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抑郁了吗》书评|了解自己,是走出抑郁的关键
(作者:楚奇,人际关系团体带领者、推广者。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账号“GroupShanghai”)

有些人写书是为了自身的名利。 有些人写书是为了对他人有帮助。 于玲娜的这本书是后者。
作为自助类图书,《我抑郁了吗 — 抑郁者自救指南》并不像多数同类书籍那样只提供情绪价值。 《我抑郁了吗 — 抑郁者自救指南》是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基础之上,提供走出抑郁的专业多角度的思路,以及实操性很强的有效的具体方法。
这是一本为抑郁者所写的书。 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的最适合的读者,是那些真正想要走出抑郁的人。
其实每个抑郁的人都想要解决问题,但真正想要并能够解决的人是少数。 两类人的区别在于,真正想要走出抑郁的人,是愿意付出努力和时间去解决,即不但思想上想要,而且在行为层面,也努力付出具体的行动。
于玲娜对于“抑郁者”的定义,是在更为深层的人格层面,即抑郁人格。 通俗的说,就是在性格上容易抑郁的人。 这类人的抑郁不是情绪上的暂时的一过性的抑郁,而是经常容易陷入到抑郁的情绪当中。
所以,在走出抑郁的路上,你准备好了吗?

缓解?治疗?康复!
在你想要走出抑郁的时候,你的目标是缓解?还是治疗?还是康复? 缓解是最容易的方向,并且有很多种方式,小到运动、购物,大到看中医吃药等等。 但缓解是最无效的方式,因为缓解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一种逃避,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逃避面对真实的自己。
那在“治疗”和“康复”之间该如何选择? 于玲娜的观点是,走出抑郁的方向在于康复,而不是在于“治疗”。 至于于玲娜为什么用“康复”这一词,详情请见书中第106页,着重区分了“治疗”和“康复”的区别。
关于“康复”的观点也是我比较认同的观点。 我想多数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也都会认同这一点。 因为这是源自亲身经历的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所持有的观点,而不是某个学院派通过由计算统计出来的数据做出某种结论。 真正的“康复”,焦点是在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探索新的、适合自身独特性的有效方式。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是值得做的事情。 那些只想通过读读微信公众号,和听听课就幻想解决问题的人,不是本书的读者人群。 因为这些人所需要的是“缓解”,而不是康复。
《我抑郁了吗 — 抑郁者自救指南》帮助到读者走出抑郁是基于以下这个原理: 当我们明白了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怎样发生的,这件事情就会自己发生一些改变。
当然,有人会说,我已经明白了了解了,但为什么还没有走出抑郁?无效的原因在于:一是你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深入和全面。二是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即“知道”层面,没有发生在体验层面。 《我抑郁了吗 — 抑郁者自救指南》提供的是全面的、深入的专业知识,并且倡导的是做一些事情,让个体获得一些新的体验,有助于走出抑郁的体验。

特点与优势
我愿意推荐这本书,不只是因为作为同行,多年以来和于玲娜交流中的了解,还因为这本书在内容上,旨在破除一些对抑郁的误解和偏见,提升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修复能力。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特点是全面:

除此之外,于玲娜的这本《我抑郁了吗 — 抑郁者自救指南》还有其个人的独特风格,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第一,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只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这在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中,极为罕见。
第二,本书不单在理性方面提供解析,更为重要的是和读者在情绪体验上、在情感上进行沟通。书中大部分内容是侧重在探讨抑郁时的感受,情感体验。
第三,团体带领者视角。在个体咨询师角色之外,于玲娜还是一位团体心理咨询师。一个优秀的团体带领者的特质就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丰富多样的思维角度,从不绝对化的贴标签,提供多种视角供读者去参考,去探索和去思考。
第四点,实用性。同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在最初翻看本书的时候,随机的翻看了几页,一看就知道这是基于临床经验写出来的书。无论是书中的事例、具体的感觉的描述、应对抑郁的整体思路以及具体的方法,都是实践的经验,而不是理论上的空谈。10年,7000小时的咨询经验是于玲娜的专业背景,这是实打实的积累所在。除了整体的视角、具体的方法之外,本书还提到了常见的误区,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应对方法。有时候,及时从错误的方向上调整回正轨,是更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方向错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比如在第一章关于常见的对抑郁的错误解读思维模式;比如在第二章里,“那些妨碍我们探索抑郁成因的东西”这一节中列举的共变关系 🆚 因果关系的混淆。其中,关于“解释的获益”,即解释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尤其是常被忽视的副作用。
最后,也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有效性。上面提到的“实用性”是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此外,在如何走出抑郁的方面,于玲娜在书中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内在的工作+外部的工作。
内在工作,包括自我接纳、情绪的应对、身体的感觉,以及一些理念的调整。外部的工作,不但包括需要重点关注和调整的几个常见部分,也包括概率不大但程度很严重的极端情况。
所以,如果在走出抑郁之路上,你在意愿上准备好了,那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图书。

如果你有抑郁的情绪,这本书有助于你更多的了解抑郁。 如果你是抑郁者,这本书有助于你走出抑郁。
《我抑郁了吗 — 抑郁者自救指南》 买一本,了解自己。 买一本,更为深入的理解自己。 买一本,在走出抑郁的康复之路上,为自己助力。
【作者介绍】

楚奇
关系冲突解决专家人际关系团体带领者 作为一名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楚奇专注于关系问题的有效解决。包括与重要他人关系(家庭关系、职场关系等)即与自我的关系的建立、发展与维护。 团体心理咨询是楚奇在专业方面的核心优势。在已有的2000+小时的团体带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同质、异质团体带领经验,包括不同类型团体(人际关系团体/精神动力/创伤团体等非结构团体;企业组织管理培训等结构团体)。 楚奇拥有近20年的跨行业工作经验,横跨精神医学、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三大行业,历经精神科医师、培训师、销售市场经理等不同工作岗位,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目前,楚奇在上海致力于关系取向的个体/团体心理咨询的推广和实践,帮助更多注重关系的人,提升自身在关系中的影响力,拥有平等、持久、稳定的重要关系,进而拥有更为幸福的人生。
[近期团体信息]
【周五晚间时段】“成为我自己”精神动力取向深度成长团体【带领者】楚奇【团体时间】2021年4月9日(每周五晚间19:00-20:30),一年起。【地点】上海普陀区地铁7号线/13号线长寿路站附近。【费用】团体费用:200元/次,每个月3-4次团体。入组访谈费:300元/人/次(60分钟),2次入组访谈。【小组规模】补充招募2-4人。【咨询报名】楚老师: 17891929808邮箱:GroupShanghai@163.com
【周六晚间时段】“影响他人,共同成就”人际关系成长团体
【带 领 者 】楚奇
【团体时间】2021.4-2022.4
【启动时间】2021年4月24日(每周六晚间19:00-20:30),共50次团体。
【地点】上海徐汇区地铁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1、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附近。
【费用】入组访谈费:300元/人(60分钟),共需要2次入组访谈。团体费用:10000元/50次。分两次支付,即每次5000元/25次/人。
【小组规模】6-8人。
【咨询报名】楚老师: 17891929808邮箱:GroupShanghai@163.com
[个体心理咨询服务] 【关系取向】个体心理咨询 【独特优势】关系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咨询形式】仅在上海地面咨询。 【时间与频率】每周一次。至少20次起。【费用】700元/次· 50分钟,每次咨询结束后付费。【地点】上海徐汇区地铁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1、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附近。
【联系方式】楚老师: 17891929808邮箱:GroupShanghai@163.com
人际关系团体
