明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开始放纵自己,不愿意复习下去了。
他跟老师请了病假,回家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父母问,他说没希望了,不想考了!父母心急如焚,所以带他来心理咨询。

考前信心满满,考分一出,就彻底放弃自我,问题出在哪里?
1、 无法接受预期和现实的差距,暴露了孩子的虚假自信。
孩子其实都很脆弱,尤其是一直处于被夸奖那种情况下的孩子,让他突然遭受打击,他自己会接受不了!而且当孩子一直都处于考的好的状态,突然他的考试成绩不如他的心意,因为接受不了打击,他会倾向于避免犯错,而不去应对挑战。
考试分数和预期分数不同,他首先考虑的是老师父母会怎么看我,他们还会喜欢我吗?同学们怎么议论我,而且越想越觉得自己完蛋了,自己一定会因为考分低而被别人嘲笑,被老师、父母所不喜。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宁愿做一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请假不去上学,也不愿意去面对这件事情,看能做什么来改善下一次考试成绩。
这一类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期望很高,但是行为却有些跟不上,所以在遇到预期和现实不符的时候,马上就会陷入自我打击和妄想焦虑中,而不可自拔。

2、 高定位高期待,是压力,而非动力。
一个拥有虚假自信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准确的,他们容易有超强的好胜心和对自己的高期待,但是高期待,未必就是高努力。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猴子去够掉在房顶上的三串香蕉,第一串不通过努力,直接就可以够到,猴子们不屑一顾。第二串,需要猴子努力想办法才能够到,猴子们很愿意吃这串香蕉。第三串香蕉猴子如何努力也够不到,猴子很快就放弃了。
我们的孩子其实和猴子很像,对于轻易可以做到的小事,他们是不屑的,往往对于自己有一个很高的期待,但是当他们努力了几次,还不成功的时候,就开始自我打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还是放弃算了!而不是去看到中间的那串香蕉。
结果目标越高,压力越大,自我打击也就越大,一但超过限度就开始启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
模考失败对孩子来说是强大情绪刺激,面对这样的痛苦,他受不了,他通过胡思乱想放大了这种痛苦,所以明知道需要面对,需要努力,但想象的真相(承认自己失败,不够好,)对孩子来说太痛苦了、太困难了,孩子就会压抑这真相,从而去相信一个相对简单的东西,相对容易的办法。比如不去上学就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不用看老师,同学,也不用那么辛苦地复习。

3、 面对失败的无措,恰是青春期情绪的正常表现。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很容易冲动,这是他们在这个时期正常的反应。尤其是面对失败的时候,他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个时候父母千万稳住,自己别焦虑,别去指责孩子,或者直接说一些丧气的话来激将孩子,也不要过于对孩子放松,说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
先接受这是孩子正常的反应,其次,知道青春期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的,不过自家孩子强烈点而已。告诉孩子你的担忧和期待,同时向孩子伸出友谊之手,告诉孩子当他想跟你谈的时候,你都在!
当孩子发现父母给他时间让他疗伤,他就会愿意从洞穴中出来,去看待问题。这个时候才是我们最好的谈话时机。那要如何引导呢?

第一步,对模考有正确的认识。
小明之所以会自我放弃,是因为直接把模考成绩当成了高考成绩,当然很多老师也会根据模考成绩去对学生有一个估算。但是实际上老师清楚模考不等于高考,模考试卷难度各有侧重,出现分数波动很正常。只是考生往往不清楚,就会出现如小明这样的情况,认为自己完了,自我放弃。
模考不过是一个预测,而且模考考卷侧重点不同,所以会出现分数波动,刚好让我们在高考前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考前发现问题,总比高考的时候发现问题要好吧!

第二,把每天的作业当作考试,每次考试当作前一阶段复习成果的检测。
我们越是看重一样东西,我们越是焦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可以让这种担心在平日的练习里变得习惯化,来降低自己对重要事情的担心。
在复习阶段,写作业刷题几乎是每日必做事项,考试最终是立足于课本,考试内容往往反映在平时的各科作业中,考生可以尝试将每一天老师留下的作业当成考试题来模拟演练,并给自己限定一个完成的时间,久而久之,在真正的高考到来的时候,因平日里应试习惯的养成,考试情绪化是可以避免的。
在考场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往往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其实,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太在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只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成败,才会在考试遇到困难时心态保持冷静、头脑保持清醒,从而摆脱不必要的情绪困扰。当我们把考试当成前一段时间复习的检测,就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让自己情绪稳定,安心应考。

第三步,通过成功心锚重新自信。
自信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信来源于现实成就,他人评价和自己对自我认识的评价。
孩子模考失利之后没有信心,我们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改善,尤其是需要改善他的自我认知。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过去他考试好的那些场景,通过回忆唤醒他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同时父母积极的肯定也可以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考试的问题。
再次刻意地通过让孩子回忆过去考的好的场景和当时的心态,重温当时的感觉,来建立成功心锚,当他不自信的时候,就去想象当时的感觉来应对现在的焦虑。
最后,通过成功事件,让孩子先侧重做自己熟悉和偏好的科目找回做试卷的感觉,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高考只是一次考试,但能否考好,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父母在此期间和孩子一起管理好情绪,帮孩子减压,树立自信,未来一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