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摘要和笔记(20210315)
如果平等的结果要成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的的话——这是平民主义反对能者统治而提出的中心问题——就会要求先进工业国的社会制度具有全新的政治日程。但是,这种政治要求不扎根于某种强有力的道德体系最终都不能成功——除非它靠暴力强制推行——因此,平等结果的思想已成为对一个公众社会提供哲学基础——一种公正思想——的一项新的重大努力的阿基米德杠杆。
根据人类认识的本性,道义平等的纲领是任何社会秩序的必要基础;要保持合法性,就必须证明权力的正确性。到头来,正是道义思想——即关于称心合意的事物的思想——通过人类的愿望塑造了历史。
要求“结果平等”是一种社会主义的道德(正如机会均等是自由主义的道德),作为一种道义基础,它最终能成功的使人们不忠于物质报酬而忠于哲学道理。一项政治活动必须在哲学上得到肯定。(注:道义上的平等是保持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和自由主义社会的道义的内涵不同,这也正是它们基本价值体系的不同。道义的思想除了与政治体制有关外,与一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机会均等的思想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公平的实现它。因此,注意的中心必须在于对这种平等的障碍。以代表制来矫正歧视带来了任意的特殊标准,这只会破坏普遍性的历史性原则,后者是在极大困难条件下赢得的,它把每个人作为拥有自身权利的人来对待。
真正的社会问题可能不是“公平”的抽象问题,而是不满的社会特性,以及引起这种不满的条件。迷人的社会学难题是: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不平等减少了,而不满却增加了。(注:不满是破坏和冲突的主要心理来源和动力,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减少不满,减少各类破坏和冲突,那么就要减少各种不平等。穆勒主张通过过程的控制来处理,所以他提倡代议制;罗尔斯认为过程无法控制,所以他提倡结果平等。在实践中,这两类方法都有很大的难度,不容易真正实施,或者实施后无法达到最初的目标。)
不平等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情况,矫正它的措施只有一个原则,可是在社会上实际却有各种不平等。问题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哪些不平等导致哪些社会和道德分歧。我知道,有不同种类的不平等……不是一个权衡而是许多个,在一个方面的不平等并不完全伴随着其他方面的不平等。
我们必须坚持一项基本的社会平等:即人人应得到尊重而不应由于肤色、性别或其他个人归属因素而受侮辱。
如果我们把能者统治规定为依靠才能来获得合理权威的地位的话。社会学家在权力和权威之间作出区分。权力是指挥的能力,它是直接或间接的靠武力作后盾的。因此,权力用于政治的原则。权威是一种以技术、学识、天资、技巧或某种类似的属性为基础的能力。它不可避免的造成有人高明有人较差之分。能者统治是由获得权威的人们组成的。不公正的能者统治是使这些差别令人反感和鄙视较低下的人。
当代的平民主义希望实行无区别的平均主义,坚持最后达到完全拉平。这不是支持公平,而是反对高人一等;它的推动力不是公正而是不满。平民主义者主张权力而反对权威——权威代表的是个人的高级才能。由于他们缺乏权威,所以他们需要权力。(注:平民主义的社会学实施的结果将是平均主义和平庸化,通过权力将合理和不合理的差别拉平。他们本身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其实质是自尊,这是合情合理的。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利益都是保有并维护自尊,这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人人都有权得到尊重,但是也要承认确实存在差别。或者也可以说,人人都应当得到尊重,但一部分可以得到赞扬。而能够得到赞扬的人,应该是在各自领域内做出一些成绩并得到认可的人。)
人们希望企业家和发明家能为社会扩大有成效财富的数量。人们希望在政治职位上的人能治理得好。任何社会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领导质量所决定的。(注:希望每件事都能做好,这是朴素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如此,这就是能者统治的政治基础。在这种基础上,训练有素的能者统治可以使社会成为一个公正的社会,但也肯定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但是如果这种不平等是因为个人主要依靠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形成的,而不是依靠先天的血缘、出身、关系等形成的,那么这样的不平等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这样的社会还可以称为公正的社会。)
才能、成就和普遍性的原则是一个有成效的、有教养的社会的必要基础。重要的是社会应尽可能的成为一个真正开放的社会。(注:一个真正开放的社会会坚守一项基本原则,会扫清社会上升道路上的每一个不合理的障碍,为每一个有志于提升自己的人提供充足的机会去实现他们的理想。)——“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