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顺,你会跳槽吗?稻盛和夫《干法》将帮你解决目前工作困境
稻盛和夫是日本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是科学家,25岁在精密陶瓷领域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27岁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78岁高龄毅然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仅仅一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利润。
《干法》看似在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问题,实则在论述开始工作前的心态,人生观,工作观的现实意义。
人只有明确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工作,从工作中期待得到除了物质之外的其他何种东西,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等等这些问题,才能更高效的投入工作,快速取得成功。而不是遇到阻碍就跳槽来逃避问题,或者工作到身心俱疲,消耗掉自己的热情和耐性。
稻盛和夫的《干法》,全书共六章,章节内容整合梳理如下:
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工作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甚至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为了钱,为了养家糊口。
要知道,任何一种工作都可以养家糊口,小学没毕业到工地搬砖,可以养家糊口;博士才毕业去科研前端或进外企,也可以养家糊口;没学历没文化靠纯体力劳动,当然可以养家糊口;耍小聪明用权谋走关系,有时也能养家糊口……挣钱的方式千千万,到底哪条路才能走的更长远,最终把我们真正送往幸福成功的彼岸,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工作,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更大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尤其90后的我们,都渴望在工作中有更大的突破,得到认可,获得成就满足感。如果不能,那么工作中任何一次打击都可能成为你跳槽的动因。
但是,你必须懂得,跳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是物理逃避。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劳动虽然艰辛,但却能带来喜悦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迷惑、烦恼、愤怒、焦躁、牢骚也会随之减少,甚至扭转人生。
稻盛和夫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快要倒闭的,发不出工资的企业,但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选择跳槽到大公司,而是专注做好眼前工作,几年之后,他不仅保留住了自己的职位,甚至扭转了这家企业的命运。
其次,如何投入工作
热爱:
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几乎很少有热爱工作的,常常面对两种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和创造力,全情投入,收获满满;让自己喜欢上目前的工作,磨砺自己,做到卓越。相信大部分人都属于后者。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新岗位,不如从眼前开始,这样,良性循环才会开始。
能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件幸运又幸福的事,如果不能,就尝试打开自己,放下偏见和执拗,学会接受,改变心态,迷恋工作,唯有此,才会在工作中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
高目标:
犹太人的“吸引力定律”很多人都听说过,换做当下网络流行语就是“迷之自信”,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试问还有谁会相信你。
人就是要敢想,梦想看似高不可攀,但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奢望才会变成理所当然。
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达到目标的过程太长,设置的目标过于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与其中途就要作废,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建立。因此,要学会设立短期目标。然后不断突破。
持续付出:
仅仅付出同普通人一样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不管这样的努力持续多久,这不过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中国有句古话:能积微者速成。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朴实,枯燥的工作的积累。
那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才,正因为他们聪明,成长很快,或许就会认为眼前的工作太平凡,待在公司里大材小用,于是不久就辞职离去。而留在公司的恰恰是最初不被看好,头脑迟钝的人。
头脑迟钝的人,他们做起事来不知疲倦,孜孜以求,10年,20年,30年,一心一意,愚直地、诚实地、专业地工作。最后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成就卓越人生。
完美主义:
稻盛和夫在自己的陶瓷公司要求员工,要完成一个产品,99%的努力是不够的。如果懈怠了最后的1%的努力,就会产生不良品,那么材料费、加工费、电费不说,前面各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智慧,所有一切全都泡汤。
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绝对擦不掉的事情,抱着“错了改改就行”的态度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创造性:
若只知步别人后尘,则绝不能开拓新的事业。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上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寸步难行,却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