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 第二讲 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
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是什么?嗯,第一条规则是,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思维模型是什么呢?这么说吧,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那些来自硬科学和工程学的思维模型是地球上最可靠的思维模型。
第二种可靠的思维模型来自生物学/生理学,因为我们大家毕竟在基因构造方面都是相同的。
接下来当然就是心理学啦,它更加复杂。但如果你想拥有任何普世的智慧,心理学是太过重要了。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称之为误判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它包括了大约20个小原则。
我现在使用一种双轨分析。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一种双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
生活就是两种力量之间无休无止的斗争:一边是获得上面提到的那些规模优势,另一边是变得像美国农业部那样人浮于事——农业部的人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干了些什么,但我知道他们没干几件有用的事。
他在早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竞争策略。他就像一个为奖牌而奋斗的拳手,想弄到一份辉煌的战绩,以便跻身决赛,成为电视的焦点。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出去找了42个不堪一击的对手,对吧?结果当然是胜出、胜出、胜出——连赢42次。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试图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某些市场的竞争在投资者看来比较理性,能给股东带来很多收益,而有些市场的竞争却是破坏性的,摧毁了股东的财富。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大多数人并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但像巴菲特这样的家伙就想通了。
并不是说那些机器不好,只是节省下来的钱没有落到你手里。成本确实降低了,但那个购买设备的家伙并没有得到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初级,可是却经常被人忘记。
纺织业的设备成本比较高,产品利润低,更新换代生产线设备的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方便面的也是这样。甚至汽车的可能也是这样。
报纸的设备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相对于纺织业来说没有那么高(可能因为报纸是服务业,而纺织业是工业,两方的主要成本和主要收入都不一样),利润率却比那个高得多,因此改进设备是有利可图的。
更好的机器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最终受益的是那些购买纺织品的人。厂家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并不是说那些机器不好,只是节省下来的钱没有落到你手里。成本确实降低了,但那个购买设备的家伙并没有得到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初级,可是却经常被人忘记。
所以需要学会判断到底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是不是有利可图。
所以你们必须弄清楚你们有什么本领。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关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就说这么多了,加上一点心理学,再加上一点数学,就构成了我所说的普世智慧的普遍基础。
他投注的次数不多,只在发现定错价格的赌注时才会出手。
成为赢家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够看准几次机会。
当沃伦在商学院讲课时,他说:“我用一张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终的财务状况;这张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机会——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了。”
他说:“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你才会真正慎重地考虑你做的事情,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得多。”
投资者考虑的跟投资经理考虑的不同。决定行为的是决策者的激励机制,这是人之常情。
投资经理更多考虑的是自己挣钱的多少,而不是客户挣钱的多少。投资经理投资失败也不用赔偿,因此他们很难抵挡通过放大客户风险来获取更高收益率的诱惑,因为如果太过保守的话,就会在同其他投资经理的短期竞争中失败,就会失去工作。控制自己不去胡乱操作其他人的资产的冲动是很难的,也是一个好的投资经理必须要做到的。不能靠撞大运投资。
现在的会计报表上的东西是当不得真的——因为企业一旦开始裁员,大量的资产就不见啦。按照现代文明的社会制度和新的法律,企业的大量资产属于职员,所以当企业走下坡路时,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资产就消失了。
裁员需要赔偿,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下去,也无法留下大量的流动资金。
好好把握少数几个看准的机会比永远假装什么都懂好得多。如果从一开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你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
要敢于承认自己有些机会是把握不了的。不要妄想什么都抓住。
年轻人在工作中应该追求什么?
我有三个基本原则。同时满足这三个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你应该努力去尝试:
·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
·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
·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