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买房经历
查看话题 >2005年看房记
2005年写于MSN Space博客。现在基本没人写博客了,MSN更已消失。世间万物都会转瞬即逝,何况数字产品。回头看看当年的记录,感慨中国人为什么执着买房子,这是几十年不太会消失的事物。
------------------------------------------------------------------------------------------------------------------------
这周末又为我一个亲戚去了松江办理进房手续。
办手续的短短7天时间内,中间只有一个周末。我开始以为会人潮汹涌,尤其松江那边的房子都是几千户的大社区,并且该楼盘据说已经一、二、三期都卖完了。没想到气喘吁吁过去一看,除了售楼处门口飘着的喜庆的红绸子和小红旗之外,就是当地的装修公司、空调厂商等下游产业链的业务员像老鼠一样地转来转去了。
但进入富丽堂皇的大厅时,却发现还是判断错误。里面人还是很多,并且组织得非常有序。怎么讲呢,就是说,咱中国人只要想做好一件事,再差的条件也能整出个很好的流程来。首先用类似机场的不锈钢柱子和红绸隔出通行道,第一关就是个预检台,专人负责检验每个人的合同、身份证、发票什么的都带齐了没有,而且都是经验丰富老到的熟手,“您是购房人的直系亲戚?那就不用委托书了,户口簿也行”,总之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这就唤作一个名目曰“帮助台”;轮到我时,“什么,您的发票没带?哟,没发票可不行。什么,你也是替别人办的,那人在温州?发票寄过来不方便?……..那您到那边去,看到没有,那是财务,让他们替你找找存根。下一位。”这就叫做迅速将问题转专人处理,耽误不了任何人的事。到了财务柜台,那有个销售员,一看递过去的合同上业主的名字,就说,“xxx,哦,你是他的亲戚吧?当初是他们两个夫妻买的房子”。“咦,你认识?”“当然认识,我们楼盘当初是在温州展销的,房东的老婆名字叫xxx,对吧。这对夫妻还说他们有个亲戚在上海工作,以后办手续可以让他来做”。真不错,这销售竟还记得一年前的事,这CRM做得可真好。
然后每人等着进一个小房间办手续,交进户费,盖章,人太多要先在大厅里排队。怎么排队?有银行那样的排队机吗?没有。 没关系,售楼处已经打印了好多大大的阿拉伯数字,由一个保安在一个白板上贴,现在刚办到 670号,我手里拿了一个手写的号是700号,早呢,随便找个地儿坐下来歇着吧。办完一个,就会有一个小姐脆脆地喊着“671号”。大家都心平气和地坐在沙发上等着,真好。听说昨天办了1千多号呢。啧啧。公告板上还有一句话:“休息时间 12:00-12:20”。真辛苦啊,才20分钟时间吃饭,还把服务时间都公告了出来。这服务做得。
坐在沙发上,和一对小年轻夫妇闲聊。他们都是松江人,还说这服务不行。怎么说?别的售楼处知道人多中午办不完有人回不去会发两个面包和矿泉水垫垫饥。看来这家还不行。“你是说别的售楼处?你们还买过房子,就最近?”那女的说:“是啊,我们还有两处房子”“今年买的?”“去年买的”“为什么还会买这里?”“我们是跟着温州人买的,我想他们的眼光不会错的。不过这房子我们是打算自己住”…...
这时候,突然传来喧哗声,只见有人捋袖抉拳情绪很激动。原来售楼处的人顶不住饿要提前出来吃饭了,看时间是11:50。那人一看抗议没用,回头高喊,“照相机!照相机!我要把这张纸拍下来去投诉!我要投诉!明明说12:00休息,现在就要出去吃饭!”无数个人捧着口袋机、数码照相机还有拍照手机冲了过去。(注:现在肯定只用数码相机了)那个人挑了一个口袋机,选好距离,咔嚓咔嚓把那张告示拍了下来。有人问如何证明现在时间没到。那人说照片上有时间显示。(注:当年的口袋机照片上都会加个时间,看上去比较土)侧那!售楼处的人见机不妙,连忙不吃饭跑回去了。
坐我旁边的女孩连叹这人老灵的。还说她感觉到这个物业似乎不太灵,需要这样能拍桌子的人牵头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说做就做,她跑过去诚恳请那男的出山带领一帮业主共同对抗可恶的物业云云。那男人回头吃地一笑:“我市区有房子,我是不会住在这里的”
在售楼处休息的时候,我出去转了转。美丽的松江府,北面是大学城,应该是上外,掩映在绿树林荫之中。遥遥看见一些法国宫廷式的、俄国东正教式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式的教学楼屋顶,似乎应该对应着欧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猜测而已。南面一条50米宽的河流,两边是郁葱葱的树木,起伏的草地上怒放着鲜花,在雨后显得那样的迷人。最大的感受是安静,似乎没有人迹,旷阔的马路两旁,没有任何店面。我走进紫檀苑,门口的一个小卖部似乎是方圆400米唯一的一个小卖部了。问老板娘这小区入户多少了。老板娘回答已经很多了。“很多?我看还有很多是空的。”“应该有40%了吧”“那你在这里坚守了多少年?”“两年了,前两年几乎没人,只是最近才陆陆续续搬来。现在好多了”。
回去办完手续,我被要求去一趟物业。一个阿姨和颜悦色地坐那里。“你是房东吗?”“不是”“那你以后会出租吗? ”“怎么,你们物业能提供出租中介?”“不是的,我们要调查一下,有多少人不住在这里,这样以后我们会通知你们缴费。”听到这我想起来办进户费的时候,售楼处也是这么问的,还说缴物业费不用亲自过来,可以汇过来。”“那你们的帐号?”“有”当时那个售楼处的人拿出一个章,啪地在我身上带的一张纸上盖了一串阿拉伯数字。看来他们早就考虑到了没多少人会住这里,事先已准备好了方案,而且还整了个戳,连写都不用写了!(注:现在肯定是支付宝微信发过来)
“你是松江的吗?”我问道。“是的”“你觉得这地方以后会怎么样?”“应该很不错的”那阿姨和颜悦色地回答,“你看旁边的紫檀苑人都住满了”“你管40%入住叫住满了?”“那前两年还一个人都没有呢”“但这旁边似乎没有任何商铺”“马上要造起来了,快了”“也没有菜场”“以后有易初莲花”“进易初莲花就为买根葱?”“你住这里还要去菜场吗?”阿姨和颜悦色地说道。“这里怎么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站台?”“有R9轻轨啊”“但轻轨离这还很远”“那这里有这么多不足,只能说明你投资眼光有问题啰”阿姨继续和颜悦色地说。深刻无比!多谢!(注:现在没有易初莲花,连家乐福都快撑不下去了。相信现在松江已经有了很多菜场,即使没有,盒马生鲜肯定能解决问题。)(另注:9号线早就通了)
回来的路上,我看着公路两旁起伏的房子,思绪万千。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世界上有一波人的经验永远是下一波人的最佳实践。我今天看到了那么的事情,想了那么多,其实很可能仍然被表象所遮蔽而没有看清本质。也许就在今天我看到的周边,正有一件伟大的事情发生,到了未来5年以后,我再回过头来想想今天的担心,会发现都是bullshit,而这也说明我分析了那么多但很少成为下一波人的最佳实践的原因。
注:我当年看了100多套房子,仍旧没买。我早就对自己失望透顶。当年写这文章时就这么认为。
后来2007年我又写过一篇。不知道里面出现了什么敏感词,竟然被豆瓣审核。
Brahm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新西兰 (8人喜欢)
- 去新西兰的行李准备 (10人喜欢)
- 将journey交给AI (7人喜欢)
- 我是如何省钱的? (62人喜欢)
- 老外youtube上的中国人 (8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