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致谢
三年前的春天乘高铁初到西北,在焦虑与慌乱中准备西北师大的研究生复试,一路呆滞地盯着窗外,经过山川,经过黄河,暗自思忖:群山南北对峙,黄河东西贯穿,假如通过复试,这就是我将生活三年的城市。
第一个秋天,初识导师。与苏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温暖的,您的优雅、亲切与真诚让我放下自己的胆怯与不安。感谢苏老师三年来对我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真负责,您的指导和督促,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理清思路,拨云见日。
第二个秋天,专业课程的减少让我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阅读,不论是专业书籍还是课外读物都带给了我更深的体验与领悟。偶然的一次播客聆听,让我对本不感兴趣的游戏充满了好奇,阅读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奥尔夫三大教学法的相关书籍,每一个都提到了音乐游戏,又激发了我对音乐游戏的兴趣。也是在这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游戏是有趣的,学习和生活也该如此。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到“美和适用是一样有用的,也许更有用些。”我不止一次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切实的美,这种美让我思考、宁静、感动……于是我也心动,如果能将这份美传递给更多人,世界会不会更可爱一些呢?这坚定了我想做一名教师的想法。由于本科阶段对教育学的知识涉及过少,导致对各类教育学原理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在苏老师的引荐下,非常有幸的认识了教育学院的张维民老师。与您的第一次见面,在接受您的指导后我们向您表达感谢,您的一句“不用谢,我们都是师大人。”像春天清晨的薄雾一样驱散开题期间我内心的疲倦。不仅谢谢您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为我提出的建议,您的谦逊、博学、对学术的认真也将一直引导我。
第二个春天,2020年的春天,打开手机满屏都四溢着有关疫情的压抑和沮丧。我读鲁迅和尼采,阅读让我安定,那些热雾腾腾的语言让我舒展四肢、屏气凝神。尼采在《教育何为》中批评教育的功利并写到“这本书是为安静的读者写的,他们尚未被卷进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令人眩晕的匆忙之中,尚未被它的轮子碾碎并因此感到一种为偶像献身的满足。作者用它来寻找散落在各处的超越于时代骚动的人。”尼采呼唤他们不要躲进孤独和怀疑的洞穴里,我想回应尼采的呼唤,做他的读者。也想同迅哥一起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除去虚伪和昏迷。我希望绿洲覆盖沙漠,希望在教育中有花、有诗、有光、有热、有艺术、有趣味、更加有好奇心。
第三个春天,迎接毕业,迎接与校园生活、学生时代的正式告别。我并没有不舍,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坦然,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不断认识自己,更加明确了方向。谢谢鼓励与陪伴我的每一个人,你们是如此的葱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