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被讨厌的勇气》: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推荐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哲人:那么,关于人际关系,我们换个角度来谈。你知道自卑感这个词吗?
青年:这可真是个无聊的问题。从我前面的话中,您也应该明白,我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啊。
哲人:那你具体有什么样的自卑感呢?
青年:例如,在报纸上看到同龄人活跃的姿态时,我就会感到极其自卑。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那么活跃,而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呢;或者是看到朋友过得幸福,不是想要祝福,而是心生嫉妒或非常焦躁。当然,我也不喜欢自己这张满是粉刺的脸,对于学历、职业以及年收入等社会境况,抱有强烈的自卑感。哎呀,宗旨就是哪里都很自卑。
哲人:明白了。顺便说一下,在咱们谈论的语境中,第一个使用“自卑感”这个词的人,是阿德勒。
青年:哦,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哲人:在阿德勒所使用的德语中,劣等感的意思,就是价值更少的“感觉”。也就是说,劣等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
青年:价值判断?
哲人: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觉。
青年:啊…如果是那种感觉的话,我非常明白。我就是那样。我几乎每天都自责地想:自己或许连活着的价值都没有。
哲人:那么,我也说一下我自身的自卑感吧。你刚见我的时候,有什么印象呢?我是指在身体特征方面。
青年:嗯…这个嘛…
哲人:你不必有顾虑,请直率地说出来。
青年:说实话,您的身材比我想象中小。
哲人:谢谢。我的身高是155厘米。据说阿德勒也是跟我差不多的身高。我曾经——直到你这个年纪之前——一直苦恼于自己的身高。我心中一直在想:如果我拥有正常的身高,如果再长高20厘米,不,哪怕是再长高10厘米,一切就会不同,就会拥有更愉快的人生。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朋友的时候,他断然告诉我说:这种想法太无聊了!“
青年:他太厉害啦!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哲人:他接着说:长高干什么呢?你可有让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啊!“的确,高大强壮的男性本身,就会给人一种震慑感;而另一方面,矮小的我却能让对方放下警惕的心理。看来个子矮小,无论是对周围人来说,还是对自己来说,都有好处呢!这就是价值的转换。现在我已经不会再为自己的身高而烦恼了。
青年:噢。但是,那…
哲人:请你先听我说完。这里的关键点是,我155厘米的身高,并不是劣等性。
青年:不是劣等性?
哲人: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有所欠缺。155厘米的身高,知识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乍看之下,也许会被认为是劣等性。但是,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你现在也有各种自卑感,并深受其苦吧?但是,那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即使像身高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进行主观性的还原。
青年:也就是说,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哲人:正是如此。我从朋友“你有让人感觉轻松的能力”这句话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从“从让人感觉轻松”或者“不让人感觉太有震慑力”之类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身高,也还可以成为一种优点。当然,这是一种主观性的解释。说的更确切一些,即使一种主观臆想。
哲人:但是,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把自己的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这全凭你自己主观决定。正因为如此,我才可以自由选择。
青年:就是您前面所说的,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吧?
哲人: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这一点在刚开始时,我就说过了。
青年:是的,就是18度的井水那个话题。
哲人:关于这一点,请想一想德语中“自卑感”的意思。我之前说过,在德语中“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那么,价值究竟是指什么呢?
哲人:例如,价格昂贵的钻石或货币。我们会从中发现一些价值,并会说1克拉多少钱或者物价如何如何。但是,如果换种角度来看,钻石之类的东西,也只不过是石块而已。
青年:哎呀,道理上来讲…
哲人: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即使1美元纸币,所承载的价值,是一种常识(共通感觉),那它也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价值。
哲人:如果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1美元。
哲人: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我也许会把1美元的纸币,放入壁炉当燃料,或者当卫生纸用。同样的道理,我自然也就不会再为自己的身高而苦恼。
青年:…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存在?
哲人:是的。也就是说,价值问题,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青年:这样就又可以与“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种说法联系起来了吧。
哲人: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